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放门口,敲门进来吧。”
2018年,杭州一个外卖小哥送外卖时,看到一个奇怪的备注。
从此,他每次送完餐都要在客户家里待上15分钟,这一待就是整整5年。
更令人疑惑的是,不光是他,整个站点100多位外卖员,只要接到这个地址,都会自动关闭接单系统,宁愿少赚钱,也要在客户家里多待一会儿。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个客户有什么特殊之处?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这位外卖小哥叫叶阳辉,1997年出生在河南信阳的一个小村子里。
爸妈在他还没记事的时候,就去了杭州打工,而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奶奶对他要求不高,他学习也不咋地,初中一毕业,就跟着村里的大人出去闯荡了。
这么小的年纪就进了社会,吃过的苦头可想而知,不仅累得直不起腰,有时候还被拖欠工资。
直到2018年5月,他爸给他打电话,说杭州现在送外卖的活儿不错,一个月能挣不少,让他过来试试。
叶阳辉想着,在大城市总比在小地方强,再说还能跟爸妈住一块儿,就收拾东西去了杭州。
刚开始送外卖那会儿,他啥都不懂,经常迷路,也常被客户催。
但他从来不抱怨,觉得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至少是靠自己的力气挣钱,心里踏实。
改变他人生的那个订单,是在当年7月的一个中午。
系统显示的地址是塘栖镇的一个老小区,备注栏里写着:“别放门外,敲门进来。”
叶阳辉送了这么多单,一般情况下,客户要么直接出来拿,要么让放门口,直接让进屋的,还是头一回见。
一路上他都在琢磨,这客户是咋想的?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情况?
到了地方,他站在门口又看了一遍订单信息,确认没错后,轻轻敲了三下门。
这时,屋里传来一个含糊不清的声音:“进来吧,门没锁。”
叶阳辉听到声音后,顺从地推开门,看清屋内布局的那一刻,他愣了一下。
屋子不大,光线很暗,东西堆得到处都是。
客厅里摆着一张床,床上躺着个中年女人,脸色发黄,看着就不太好。
女人努力想坐起来,两只手撑着床沿使劲,可试了好几下都没成功。
叶阳辉赶紧放下外卖,上前扶了一把,在他的帮助下,女人总算坐了起来。
叶阳辉这才知道,原来女人姓计,得了小脑萎缩,下半身没法动,说话也不利索。
因为家里人白天都要上班,没人照顾她,所以只能天天点外卖。
但她又起不来身,无奈只能让外卖员把餐食送进屋。
叶阳辉听了计大姐的话,心里挺不是滋味,就主动帮着计大姐打开饭盒,把筷子递过去。
他说:“大姐,您慢慢吃,我在这儿等着,吃完了我把垃圾带下楼。”
然后,他掏出手机,把接单系统关了,就找个角落静静地站着。
等计大姐吃完,叶阳辉收拾好垃圾才离开。
从计大姐家出来后,那个艰难坐起来的身影,就一直在叶阳辉脑子里晃。
他想,自己虽然没啥本事,但帮这么个行动不便的人送送饭,扔扔垃圾,总是能做到的。
于是,第二天中午,他早早就盯着手机屏幕,就等着计大姐的单子出现。
抢到后,他先把其他顺路的单子送完,关上接单系统,最后去了计大姐家,像昨天一样耐心等计大姐吃完,然后带着垃圾离开。
虽然叶阳辉有心照顾,但他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不可能天天都能抢到这个单子。
想来想去,他在外卖员的微信群里发了条消息,把计大姐的情况说了一遍。
他希望大家如果接到这个地址的单子,多留个心眼,有时间的话就等她吃完再走。
没想到,同事们的反应特别热烈。大家都说这事儿应该帮,以后谁接到了都会注意。
慢慢地,接计大姐的单子,竟然成了他们站点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谁要是送到计大姐家,都会自觉关掉接单系统,等她吃完,把垃圾带走。
有的同事还会顺手买点水果带过去,有的帮她买些日用品。
而且微信群里的100多人,虽然人员一直在变,但这个传统却保留了下来。
即便少接单,少挣钱,也没一个人抱怨。
一直到2023年,计大姐走了,这个不成文的规定才消失。
而这五年时间里,叶阳辉自己就给计大姐送了五百多次餐。
计大姐病逝后,她的家属特别感激叶阳辉这些外卖小哥。
他们在她生命最后的五年里,给了她最实在的温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因此,家属特意送来了锦旗,上面写着“人间有真情”。
拿到锦旗的叶阳辉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思索一番后,他用自己的名字成立了一个志愿服务站,号召大家在送餐之余,做些公益。
比如平时送餐高峰期过了,他就带着愿意参加的同事们,去帮社区的老人打扫卫生。
或者在街头摆个摊,宣传防诈骗知识。疫情的时候,他们还主动报名当志愿者。
查看健康码,维持秩序,贴通知,一站就是六个多小时。
虽然这意味着不能接单挣钱,但叶阳辉觉得值。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让他在2023年1月的时候,入选了“中国好人榜”。
第二年4月,他还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
面对这些荣誉,他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他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小事。
但他又很自豪,因为外卖小哥这么多,他能评上劳模还是挺光荣的。
记者问他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一直做好事。
叶阳辉回答说,自己在杭州这些年,得到过很多善意。
下雨天客户会说“路滑慢点骑”,电瓶车坏了有好心人帮忙推到修车店,他也想回报点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计大姐家属送出的那面锦旗,现在还挂在叶阳辉工作站点的办公室里。
每次看到它,他都会想起计大姐,想起那些一起帮忙的同事们。
外卖员这个群体,在很多人眼里可能不起眼,但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人,用他们的善良和坚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温暖一些。
从一个河南农村的留守儿童,到杭州的外卖小哥,再到劳动模范,叶阳辉的人生轨迹并不复杂。但他有一颗朴实的心,让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在计大姐家多停留的十五分钟,在疫情中站岗的六个小时,少挣的几万块钱,最终都化作了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情谊。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2024-05-05——《叶阳辉,谢谢你!》
杭州网 -2021-11-18——《每天花15分钟等“她”吃饭!杭州六十多位外卖小哥坚持“等”了三年半》
宁县融媒-2024-05-04——《河南籍外卖小哥叶阳辉获评浙江省劳模,曾每次花15分钟陪瘫痪女子吃饭直到去世》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