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0家减持! 3800点上方的A股到底有多危险?

8月下旬冲击3888点后,A股进入宽幅震荡状态。


但是,是那种让人普遍不适的宽幅震荡。


9月8日晚的数据显示,月内近130家上市公司宣布减持计划。更是为市场注入了一丝不安。


9月10日晚的数据更是显示,月内已超400家上市公司宣布减持完成。光看数字就让人头皮发麻,不禁担忧:3800点上方的A股到底有多危险?


结果一觉醒来,第二天股市暴涨……


9月上旬,超400家减持!


需要区分清楚的是,9月8日的近130家,与9月10日的超400家并不是一回事。不存在什么“两天暴增了270多家”。


近130家是宣布“准备要减持”,超400家是宣布“已经减持完毕”。


根据最新规定,减持公告至少要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所以超400家的减持主要发生在7-8月,甚至更早,他们说不准已经后悔了。而近130家,才是反映不看好当下、不看好3800上方的态度。


近130家是截至9月8日的数据,也即9月份前6个交易日的总和。而去年同期,披露减持的只有50多家。


单看同比的话,增加了超过100%。挺吓人的。


产业资本(包括董监高、大股东)向来给人睿智的印象。由于他们最清楚自家企业的价值,所以每当他们扎堆减持的时候,往往牛市就接近尾声。


但只要有点记忆的老股民都马上会想到,“去年同期”是个什么环境啊,尚且有50多家宣布减持。可见某些产业资本也只会追涨杀跌,连散户的平均水平都未必有。


他们可能比市场更懂自家公司的价值,但他们不懂市场。


相比之下,现在处于一个相对高位,才130家宣布减持,能代表什么呢?


就算增加到400多家宣布减持,也不能代表什么。


前任村长5年期间就IPO了1800多家上市公司,不难想象A股里掺杂了多少“混子”。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减持,只是意味着不看好自家估值,不意味着不看好股市


举个简单例子:某光模块的小盘股,大股东对自家公司的价值很了解,对行业也很了解,知道这个行业已经进入强者恒强的阶段,小公司的市占率只会越来越低;就算蛋糕大了,也只能苟活。于是,但凡有点商人基因的“混子”,都会毫不犹豫找一个相对高位减持套现,拿去买易中天的股票。——就这么简单的逻辑。


所以只要不是大部分上市公司(至少过半数的级别)扎堆减持,就不构成“产业资本撤离、泡沫已经很大、牛市接近尾声”的信号。


至于“3800点上方到底有多危险”?


咱们看看前两期就给出过的慢牛中枢就一目了然。


6月以来启动的牛市一直维持着一个稳健的慢牛斜率运行,而且形成一条规则的中枢通道,直到8月下旬的加速,才有所打破。但加速很快就被摁住,以横向震荡的方式拽回慢牛中枢。


运行到目前,慢牛中枢的重心刚好抬高到3800点一线。也即3800点不但刚好是合理位置,而且再往后,还会逐渐变成“低估”的位置。


3800点上方,放在当前就是略高于中轴线。虽然有回调空间,但空间很有限,也未必就要往3800下方回调,更远谈不上“危险。”


另一个利空:基金扎堆发行


9月以来还流传着另一个利空,就是基金的扎堆发行。还出现了至少两只久违的“日光基”,一下子就勾起了老股民们2021年的阴暗记忆。


但这个所谓利空吧,首先,一个月发行一两百家基金,数量上确实是“扎堆发行”,但实际发行份额也就1000亿份的级别;相比2021年单月发行近5000亿份的巅峰水平,还差大老远。


至于“日光基”,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牛市尾声的“日光基”是散户哄抢出来的。而9月以来的两只“日光基”,第一只(招商XX优选)的主要代销机构是招行,第二只(华商XXX价值回报)的主要代销机构还是招行。


往前回溯,再上一家“日光基”是8月18日发行的(招商XX机器人ETF),还是招行代销的。


也就是说,这轮慢牛以来的唯三家“日光基”,全是招行作为主要代销机构。


简单翻译一下,这三家“日光基”代表的不是散户跑步进场,而是高净值群体跑步进场。


又因为“扎堆发行”的基金里,各种ETF占了绝对的大头;所以咱们平时见到的个股大面积下跌、指数却微跌甚至不跌,以及个股经常跑不赢指数、轮动节奏诡异……这并不是某些人臆测的“国家队护盘”所致,而是包括散户在内的市场资金追捧ETF,自己“买”出来的现象。


没有利空的牛市才危险


无论是产业资本减持,还是基金扎堆发行,都是顶着利空的头衔,但量级远未达标。


被渲染成利空,这样对牛市的可持续发展反而是好事。


没有利空的牛市才是最危险的。牛市的疯狂阶段之所以疯狂,就是因为市场已经容不下利空,任何利空都会被解读为利好,不断加速,把疯狂推向灭亡。


A股周四的强势反弹,表面上是偶然的,得益于外部利好(甲骨文事件)。


但试想一下,如果同样的外部利好,发生在前面三年,结果会怎样?——A股“跟跌不跟涨”不是浪得虚名的,面对外部利好,多数情况下A股是不跟涨的;跟了也幅度不大;大了也只会抽其它板块的血,而不是把其它板块都带起来,形成普涨。


面对利好,选择上涨,而且是尽可能的上涨;面对利空,不会选择纵深大跌。——这就是牛市的环境,就是持续买入的力量大于卖出的力量,就是“牛还在”的最直观依据。


慢牛未完,因为外资还没进场


确切来说,“牛还在”指的不仅是疯狂阶段还没来,甚至前面的“慢牛”阶段,都还远未走完。


依据很简单,因为外资还没正式进场。


与基金分为主动型被动型一样,外资流入A股的形式也可以分为主动被动两种。


主动外资在2022年以来是持续流出A股的,直至今年8月份才刚开始回流。可以想象,要是这几年流出的能等量回流,那是多庞大的增量。


相比之下,被动外资至少在2023年以来就没有持续流出,2024年底以来甚至是显著的净流入。


尽管如此,被动外资对A股还是处于“低配”的程度——相比大部分主要股市都明显“低配”的程度。


历史数据还表明,A股的中长线波动方向,与美元流动性的松紧周期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而这种正相关关系,主要就是通过主动外资来传导的。


在财政扩张的绑架下,无论鲍威尔是否情愿、无论美联储降息节奏快慢、降息幅度多少,降息周期的打开都是不可避免的。降息周期的打开,也就是主动外资向A股回流周期的打开。


上周末查YHM,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给外资传达信心。毕竟IPO是2020年开始飚上去的,外资是2021年开始趋势性撤离的。虽然有美联储的加息作为主因,但美元加息周期结束了,主动外资流出A股的趋势却还在继续。


甚至美元流动性在去年Q1就悄悄开始拐头向上了,主动外资还是延续流出A股的趋势。可见,除了美元流动性外,还存在着外资很在意的另一个问题。


而从结果看,已经初步取得正面反馈。


写到这里,实在想不出一个好的结尾。


就这么戛然而止吧。


今天就分享到这吧。对文章内容有疑问或者指正的,继续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3

标签:财经   危险   利空   外资   日光   牛市   产业资本   主动   利好   散户   中枢   基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