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发出邀请,特朗普没答应,转身下达10天通牒,中国也将受牵连

国际地缘局势瞬息万变。7月,当全球关注点聚焦俄乌冲突、能源安全以及中美俄三国博弈时,一连串看似偶然、实则环环相扣的外交动作,将全球多极化趋势再度推上风口浪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能源贸易增速创三年新低,世界银行警告,地缘摩擦令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就在7月底,俄方主动抛出“外交橄榄枝”,特朗普却出人意料地拒绝握手,并在飞往华盛顿的空军一号上,抛出了一道令全球市场神经紧绷的“十天通牒”。中国,这一全球能源贸易的关键节点国家,也被卷入风暴的中心。

十天通牒背后的多重信号

白宫和克里姆林宫的最新互动令人关注。7月29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正式对外宣布,已向特朗普发出访俄邀请,甚至暗示如其能在中国九三阅兵期间访华,俄美两国领导人可在北京实现会晤。

这场外交邀约,本意在于为俄乌冲突寻找可能的政治突破口。但特朗普没有顺势而为,反而借机展示了其一贯的强硬作风。

就在俄方释放善意的同时,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发出了针对俄罗斯的“十天通牒”:如果俄方在俄乌冲突上无实质进展,美国将在十日内对俄启动新一轮关税和制裁措施。这道“最后通牒”较此前50天停火期限大幅提前,直接将时间节点锁定在8月10日左右——距离中美5月日内瓦会谈90天关税暂缓到期仅两天。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则同步对中国发出警告:如北京持续购买被美制裁的俄罗斯石油,美国将考虑对中国相关能源进口征收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两道制裁“剑指”俄中,实际意图不言自明。

表面强硬,实则虚实难辨

俄美、中美之间的关税角力,绝非数字游戏。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最新披露,2024年美俄贸易额仅为35亿美元,对俄加征关税几乎难起实际惩罚作用。

俄乌冲突以来,美俄贸易已趋近历史最低点,能源、农产品等关键领域几乎“断流”。美国此次制裁更像是外交上的“虚空造牌”,意在对俄中施加心理压力,为后续谈判争取主动。

在能源领域,美国本土液化天然气已连续四个月未向中国出口。6月,中美原油贸易首次归零,煤炭贸易规模微乎其微。

对比去年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能源出口额,这一变化极具象征意义。美国能源出口商在全球市场遭遇“瓶颈”,强迫欧盟等盟友购买美能源,难以弥补中国市场留下的巨大缺口。

美方一方面试图通过经贸谈判向中方抛出“橄榄枝”,一方面不断以制裁、关税手段逼迫中俄能源合作降温。白宫希望以此撬动中国能源市场,为美国液化天然气、原油出口打开新通道。但中国能源供应链布局全球,沙特、伊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安哥拉、巴西、委内瑞拉、马来西亚等国均为中国提供多元化进口渠道。

特朗普的调停“秀”

自入主白宫以来,特朗普多次以“国际和平缔造者”形象自居。2024年底至2025年初,他在竞选期间反复宣称,只要自己执政,“第一天就能结束乌克兰冲突”,并指责拜登团队“坐视不理”。今年上台后,特朗普多次要求与普京会晤,公开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激烈争吵,还提出用矿产资源换取美国对乌援助的设想。

在中东、南亚等地,特朗普曾调停印巴、泰柬等一系列地区性冲突。以巴问题的部分突破,也令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国的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此次俄乌冲突调停,却成为其外交生涯中最棘手的难题。

俄乌对峙局势远比预期复杂。莫斯科方面对美方“通牒”反应冷淡。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格鲁什科直言,西方并无真实意愿推动和平谈判,特朗普的“十天通牒”极其奇怪。

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更是发出警告,称美方若继续升级,对美俄关系将造成难以修复的伤害。俄罗斯政界普遍认为,美国频繁变脸,缺乏战略耐心。

中国的多元化布局

7月,中国官方多次重申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各国使节时强调,复杂问题无法靠简单手段解决,和平与和解的大门绝不能关闭。中方认为,推动停火的最佳办法是实际行动促谈,而不是单方面加码制裁或威胁。

中国能源采购渠道遍布全球。2024年底到2025年,俄中能源合作规模稳步增长,中俄原油管道、天然气长协、煤炭与电力供应持续推进。

伊朗、沙特、哈萨克斯坦、阿联酋、安哥拉、尼日利亚、巴西等国也成为中国油气进口的重要来源。美国试图以制裁打压中国能源多元化布局,实际收效甚微。

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非美、非俄能源进口同比增长8.2%。中国已形成覆盖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东南亚的全球能源供应网。即使美国全面封锁能源出口,也难以撼动中国市场稳定。

美俄中三方的外交策略新变局

俄方在面对美方通牒时,展现出极强的战略定力。俄罗斯外交部批评美国不断施压只会加剧地区动荡,梅德韦杰夫警告美方不要重蹈拜登政府的覆辙。中国则一方面坚定维护自身能源安全,另一方面公开呼吁多边合作,强调实际行动促和。

美国在对中俄双重施压的同时,也在试图修复与欧盟、日韩等盟友的关系。欧盟方面对美方能源绑架、贸易摩擦表达不满,部分欧洲国家甚至公开批评美国“自顾自”。全球贸易和能源秩序正在经历深度重组。

经济学家分析,美方制裁对俄、中两国实质影响有限。2024年美俄贸易额不足35亿美元,关税措施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中国对美能源依赖度持续下降,上半年中国GDP增长5.3%、外贸逆势上涨2.9%。美国自身出口受阻,反而加剧经济压力。

8月10日与9月3日的博弈

特朗普“十天通牒”设定在8月10日到期,距离中美日内瓦关税暂缓期(8月12日)仅两天。更早前,特朗普曾对俄方设定50天停火时限,截止日期正好落在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9月3日)。两个敏感时间点,隐含着美方借机对中俄同时施压的意图。

俄方邀请特朗普在九三阅兵期间访华,并不单纯是礼节性外交。若俄美领导人在北京会面,将为俄乌冲突的解决提供全新平台,也为中美俄三边关系增添更多变数。特朗普未正面回应邀请,反而抛出最后通牒,释放的信号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环球网:2025-07-30 10:01:特朗普对俄再施压 俄方:“最后通牒”恐致冲突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财经   通牒   中国   美国   能源   美方   关税   冲突   俄罗斯   全球   中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