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邯郸见一‘面’”市集开启“快乐碳水”之旅!

5月1日,邯郸市美术馆广场上,“面面集市”热闹开市。这场以各县(市、区)特色面食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复原古法饮食、融合非遗技艺,带游客开启“快乐碳水”之旅,沉浸式感受邯郸饮食文化魅力。

好香的一碗面

魏县申家榆面饸饹始于隋,盛于唐,历经1400余年传承至今,是“梨乡三宝”(饸饹、煎饼、豆腐脑)之一。申家榆面饸饹以荞麦面、小米面、豆面为主料,按比例搭配榆皮面加水和面,再经梨木饸饹床挤压成型,成品兼具筋、韧、柔、滑、脆的独特口感,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现场,魏县申家榆面饸饹摊位前热气升腾,游客与市民捧着纸盒碗,挑起根根透亮的饸饹面。鲜香扑鼻的面条入口筋道弹牙,裹挟着葱花的汤汁瞬间唤醒味蕾,众人吃得酣畅淋漓,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魏县龙翔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付新成展示袋装榆面饸饹时介绍:“现在的产品用凉水或温水泡发即可食用,无需烹煮,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营养丰富,特别适合‘三高’人群。”

同样备受瞩目的还有始于清朝的南沿村拉面,其制作工艺融入太极之道,通过“三揉九醒”凝练出太极柔劲。仅以盐碱水调配精粉,不添加任何辅料,最终成就了面条柔若绸缎、韧如弹簧、细如发丝的品质,甚至可穿针而过。

南沿村拉面摊位前,等候的人排成长队,足见这碗百年拉面在邯郸的受欢迎程度。非遗传承人王延东表示:“我们家族祖辈从事粮食生意,对面食有着深厚感情。一碗地道的南沿村拉面,需坚持纯手工拉制,精选优质原料,并依靠师傅精湛的手艺,才能做出爽滑劲道的口感。”即便在食品工业化量产的当下,南沿村拉面仍坚守传统,其生产的“南沿村拉面羊肉卤”绝不添加任何调料,保持其本真的味道。

专程从广平县赶来的尚先生难掩喜爱之情:“每次来市区,都要吃一碗正宗的南沿村拉面。价格实惠又美味,吃完浑身舒畅,额头冒汗,特别过瘾。”

诱人美食有密码

在“一碗鸡汤面”摊位前,一锅白玉珍珠鸡丸正咕嘟翻滚。瓷勺轻推,浑圆的鸡丸在澄澈的汤水中沉浮,恰似颗颗温润珍珠在波光里跃动。经沸水汆煮后,鸡丸外皮莹润透亮,咬开瞬间,肉香裹挟着清鲜汤汁在舌尖迸发,口感如云朵般轻盈化开,余味悠长。

漫主海宴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孙杰刚结束“味美杭州 食在浙江”活动,便马不停蹄赶回邯郸参与“面面集市”。“我们主推的‘一碗鸡汤面’,核心就是白玉珍珠鸡丸。”孙杰介绍,鸡丸精选本地上好鸡胸肉,经手工反复捶打制成,团队多次调试研发风味。“在杭州销售时供不应求,这两天线上订单接连不断,邯郸特色食品越来越受外地欢迎。”

不远处的“好赞花馍”摊位同样人气十足。色彩艳丽的哪吒、栩栩如生的石狮、灵动飘逸的龙凤等花馍作品,引得市民游客纷纷驻足。展翅欲飞的鸟儿羽毛纤毫毕现,威风凛凛的石狮张牙舞爪,寿桃造型的花馍圆润饱满,桃尖处孔雀展翅,寓意吉祥。

“花馍不仅是传统美食,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花膜非遗传承人李亚月介绍,这些彩色花馍以天然蔬菜汁、果汁为颜料,红、黄、蓝、绿等色彩搭配和谐,既鲜艳夺目又不失雅致,如今已成为年轻人过节送礼的热门选择。

古风集市有看头

当第一粒粟在磁山文化的陶罐中沸腾,中华文明的面食醇香便自此绵延千年。作为粟的发源地和战国赵国都城,邯郸以3100年建城史,完整勾勒出黄河中下游饮食文明的演变脉络。

“为策划这次活动,我走遍邯郸所有博物馆,系统梳理饮食文化的历史脉络。”禾风文化传媒负责人馨禾介绍,活动现场复刻古代集市风貌,顶部帷幔既能遮挡初夏骄阳,又营造出穿越时空的氛围感,游客来到这里,仿若置身古风市集。入口处的月亮造型寓意团圆美满,迎客松造型则传递好客之意;主场舞台采用竹编元素,其蜿蜒形似面条,巧妙呼应活动主题。

市文体旅产业集团总经理蒿静飞介绍,本次活动共设置34个摊位,于5月1日至5日举办,每日开放时间为10:00至22:00。其间,每天中午和晚间安排“一根面”、“食雕”、吃面比赛、中国公雕大师现场创作等展演活动,让市民游客能一站式尝遍邯郸特色面食。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圆圆/文 邱勇慧/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美食   邯郸   市集   快乐   拉面   摊位   面食   魏县   集市   游客   珍珠鸡   口感   面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