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盛夏,长江实业在大湾区抛出的 400 套房源引发震动。惠州泷珀花园单价跌破 9000 元,东莞别墅价格较峰值腰斩 60%,深圳前海商业综合体以七六折 “婚房特惠价” 挂牌。这些资产背后是一场跨越二十六年的资本游戏 ——1999 年以不足千元成本购入的东莞海逸豪庭地块,即便腰斩至 1.8 万元抛售,仍实现 180 倍增值。更精妙的是税务设计:通过土地增值税清算前抛售,将潜在 60% 的税负转嫁给接盘方,北京姚家园地块 2001 年 7 亿元购入,2025 年七折抛售仍净赚 40 倍。
与此同时,一场关乎全球贸易命脉的博弈在纽约谈判桌展开。长和集团拟以 228 亿美元出售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资产,涉及 23 国 43 个港口及 199 个泊位,承担全球 6% 海运贸易量(中国商船占比 21%)。这笔交易触发中美欧三地连锁反应:中国外交部直言 “关键基础设施关乎国家安全”,美国则以 “防止中国控制运河” 为由施压,最终交易被拆分为 “国际板块”(售予贝莱德财团)和 “红色资产”(保留香港、深圳港口)。
这场抛售本质是商业逻辑的根本转向。2013 年内地土地储备超千万平方米的巅峰时期,李嘉诚已敏锐嗅到政策风向变化。十二年间累计套现 2500 亿港元后,其内地资产占比从 35% 萎缩至 5%,香港资产占比降至 7%。回笼资金正流向三个新战场:
这种转型折射出对中国经济周期的精准判断。当比亚迪研发投入占比超 7%、华为十年研发支出破万亿时,囤地模式在 “创新驱动” 的新周期里黯然退场。长实集团账上 1294 亿港元现金整装待发,等待投向胡志明市新城区、英国陆上风电场和硅谷 AI 实验室。
李嘉诚的撤离与中国制度变迁深度交织。2025 年房地产税试点扩围至 58 个城市,二套房税率从 0.5% 起步,持有多套房产的成本陡增。上海试点 14 年累计征收房产税超 800 亿元,租金被抬高 5%-8%,房东将税负转嫁给租客的模式,预示着内地房产 “低持有成本” 时代终结。与此同时,香港国安法虽稳定社会秩序,但李泽钜被踢出香港特首顾问团、长和注册地迁往开曼群岛等动作,揭示出对政策不确定性的规避。
资本外流的多米诺骨牌已然倒下。拼多多黄峥 4.8 亿港元购入香港深水湾豪宅,上虞富豪陈建成倒手新能源资产,折射出高净值人群的共同选择。中国政府通过 ODI 备案加强资本管制,2024 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速降至 3.2%,但地下钱庄等灰色渠道依然活跃。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当比亚迪、华为在研发战场上冲锋时,地产与基建的 “造富神话” 已难以为继。
这场资本迁徙在香港历史上早有先例。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前,李嘉诚抛售香港地产转向欧洲;2008 年金融危机后,又抄底英国电网。如今的撤离,不过是其 “低买高卖” 策略的延续。但时代背景已截然不同:2025 年中国 GDP 增速降至 4.8%,房地产投资连续三年负增长,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腰斩。与此同时,TikTok、Shein 等新经济企业正在改写全球商业规则,而长和系的传统基建帝国显得愈发沉重。
第三代接班人李思德的接班路径耐人寻味:从兆丰地产到李嘉诚基金会再到长实核心管理层的 “三级跳”,预示着家族帝国从地产向科技的代际转型。当李泽钜在财报中坦言 “经营环境预期波动不稳且难以预测” 时,李嘉诚的商业传奇正在书写终章。这场撤离不仅是个人财富的再配置,更是一个时代经济逻辑的分水岭 —— 当 “土地财政” 的盛宴落幕,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增长极,或许正在深圳的实验室、杭州的云计算中心,以及无数创业者的代码中悄然孕育。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