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白坭,携手从佛山环两江中崛起

9月17日,记者从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官网获悉,《丹灶—白坭组团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下称“草案”)正在公示,未来一个面积合计为209.23平方公里的大区域,将成为展现佛山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成效的重要载体。

丹灶—白坭组团所处位置。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 供图

“跨镇”合作规划常住人口约34万

随着佛山城市化速度加快,丹灶镇与白坭镇“跨镇”合作欲望在近两年愈发明显。

2024年1月24日,丹灶镇与白坭镇签订《协作发展框架协议》,提出将就交通互联、城市共融、文旅整合、经济增收、科技互动、共商机制等方面展开合作。

另外,丹灶镇、白坭镇牵手创建“佛山西”文旅带,为两镇文旅合作创造更多机会。

但是要促成更高级别的发展、实现更高效的合作,唯有在规划指引下推进。

这次草案指出,丹灶、 白坭两镇是《佛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跨区城市组团之一, 也是环两江先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载着佛山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任务。

目前已公布的资料看,丹灶镇、白坭镇是佛山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中提出合作规划概念,进而要吃合作发展“头啖汤”地域。一旦成功,必将对环两江先行区中其他镇街合作发展,提供很多借鉴经验。

既然谈到合作,定位很关键。

草案提出,规划以丹灶镇和白坭镇全域为规划范围,面积合计209.23平方公里。它们作为佛山专业性功能城市组团,将打造佛山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环西江—北江文化休闲旅游区。

为此,至2035年,相关区域规划常住人口约34万,管理服务人口约37万,建设用地面积约106平方千米。

到2035年,丹灶—白坭组团要给外界展示什么状态?

草案提出,要实现战新产业集聚发展,支撑佛山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深度激活生态资源、文旅资源赋能效应,实现城乡功能互补融合。

建“十大发展片区”壮大“佛山西”

将城市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片区,是为了便于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城市服务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

在草案里,提到了丹灶—白坭组团的规划将打造“十大发展片区”,形成南北产业区、中部城镇带、南部生态农业区的协同发展格局,这些做法有助于壮大“佛山西”实力。

丹灶—白坭组团要建“十大发展片区”壮大“佛山西”。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 供图

如今城乡融合发展是市民重点关注的内容,此次草案提到有4个片区。

其中丹灶镇占了3个片区,即仙湖双城融合片区、翰林湖产城融合片区、金沙户外活力片区。

比如丹灶镇关注的仙湖双城融合片区,将瞄准高端产业科创、居住生活和休闲康养融合发展示范。

在今年初丹灶镇发布了仙湖国际科创社区规划,提到将打造湾区科学家创业园,建设仙湖创客总部,打造仙湖水上运动基地,建设湖滨商业街区等内容。

金沙户外活力片区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草案提出在该区建立丹灶东部行政和公共服务中心,而丹灶镇已提到要在该区域拓展户外产业版图。

虽然白坭镇只占了一席,但西江城乡融合片区将作为白坭镇行政、文化、商业服务和文旅休闲中心区。

随着近期佛山市华英三水学校揭牌运作、白坭文创特色小镇项目以“文旅品牌赋能模式”入选《广东省绿色水经济发展》白皮书,西江城乡融合片区发展值得人期待。

“三大融合片区”打造跨区合作标杆

多年来,南海区、三水区一直在寻求更高水平的跨区合作,落脚到镇街一级的协同共建,还有待加强。

此次草案要求,沿丹灶镇、白坭镇交界面共建三大融合片区,打造跨区城市组团交通、城镇、产业深度融合的示范标杆。

丹灶—白坭组团打造 “三大融合片区”。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 供图

因为丹灶镇、白坭镇的发展目标不单是在佛山市“出人头地”,它们更希望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乃至更广阔的资源。

所以三水南站融合片区的概念,有助于它们走出地域限制。

按照草案要求,将重点围绕三水南站功能提升和周边道路交通优化,发挥三水南站客运优势和丹灶—白坭组团产业优势,共建三水南站门户区域,打造产城融合平台。

今后两个镇街将以此强化产城互动,即以邻近的丹灶仙湖片区、白坭城区为紧密联系的的城市配套区域,适当增加居住和公共服务配套。同时以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提质更新为重点,统筹提升边界地区零散工业用地。

仙湖融合片区的指向比较明确,即重点加强丹灶、白坭城镇中心跨镇通道衔接与城镇功能完善,推动组团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突出仙湖氢谷科创特色,打造高品质宜居宜业滨水生活圈。

今后这里将出现“科创仙湖”“品质仙湖” “活力仙湖”等三大融合要点,从产业、商业服务、城市滨水活力圈等方向努力。

至于聚龙湾融合片区,则聚焦产业和物流体系共建,依托丹灶货场和周边港口作业区,打造佛山西部重要的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共建大湾区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产业高地。

今年8月22日,白坭镇临江智能装备区一宗总面积达437.48亩的大型地块成功出让,该项目将重点发展道路货物运输、水上货物运输、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以及供应链管理服务等现代物流产业,全面提升区域物流服务能级,成为西江流域临港经济新产物。

规划草案部分亮点:

1、构建“两廊四脉,一轴三心”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依托西江、北江形成的滨水空间生态廊道;沿樵北涌、有为水道、官山涌、南沙涌构建的四条生态水脉;依托桂丹路、工业大道形成的组团城镇融合发展轴,承接广佛中心 城区资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仙湖氢谷、丹金中心、白坭中心引领组团城镇功能完善,增强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

2、构建“两廊四脉,一屏双核”的生态空间格局,统筹推进生态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

3、构建“镇区—中心村—一般村”镇村体系。

4、打造“组团级—镇街级—社区级”公共服务体系。

采写:南方+记者 尹辅华

【作者】 尹辅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财经   佛山   草案   佛山市   西江   产业   城市   城乡   生态   城镇   自然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