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有所作为,要想出人头地,就一定要搞事,尤其是要搞大事!
但是,具体该怎么行动呢?
《资治通鉴》中商鞅的故事,给了我们带来了5点启示。
1,你要成大事,说服领导支持,至关重要。
公元前361年,商鞅来到秦国,成功说服了秦孝公赢渠梁,在秦国推行变法。
商鞅告诉我们,要想成事,必须获得领导的支持。没有领导的支持,无论你如何努力,都难以有所作为。
即使员工都支持你,如果领导不支持,你依然无法成功。
因此,要想成事,首先要说服领导,获得领导的支持,获取相关的资源。
2,赢得基层的支持,同样重要。
初来乍到,想要有所作为,没有基层的支持,是行不通的。用领导说的话就是要有群众基础,没有群众基础,你怎么搞大事?
所以说,光有上层的支持还不够,如果基层不配合,你的话没人听,你的计划没人执行,那该怎么办呢?
商鞅通过“徙木立信”这一举措,告诉我们,要想赢得基层的支持,必须建立个人信用和制度信用。
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信任你,愿意支持你。
总之,要想在职场中有所作为,既要说服高层,获得他们的支持,也要赢得基层的信任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事。
说到底,在职场中,要想获得他人的支持,关键在于给予对方实实在在的利益。
只有让别人相信跟随你能获得好处,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支持你。
所以说,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至关重要,懂得分享利益的人更容易赢得人心。
3,要学会树立威信,杀人立威,杀鸡儆猴。
在职场中,有人支持你,就必然有人反对你。
对于那些反对者,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树立威信。
商鞅的做法就很有借鉴意义:他通过处罚太子的老师来立威,让所有人都明白,即便是位高权重的人,只要触犯新法也会受到惩罚。
这种“杀鸡儆猴”的做法,让基层人员更加敬畏规则,不敢轻易触犯。
4,面对反对者要善用规则。
在推行新政策时,难免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招致反对。
这时,我们需要用规则来约束和惩罚那些公开反对的人,记住,一定要利用规则干掉铁了心反对你的人。
商鞅变法时,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策略,对那些公开反对新法的人,采取了严厉的惩罚措施。杀的人头滚滚,渭水都变色了。
5,要学会控制舆论。
在推行重大变革时,难免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商鞅在变法初期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有人公开反对新法,甚至组织一群百姓到都城“散步”示威。
对此,商鞅采取了果断措施,直接惩罚了这些反对者,有效地控制了负面舆论的传播。
没有什么法不责众的说法,法不责众,那要法还有什么用,大家投票决定就可以了。
这种做法虽然看似强硬,但在特定情况下,确实能够为新政策的推行扫清障碍。
这一下,秦国的百姓再也不敢有任何异议,乖乖听话照做。
然而,十年后,商鞅变法初见成效,这些人又跑到都城散步,开始夸赞新法,表示支持。
商鞅再次对他们进行了惩罚,将他们迁到边疆戍边种地。
商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关闭外界评价的声音,按照自己的想法把事情做成,不受他人正面或者负面评价的影响。
用商鞅的说法,那些百姓就是乱法的刁民。
当然,这种做法并不完全正确。有人支持你是好事,有人反对你,能拉拢就拉拢,不能拉拢就让他们保持中立。
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团结支持自己的人,减少反对者的数量,这才是成事的关键。
在商鞅身上,既有成事的经验,也有败事的教训。
我们在做事时,要尽量扩大成功的概率,同时把别人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捆绑起来,这样才更容易做成事。
商鞅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值得学习,比如说服高层领导支持,建立个人信用,设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对于那些坚决反对自己的人,让他们靠边站,对于那些支持自己的人,要进行团结。
我们在搞大事的时候,更要明白一些基本逻辑,这才是成事的基础,也是处世的大智慧。
这就是商鞅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成事的经验和教训,要成大事,要有策略,更要有谋略。你觉得是这样吗?
观看更多《资治通鉴》的解读内容,欢迎订阅我的系列解读文章,更有深度更多干货,让你领悟领导智慧,掌握成事之道。
读史学谋略,有位又有为。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谋略智慧。
作者: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