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知道这位媒体人亨利克·布罗德是通过他在2006年出版的一本畅销书《Hurra, wir kapitulieren!》((好啦),我们投降啦!)。我先是在图书馆借的,然后多年后在跳蚤市场——不小心——买了两本。
当时我已上大学。熟悉我的读者应该知道,我基本上在大学图书馆混日子,基本上不怎么爱学习,只顾着阅读各类报纸与杂质,尤其对这类具有争议的书籍颇感兴趣,曾粉过他。
然而在过去很多年,可能是因为布罗德还是那个布罗德,而我不再是曾的那个我,总感觉他的言论有时只是为了引起争议而发表的,后来就不怎么关注了。
即便如此,他依然还是一位颇受关注的评论家与批评家。
《Hurra, wir kapitulieren!》((好啦),我们投降啦!)
dsfsdfsdf
导语‖亨利克·布罗德和莱因哈德·莫尔以尖锐笔锋剖析2025年的德国,揭示左翼绿色思潮如何忽视移民等现实问题,沉迷于性别语言和反殖民议题。荒诞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讽刺与现实难以分辨,令人深思。
《世界报》(图右: 亨利克·布罗德(Henryk M. Broder)和(图左)莱因哈德·莫尔(Reinhard Mohr))
这是一则来自“荒诞斯坦”的故事,确切地说,是2025年的德国。作者亨利克·布罗德(Henryk M. Broder)和莱因哈德·莫尔(Reinhard Mohr),均为《世界报》专栏作家,年轻时曾倾向左翼。如今,他们却指出,左翼绿色圈子长期忽视非法移民等关键问题,转而热衷于性别中立语言、街名改编以符合后殖民正确性,或对抗所谓“恐跨症”。
讽刺与严肃诉求已难以区分。柏林左翼政党提出“免费如厕人人享有”(“Umsonst pinkeln für alle!” )的口号,强调“如厕是基本需求,不应收费”,并称多年来为此奋斗,绝非戏言。其他活动人士则致力于推动性别和跨性别友好的厕所、女性小便池、LGBTQI+专用更衣室,以及学校和大学的“安全空间”,确保每个人免受可能伤害的观点、话题或事实侵害。他们还倡导无歧视的体育课程,尊重“体型较大”学生的特殊需求。
每天都有新的荒诞现象涌现,足以补充进这本书。例如,倡导“社会公平”的记者马赖斯·凯泽(Mareice Kaiser)在《星期五》杂志撰文称:“帮孩子做作业会加剧社会不公,私人行为即政治行为。”这不禁令人发问:给孩子读书或饭桌上讨论政治,是否也因“弱势家庭”缺乏类似条件而加剧不公?
布罗德和莫尔提到绿党青年发言人耶特·尼察德(Jette Nietzard)的推文:“男人若因爆竹失去手,至少无法再打女人。”此言引发争议后被删除。她还在推特上自豪宣布:“刚以1.0的成绩通过本科论文,我现在是批判资本主义幼儿教育的合格专家,随时为您效劳。”
此类人士通常不从事市场化工作,而是依赖纳税人的资金。这也解释了为何柏林文化界一片哗然——政府宣布文化预算将缩减至每年9.5亿欧元。布罗德和莫尔质问:“若没有基民盟籍市长凯·韦格纳(Kai Wegner)及其团队的‘国家资本主义’资金,如何支撑那些挑衅性的社会批判舞蹈表演、颠覆性的酷儿女性主义视频装置,以及对抗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新自由主义的先锋剧场项目?”
两位作者均居柏林,以幽默笔锋讽刺“拿铁玛奇朵圈子”(“Latte-macchiato-Milieus”)。这些人活跃于德国环境保护协会、反种族主义团体、后殖民工作组和酷儿社区组织,投票给绿党如同晚间刷牙般自然。
这一圈子对异见者的包容度极低。他们设立了由纳税人资助的举报平台,供匿名举报“可疑”言论。
安东尼奥·阿马多基金会(Antonio Amadeu Stiftung)的“反女权主义举报平台”由联邦家庭事务部资助,专门登记所谓“厌女”言论。
德国共有50个类似举报平台,包括“黑森瞭望”针对“极右和种族主义事件”,“黑森反仇恨”以及从巴登符腾堡到汉堡的多个“反人类敌视事件”记录点。
汉堡的“反伊斯兰种族主义举报平台”MARWA由“汉堡伊斯兰团体联合会”(Schura)直接运营。
德国的精神困惑不仅限于左翼绿色项目。部分人士,如左翼联盟(BSW)、选择党(AfD)及其支持者,倾向淡化俄罗斯的扩张行为。他们承认普京是侵略者,但随后长篇大论地强调“历史背景”,称西方通过北约东扩激怒了俄罗斯,俄罗斯过于强大,不宜树敌。
这种“显著的现实逃避”从萨拉·瓦根克内希特(Sahra Wagenknecht)、艾丽斯·施瓦茨(Alice Schwarzer)、玛戈特·凯斯曼(Margot Käßmann)到选择党的蒂诺·库帕拉(Tino Chrupalla),甚至部分仍怀念和平运动时期的社会民主党人,皆有体现,动机令人费解。
在这本书中,几乎无人幸免于批判。唯有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被视为希望之光。序言写于2025年3月,作者乐观写道:“弗里德里希·默茨无需刻意努力便迎来了关键时刻,他应抓住机遇。虽非一切都会变好,但许多会改善。政治变革已在路上。”
果真如此吗?读者或许会怀疑,2025年4月,作者是否仍如此乐观。作者批判的种种乱象短期难改,因此他们的观察尤为重要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