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借到月壤,转头就摆中国一道,NASA全面出手,中方被公开除名

NASA是如何对中国出手的?这背后又释放出了怎样的信号呢?这边美国机构刚从咱们这借到月壤样品,那边NASA转头就摆了我国一道。

今年4月,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咱们对外发布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其中就包括了两所接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的美国高校,美国布朗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然而,在咱们借出月壤样品后,随着美国在太空领域越来越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NASA转头就向咱们发难了。

事情发生在 9 月初,据彭博社报道,9 月 5 日这天,不少持有美国签证的中国公民突然发现,自己没法访问 NASA 的数据系统了,连参加相关的线上线下会议都被拒之门外。

这绝非小打小闹,我国不少科研人员在美国高校工作,有的甚至直接参与着和月壤研究相关的项目。

就拿布朗大学来说,他们的科研团队刚拿到嫦娥五号月壤,正和中国地质大学的科学家合作研究月球玄武岩的形成机制。

这项研究需要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月球探测数据,可 NASA 这一禁令下来,中国籍研究人员瞬间没法访问 NASA 的月球数据库,整个合作项目差点停摆。

有知情人士透露,之前虽然也有限制,但中国公民还能以承包商、研究生或大学科研人员的身份参与 NASA 代理机构的研究,现在是彻底 "一刀切" 了。

NASA 发言人贝瑟尼・史蒂文斯倒是直言不讳,证实了这一政策变化。她表示 NASA"已针对中国公民采取了内部行动,包括限制对我们设施、材料和网络的物理和网络安全访问,以确保我们工作的安全"。

这话听着冠冕堂皇,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距离美国高校拿到中国月壤才过去不到半年,可谓是翻脸无情了。

更让人无奈的是,有些中国留学生本来都快完成学业了,就因为这个新规,突然没法使用 NASA 的研究数据,毕业论文都成了问题。

要说 NASA 这波操作的根源,还得提那个臭名昭著的 "沃尔夫条款"。这东西是 2011 年 4 月美国国会通过的,由当时的众议院议员弗兰克・沃尔夫提出,说白了就是专门针对中国航天的 "枷锁"。

条款规定,禁止中美之间任何与 NASA 有关的联合科研活动,甚至不让 NASA 的设施接待 "中国官方访问者"。

这十多年来,这个条款经过两次修改,成了美国限制中美航天合作的 "尚方宝剑"。

按照条款规定,NASA 和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不能用政府资金和中国开展任何双边合作。

虽然 2012 年之后加了个 "例外条款",说在不涉及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合作,但啥算 "国家安全" 全凭他们一张嘴说。

最典型的就是 2013 年,6 名中国科学家被拒绝参加开普勒科学会议,理由就是违反沃尔夫条款,后来迫于压力才撤销禁令,但这种歧视性做法一直没断过。

这次 NASA 全面限制中国公民,其实就是沃尔夫条款的进一步升级。以前好歹还能以非官方身份参与,现在连访问数据、参加会议都不行了。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用着咱们的月壤样品,一边又把中国科学家拒之门外。

中国地质大学和布朗大学合作的月壤研究项目,本来计划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上,现在因为数据访问受限,研究进度都受影响了。

美国安全世界基金会 2021 年专门开过研讨会评估这个条款的效果,结果前 NASA 局长查尔斯・博尔登直言不讳:"如果沃尔夫条款的目的是减缓或阻止中国开展太空计划,那它根本没做到。" 事

实也确实如此,这十多年来中国航天反而发展得更快了,从嫦娥探月到天宫空间站,再到火星探测,一步步实现突破。

NASA 这时候突然加码限制,说白了就是对中国航天发展速度感到焦虑了。

这些年中国航天的进步有目共睹,嫦娥五号带回月壤,嫦娥六号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还计划 2030 年前实现载人登月,这比 NASA 的 "阿耳忒弥斯" 计划还早两年。这种追赶让一直垄断太空霸权的美国坐不住了。

NASA 代理局长肖恩・达菲最近老把 "第二场太空竞赛" 挂在嘴边,明里暗里把中国当成主要竞争对手。

他们担心中国在月球探测、深空探索等领域超越美国,所以才想出这种釜底抽薪的办法,试图通过限制交流来遏制中国航天的发展。可这种做法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麦克纳就说过,被排除在美国领导的航天任务之外并没有让中国人气馁,反而推动中国制定了自己的航天计划。

现在看来确实如此,中国不仅自己搞出了一套航天体系,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嫦娥七号就搭载了意大利的月球车,还计划建国际月球科研站,邀请全球科学家参与,这和 NASA 的封闭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封锁对美国自己的科研也造成了损失。安全世界基金会的报告指出,沃尔夫条款每年给 NASA 造成超过 2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因为他们不得不重复开发中国已经掌握的技术。

就像月球背面软着陆技术,中国已经突破了,美国本来可以通过合作节省研发成本,却因为政策限制只能另起炉灶。

科学界对 NASA 的新规也很不满。英国牛津大学的天文学家克里斯・林托特公开呼吁抵制相关会议,说 "科学不应有国界"。

很多美国高校的教授也抱怨,失去中国同行的参与,很多跨学科研究都没法开展。毕竟在太空探索领域,没有哪个国家能包打天下,国际合作才是正道。

这次 NASA 在借到月壤后就翻脸,其实暴露了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霸权心态。他们既想利用中国的科研成果,又不想看到中国变强,这种矛盾的心态导致了这种短视的政策。

可历史已经证明,封锁和孤立从来阻挡不了科技进步。中国航天从一开始就面临各种技术封锁,不还是一步步走到了世界前列?

现在嫦娥五号的月壤还在美国高校的实验室里,可相关的合作研究却因为人为限制受阻。

这不仅是对中国科学家的不尊重,也是对科学精神的背离。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事业,月球土壤里藏着的是人类共同的宇宙奥秘,不该被政治壁垒分割。

说到底,NASA 的这些小动作改变不了中国航天前进的步伐,反而让全世界看清了谁在真心推动太空合作,谁在搞霸权垄断。

随着中国航天不断突破,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和中国合作,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

而那些搞封锁、搞孤立的做法,最终只会让自己错失更多机遇。毕竟在星辰大海面前,开放合作才是正道,霸权思维终究会被时代抛弃。

参考资料:

借口“安全”,NASA禁中国公民参与项目,专家:暴露美方焦虑心态——环球网

【环时深度】13年了,“沃尔夫条款”让美国作茧自缚——环球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科技   美方   中方   中国   出手   美国   月球   条款   嫦娥   太空   中国航天   布朗   霸权   中国公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