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阁:爱上有妇之夫后一世坚守,85岁临终前作出了最后的抉择!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在早先的时代,无数年轻男女被这样包办婚姻的传统所迫害,因为“思维捆绑”式的婚姻安排,无法和自己心爱的人走到一起,成为很多人的无奈。

但也有一些个例,一生为真爱所坚守,赵清阁便是这样一个逆时代的女性!

叛逆少女

1914年,赵清阁出生在河南信阳,她生于名门望族,父母都是时代里有文化、有学识的文人。

家庭条件富裕优渥的她,仿佛一出生便生在“罗马”!

赵清阁的父母学识渊博、思维开阔,也从未有半分重男轻女的思想,从小就拿着女儿当掌上明珠一样对待。

从小,赵清阁就被爱包围着成长,且家中文化氛围浓厚,她琴棋书画都有所涉猎,是一个性格温婉的才女。

5岁那年,家中发生了变故,赵清阁的妈妈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

那时,赵清阁年幼不懂事,只知道妈妈再也没回过家,家中从此变得冷冰冰的。

没过多久,爸爸接回家一个陌生的女人,这是赵清阁的继母,继母性格很严厉,对待赵清阁也不热情。

因此,整个家里再也没有了往日热闹温馨的氛围,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就这样,赵清阁在没有母爱的家庭环境中渐渐长大。

因为继母平时待自己很冷漠,赵清阁始终和她保持着,看似相敬如宾实际上很疏远的关系。

15岁的时候,继母提出要把赵清阁嫁出去换取聘金,于是给她包办了一段婚姻。

赵清阁得知后很是生气,她无法接受自己小小的年纪就要嫁人,还是承受婚姻包办的压迫,嫁于自己一面未见的人。

赵清阁面对继母的安排很是抗拒,但表面却又无法直接表现。

她便只好去央求外祖母,二外祖母很是心疼孩子,便偷偷塞给她几个银元让她逃出去。

有了外祖母的支持,赵清阁心中有了底气,她带上银元悄悄离开了家。

那是她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充满迷茫和恐惧踏上了前往上海求学的道路,来到上海,她居无定所,租下了一个小房子暂且过渡。

因为身上带的钱不多,她必须一边赚钱养活自己一边读书,这对于一个15岁的女孩来说太艰难了。

毕竟身边毫无亲信,离开了家庭的帮助,她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来维持生计。

但靠着顽强的毅力,赵清阁考上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这对她来说是一个新的人生起点。

来到校园的她,开启了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生活。

与老舍的惊世爱恋

那时,国家正于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

面对山河破碎的惨状,赵清阁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毅然决然地加入革命。

她创办了刊物《弹花》,以文学作品来传递世人学习先进的新思想。

作为一个文人,她认为文字也是一种软兵器,虽然不能扛着枪炮上战场,却也可以用文字来传递战斗的力量。

后来,赵清阁认识了作家老舍,两人思想达成一致,一起合作宣传先进新思想。

老舍很佩服赵清阁的毅力,称赞她:“她很瘦弱,却非常勇敢,独自创办一个刊物已非易事,还自己写稿子。”

一起朝夕相处后,赵清阁和老舍互相心生爱慕,他们灵魂上达成共识,又互相欣赏!

可现实是老舍比赵清阁大十多岁,且老舍早已有了自己的家室,可这丝毫没有阻挡他们之间的感情升温……

赵清阁处于极度的挣扎之中,她深爱着这个男人,可是又无法逾越道德伦理的阻碍。

她只恨自己和老舍相识太晚,没有在对的时间遇见,如今才陷入无尽的折磨当中。

机缘巧合,赵清阁被调往了重庆,赵清阁认为也许这是上天的安排,让他们分开各自冷静,思考和缕清彼此间的关系。

去往重庆生活的日子,让赵清阁倍感煎熬,她本以为时间可以淡化一切。

可当两人再次重逢之时,他们发现彼此早已无法克制内心的感情,两人难以自控陷入热恋当中。

一段时间后,老舍的妻子胡絜青带着几个孩子来到了重庆,没想到却发现丈夫早已和赵清阁走到一起。

胡絜青心中既愤怒又伤心,她千辛万苦带着孩子们过来,却看见丈夫的心早已归属他人。

陷入尴尬的三角关系,赵清阁终于清醒了!

她只是一个第三者,如果继续维持这段关系下去,她将成为一个破坏他人家庭的罪人。

但老舍是一个男人,他有责任照顾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而不能为了短暂欢愉,抛弃糟糠之妻和孩子。

纠缠了许久,赵清阁选择了离开。

后期她写下了小说《落叶无限愁》,用文字写出了自己在三角关系中的挣扎,最终离开的故事,这是她20岁做过最艰难的决定。

一生的坚守

离开老舍之后,赵清阁沉寂了许久,为了走出这段灰暗的日子,她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1946年。老舍和妻子离婚了,他们之间早就发生了嫌隙,他在前往美国讲学后,便和妻子断绝了往来。

后来,老舍找到了赵清阁希望和她在一起,却没想到赵清阁在纸条上写下八个字:“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

老舍读懂了赵清阁的意思,便不再打扰。

1966年,因为遭受了迫害,老舍选择投湖自尽,得知这个消息后,赵清阁心痛不已,毕竟他们相爱过。

自此之后,她在家中挂上了老舍送给她的对联:“清流笛韵微添醉,翠阁花香勤著书”。

1999年,赵清阁生命垂危,她打开床头那个檀木匣子,里边是一张老照片和她写下的几十封,未能寄出的信。

她叮嘱保姆把这些东西烧掉,她想带着这些美好珍贵的记忆一起长眠。

结语:赵清阁的一生是坚韧的,她勇敢和命运抗争,却又卷入尴尬的宿命关系,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用独特的方式,诠释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标签:历史   临终   赵清   老舍   继母   关系   重庆   家中   妻子   婚姻   孩子   上海   外祖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