其他事情都能发“朋友圈”,但这3种千万别发!(不是迷信)

现如今,大多数人都喜欢用朋友圈来记录和分享自己生活的点滴。

但你会发现,很多人在发朋友圈时会有这样一个烦恼:

难得发个朋友圈,没想到评论区炸开了锅。

不是被误解就是被吐槽,有时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时间长了,不管想发什么朋友圈都要瞻前顾后,思来想去。

诚然,我们不否认发朋友圈是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发在朋友圈里。

《真实的信仰》中有一句话:“一个人的素养和内涵往往会在生活中不经意间体现。”

那些真正聪明的人,都不会在朋友圈发这3种内容。

来源:视觉中国

过度炫耀,招人烦

窦文涛曾在《圆桌派》中这样说道:

“哪怕是关系再要好的朋友,都不要向对方显摆,一旦你开始炫耀自己,就会让对方产生不舒服的心理,甚至是引发嫉妒。”

因为世上真正能盼你好、见你好的,除了至亲,其他人寥寥无几。

前段时间,朋友磊子把老家的一些远房亲戚都给拉黑了。

磊子这两年创业开公司,生意渐渐有了起色,收入也比之前多了不少。

之前在老家盖了新房,就已经招来一些人的私下议论。

前阵子,他又贷款买了新车,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自己与爱车的合照,感叹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但这一发不得了,当天夜里,父亲就打电话告诉磊子,有个亲戚上门做客,想从他手里借钱周转。

父亲婉拒后,没过几天就发现那个亲戚到处抹黑磊子一家,说磊子家里又盖新房又买车,却一点也不肯帮衬亲戚,不念及亲情。

老家地方小,没过多久,这些话就传开了。

磊子父亲知道后,气得够呛,磊子也是又生气又无奈,只好把那条朋友圈隐藏了。

见不得人好,是人性中最可怕的一部分,无法改变。

心理学家曾有研究表明:人往往不会嫉妒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人,但容易嫉妒身边认识的人。

是啊,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但仅仅是希望你过得好,却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樊登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观点:“少发朋友圈是在护住自己的福气,别没事给自己找事。你无意识的炫耀,容易引发大量不必要的羡慕情绪。”

所谓“智者多敛藏,愚者常炫耀”,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你以为是在朋友圈分享喜悦,别人却当你是炫耀;你以为别人会真心祝福你,殊不知已然给自己拉了仇恨。

这正是人性的幽暗之处,所以如果不懂别人的心,就不要将自己的好事全盘托出。

来源:视觉中国

兜售苦难,让人厌

曾有人在网上分享了自己两次考研失败的经历。

陷入低谷的她问了一个问题:人生陷入低谷,该怎么熬过去?

没想到,有几条留言让她心里特别难受。

有人说:“你这算什么低谷啊,我还以为是突然生意失败或者出了重大变故,外债多到还不完呢。”

还有人说:“这点小挫折对你来说就是低谷了?那我只能说,你的人生真顺利,无病呻吟。”

鼓起勇气的求助,得到的却是冷嘲热讽。

这让我想起《奇葩说》的一期辩题:“成年人的崩溃,要不要藏起来?”

蔡康永的回答是:“要藏。”

他说:“如果在朋友面前崩溃了,他们也帮不上忙,所以只是把烦恼带给了一个无辜的人,让他做一件他做不到的事情。”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遭遇丈夫背叛后,整日沉溺于诉苦之中。

朋友唐晶对她说:“每天只准诉苦10分钟,你不能将自己沉湎在痛苦的海洋中当作一种享受啊。”

是啊,和别人诉苦只会得到双倍的痛苦。

第一,你只诉苦,不自救,依然在强化你的痛苦;

第二,别人在接受你负能量的同时,也承担了你的痛苦。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

孩子阿毛被狼吃掉后,她便开始逢人就哭诉。

久而久之,当祥林嫂开口说阿毛的时候,那些人便会先于她开口,一字不差地复述,然后嘲笑她。

后来,人人都对祥林嫂避之不及。

余秋雨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

是啊,诉苦从本质上是在向别人展示你的弱点。

说自己运气差、身体差、心情差,50%的人不关心,30%的人看笑话,或许还有20%的人会来落井下石。

所以,有个说法叫作“身弱吸恶”,你无意识诉出的苦,就是在散发你的弱,会激发别人的恶。

强者不是没有苦,而是他们不诉苦。

因为他们懂得,人们往往喜欢听成功者的故事,而不在意弱者的哭声。

小时候,哭是搞定问题的绝招;长大后,笑是面对现实的勇气。

老话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你说的是真话,别人看的是笑话,一不小心,还会成为惹祸上身的坏话。

所以,永远不要兜售自己的苦难。

来源:视觉中国

吐槽他人,惹麻烦

初入社会时,一位前辈告诉我一个道理:

“永远别在背后说人坏话,因为最后肯定会传到那个人耳中。即使不会,人们也会疏远你,听你议论的人也不想某天成为被你议论的对象。”

深以为然,为人处世的学问,就在于懂得无论任何场合都能管好自己的嘴。

网友阿黄曾在网上分享过他们公司的一个故事。

阿黄旁边的部门新来了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是总经理亲自招的。

最初大家都看得出来,总经理对这位高才生寄予厚望。

但这个高才生刚入职没几天,就认为他们组的项目负责人能力一般。

他不敢当面指出负责人的不足,便经常在朋友圈屏蔽负责人后吐槽。

有一次午饭时,这位高才生看见坐在不远处的总经理。

他立刻说起负责人最近在工作上的一些小纰漏,还时不时提高音量朝经理看去。

见经理一直不理睬,他便把负责人的疏漏私发给了经理。

结果,一直对他这些小动作充耳不闻的经理,在实习期结束后辞退了他。

现实中,像这样的人其实大有人在。

他们似乎看什么都不顺眼:路上碰到堵车,会发朋友圈吐槽;天热时领导让出外勤,也会在朋友圈含沙射影地抱怨;同事有急事求帮忙顶班,当面答应,事后又和别人嘟囔。

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愿意和这样的人亲近或共事了。

来源:视觉中国

李筱懿曾说过:“一个人的幸福、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他掌握自己和他人情绪、运用社交技巧的能力有关。”

当你在朋友圈指桑骂槐地说某人某事时,虽然你可能只是在说一个人,但难免会有很多人对号入座。

也会有很多人因为你在朋友圈散发的戾气而感到不舒服,从而有意疏远你。

朋友圈是一个微妙的社交场所,我们在朋友圈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给自己贴标签、立人设。

一个聪明的人,不会在朋友圈发捧高踩低之言,也不会发怨天尤人之语,更不会借着朋友圈非议他人。

多多转发今天的文章,愿你我都不被“炫耀式”朋友圈所累,不被“诉苦式”朋友圈所扰,更不被“吐槽式”朋友圈所烦,能自由畅快地过好自己真实的生活。

作者:跃鱼。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9

标签:美文   迷信   朋友圈   事情   高才生   低谷   中国   朋友   负责人   痛苦   视觉   来源   经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