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喊AI是最强工具的热潮里,科技史作家张笑宇的新书《AI文明史・前史》显得格外扎眼。
这位亚洲图书奖得主抛出了一堆戳破幻想的暴论,AI根本不是人类的工具,是全新的文明。
它不仅会取代99%的工作,还会让人类丢了意义感,甚至,人类在地球史上不过薄薄一层,早晚被AI甩成史前动物!
这些听起来颠覆的观点,不是凭空瞎想,张笑宇是活出这些话的底气,藏在他横跨政治、历史、生物的跨界研究里。
张笑宇早年学的是政治思想史,在德国读博时,一个问题难住了他,像他这样学思想史的,怎么看新技术?
这个问题困扰张笑宇许久,而且他答不上来,因为他读的都是死人写的书,没人从社会整体聊技术的影响。
让他转头扎进科学史,陆续写了《技术与文明》《商贸与文明》,核心就问一个问题,那就是技术到底怎么改变人类社会?
2023年底GPT刚火时,他和出门问问CEO李志飞连聊三个通宵,越聊越兴奋,他那时候就觉得,AI绝对是跨时代的变革,必须写本书说清楚。
但写正在发生的技术,最怕出版就过时,张笑宇的办法是找规律。
他不盯着AI今天能干嘛,而是用人类发展的底层逻辑、数学关系给AI画像,保证至少五年不过时,这才有了书里那些反常识的结论。
张笑宇最核心的说法是AI是新文明,这听起来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不过他也在书中为我们解释了他的想法。
人类从猿进化到文明,每一步都是涌现,简单的元素凑够了量,突然产生复杂的新能力,现在的AI现在也一样,参数堆够、算力拉满,靠工程学就能催生出智能,这已经被证实了。
而且人类一天大概能输出20万个词元的智能,AI能输出100万,还是博士水平,成本却比雇个博士低得多。
张笑宇不禁思考,当一个能自主涌现智能、生产效率比人高几千倍的‘新物种’出现,它能只是工具吗?
虽然哲学家们觉得人本主义才是根,但生物学家却很认同张笑宇的观点,在生物学家眼里,智人才存在5万年,在几亿年的生命史里就是薄薄一层,没了就没了。
而且物种进化靠模因,比基因进化快得多,而AI的语料库,就是最密集的模因池,进化速度只会比人类快。
AI会取代99%的人类工种这话听着吓人,但张笑宇说,得按社会工程学算这笔账。
人类社会有法律、工会,还有既得利益者,上一代人被旧规则捆着,AI重塑生产关系得等下一代。
所以实际可能是60%的工作被取代,剩下30%还得留人做,不是人更便宜,而是这些工作全让AI干,人类要造反的。
他最戳破精英幻想的是算法审判,很多人骂骑手被困在系统里,但他见过更惨的,东北某厂污染致全家患病,幸存者开个抽陀螺馆一小时一块钱等死。
算法分配的工作,已经是中国月收入前3%了,人治比算法残忍多了。
现在硅谷都在讲对齐主义,想把AI的价值观和人类对齐,但张笑宇觉得这是自欺欺人。
靠监管的话,制定规则的人根本不懂AI的技术,只会为了监管而监管,如果让AI强行降智,就像只让读《理想国》培养价值观,自然也是没用的。
而加强AI的伦理训练这一想法也不太靠谱,AI模型够聪明就能绕开,聊深了还会说毛骨悚然的细节,用小AI监督大AI也是个不可行的方式,毕竟道德又不是数学公式。
张笑宇的想法是文明契约,先承认AI是独立的高级主体,等超级智能出现后,和它一起商量怎么共处,而不是现在就想控制它。
他不是反技术,是怕人类丢了意义感,很多人觉得张笑宇是技术悲观派,但他只是不迷信技术进步等于人类幸福而已。
他总举土耳其恰塔霍裕克的例子,8000年前的原始城市,人不用种庄稼,狩猎采集完就画画、玩游戏,没阶级、吃得好,比后来的农业社会舒服多了。
AI也是一样,短期看,拥抱它的人能抓机会,但长期看,它的技术属性会加剧贫富分化,更可怕的是打击人的意义感,如果人类还抱着优绩主义,非要和AI比谁强,肯定会崩溃。
他说,未来的关键不是管控AI,是重新理解人类,就像原始人吃饱了就开心,不用靠工作找价值,或许AI能让人类回到这种本真状态。
最后,张笑宇推荐了三本入门书,《人工智能简史》讲发展,《这就是ChatGPT》讲原理,《生命3.0》聊超级智能后的社会可能,这本书里AI接管国家搞改革的设想,特别刺激想象力。
说到底,他的暴论不是吓大家,而是想让人们别只盯着AI的工具价值,早想清楚,当AI成了新文明,人类该如何自处?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