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 |昕昕
最近半导体圈的瓜比电视剧还刺激,荷兰搞出来的“安世之乱”终于要进入“大结局预告”环节了。

那边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刚放话,下周要派个高级代表团来中国,说要“找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法”,翻译一下就是:事儿闹大了兜不住,得找正主商量怎么收场。
这消息放出来前,咱们商务部早就给过“通关信号”,说同意他们来人聊聊。
明眼人都懂,这可不是请他们来开庆功宴的,更像是老师叫调皮学生来办公室“谈心”——态度先摆端正,错哪儿了先想明白。
荷兰那边嘴挺甜,说要“双方都能接受”,搞得好像这事儿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罗生门,但咱这边早就把话说死了:锅全在你荷兰身上,别想和稀泥。

所以这次代表团来华,说好听点是“磋商”,说实在点就是“登门认错”,哪怕没扛着荆条,至少得揣着诚意。
要知道这荷兰之前可是硬气得很,纯属“初生牛犊不怕虎”,哦不,是“没理硬犟”。
卡雷曼斯前几天还对着媒体放狠话,说自己“一点不后悔”,再来一次还这么干,转头又装委屈,说这事儿像“经济惊悚片”,合着他是导演兼主演,还想拿最佳悲情奖?拜托,是你主动挑事的,怎么好意思卖惨?
最搞笑的是他聊到美国时的“左右互搏术”,简直是CPU烧了的典范。

一边拍着胸脯说“绝对没被美国逼”,主打一个“主权独立人设”;一边又说“得盯着美国脸色,他们政府快停摆了,得赶紧把公司列进名单”,这操作比川剧变脸还丝滑,合着“没被施压”和“听美国指挥”能同时成立?
明眼人都看得门儿清,荷兰这波就是美国的“工具人”,要么是被美国逼急了但不好意思承认,毕竟也是个主权国家,被人当枪使说出去太掉价;要么就是和美国“狼狈为奸”,早就想搞事情,刚好借美国的“穿透性规则”当由头。
从他死硬的态度来看,第二种可能性还真不小。

说起来荷兰也是“昏招”频出,为了搞事情,居然把七十多年前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都翻出来了,强行接管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
这公司可是全球车规级芯片的“扛把子”,欧洲四成汽车芯片都靠它,宝马、大众全是大客户。
就这么一家合法经营的企业,被他们硬生生搅得全球产业链鸡飞狗跳,商务部都直接吐槽这操作“荒唐至极”。
现在荷兰突然想来华求和,说白了是被形势架住了,之前跟着美国蹦跶挺欢,结果中美一达成协议,美国把“穿透性措施”暂停了一年,荷兰瞬间成了“孤家寡人”。
咱中方一直没下狠手反制,不是怂,是给他们留着“体面”。

毕竟真要动起手来,荷兰的损失可不小——且不说中荷经贸关系受影响,全球产业链一乱,他们自己的车企、企业都得跟着喝西北风。
但这体面不是无限期的,就像老师给学生留的改错机会,再不珍惜,就得请家长了。
为啥咱态度这么坚决?因为这事儿不是小事,要是荷兰挑事还不用付出代价,那其他有小算盘的国家不得跟着学?到时候全来敲咱们的“竹杠”,那日子还过不过了?
所以这次荷兰代表团来,认错是“必答题”,不是“选择题”,要是还带着卡雷曼斯那套“我没错”的歪理,那只能是白跑一趟,甚至可能把事情搞得更僵。

现在大家都在等下周的“终极对决”,荷兰代表团要是拎得清,就该把“认错说明书”写得明明白白:错在哪儿了(不该乱用法案搞接管)、为啥错了(别再扯没被美国影响的鬼话)、以后咋改(守好契约精神),要是还想玩文字游戏蒙混过关,那咱有的是办法教他们做人。
说到底,这事儿就像邻里之间借东西,你借了人家的宝贝,转头说这东西有“安全隐患”就自己扣下了,完了还说“我没听别人挑唆”。
现在宝贝主人找上门,你不得乖乖把东西还回来,再好好赔个不是?荷兰要是连这道理都不懂,那可真得补补“为人处世”这门课了。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