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损失高达百亿,联合要求中国废除禁令,温铁军:轮不到你发言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画榆林

改革开放后,历经一个相当长的阶段,中国因产业结构相对低端,不得不承担起进口废弃资源的重任,这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进口“洋垃圾”现象。

以前国外的“洋垃圾”都被咱们国家收回,现在咱们国家已经不用靠“洋垃圾”来变废为宝了,还有出台了对稀土的出口管制。

前言

美日欧那边坐不住了,几个月内,回收市场哗啦啦崩了,稀土价格像坐电梯直冲天花板。

美国芯片、导弹,日本电子,欧盟新能源,全都离不开中国稀土,大家抱团找中国谈判,结果一口回绝。

温铁军一句“轮不到你发言”直接刷屏,微博热搜、外媒头条全都盯着中国的这波操作。

中国宣布洋垃圾全面禁入、稀土出口收紧,那天是2025年1月10日,官方文件一出来,国际期货市场立刻震荡,稀土价格一天内飙了20%,废弃物回收公司股价直线下滑。

各路媒体开始追问,欧美政要轮番出镜,台词几乎复制粘贴:要求中国撤销禁令,理由从环保到自由贸易全搬出来,WTO会议上,代表团发言时语气都带着火气。

镜头切回国内,温铁军一句“轮不到你发言”在社交平台刷屏,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政策变动,而是一次大国博弈的信号,很多人都意识到,这回中国是玩真的。

垃圾处理厂

几十年来发达国家一直把垃圾扔到中国门口,现在我们不收了,他们反倒是急了,说我们破坏规矩,可谁家的规矩是让你心安理得地当个垃圾场?

工厂嗷嗷待哺,却没有原料,外汇储备更是少得可怜,买不起国外的正经货,就在这时一艘艘货轮载着发达国家的“废弃物”来了,上边有废铁、废纸和废塑料,这些在他们那儿处理起来费钱又占地的“垃圾”,对我们来说却是能救活一片工厂的“宝贝”。

上世纪90年代。那会儿咱们国家的工业就像个正在长身体的半大小子,急需各种原材料补充营养。可当时家里穷啊,哪有那么多钱买高级食材?

正好欧美那些发达国家嫌自家垃圾处理费太贵,眼珠子一转就想出了个"损招"——把垃圾包装成"可再生资源"往发展中国家运。这一来二去的,中国就成了他们眼中的"垃圾处理场"。

那些年,沿海城市的码头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巨大的集装箱里塞满了五颜六色的塑料瓶、皱巴巴的废纸箱,还有各种说不上名字的金属碎片。

工人们戴着厚厚的口罩,手上套着三层手套,在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垃圾堆里翻拣着。"这活儿真不是人干的",在回收站干了十几年的老王回忆说,"夏天那味儿能把你熏个跟头,冬天又冻得手指头生疼。"

江苏某废塑料加工村的老村民记得:“以前河水清得能摸鱼,后来小作坊天天烧废料,河面漂着五颜六色的泡沫,井水喝着都发苦。

”1993年韩国企业往南京港运1228吨化工废料谎称“燃料油”,1995年德国运来678吨混着生活垃圾的“废塑料”,甚至医疗废物都被偷偷运进来——这些打着“资源回收”旗号的垃圾,让中国乡村的空气和水源付出了惨痛代价。

世界工厂不收垃圾了

中国的决心并未因外部压力而动摇。这场被外界称为“垃圾战争”的博弈,反而成了倒逼中国自身产业升级和全球治理变革的催化剂。

到2021年,中国已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2022年,“洋垃圾时代”被彻底画上了句号。

在国内,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随之展开。垃圾分类政策在千万个小区扎根,一个年产值突破1.5万亿元人民币的再生资源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浙江一家曾经依赖进口废料的再生塑料厂,如今利用国产废料,生产出了高纯度的塑料颗粒,品质之高,甚至可以反向出口到欧洲市场。

中国的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连锁反应。过去那些被发达国家视为“备胎”的东南亚国家,纷纷效仿中国。

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等国相继宣布禁止或退回“洋垃圾”,将一个个装满废物的集装箱原路遣返。加拿大的垃圾集装箱就曾被菲律宾拒之门外,狼狈不堪。

这股浪潮彻底重构了全球的垃圾处理链。过去习惯了“一扔了之”的发达国家,现在不得不直面自己制造的麻烦。

美国西海岸的垃圾场迅速堆积成山,加州回收厂的运营成本暴涨了三倍。在英国伦敦郊外,废纸堆积如山,地方政府为处理这些垃圾而预算超支。

欧盟被迫推出了“减塑战略”,从源头上控制废物的产生。美国虽然投入了200亿美元建设本土回收厂,却发现效率低下,根本无法弥补失去中国这个巨大“中转站”的损失。

在稀土领域,发达国家也在手忙脚乱地寻找替代方案。他们试图开发澳大利亚等地的矿源,却发现开采成本是中国的整整三倍。

日本尝试从废旧电器中回收稀土,但产量极其有限,远水解不了近渴。中国的稀土政策,正有力地推动着国内产业从简单的“挖土卖土”,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型。

在2024年的上海稀土展上,中国企业展示的先进磁体和激光材料,已经证明了这一转型的成功。

结语

如今中国不仅自己实现了固废零进口清零,更用实践证明:真正的环保,从来不是把垃圾转移到别人家门口,而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担当。

这场“垃圾战争”的背后,藏着一个更深刻的道理:当一个国家有了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任何外部压力都只能变成推动自身升级的动力。

中国经验给其他国家参考,亚洲多国跟进禁垃圾,稀土管制促技术创新。总之,这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共赢路径,大家得适应新格局。

参考信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财经   铁军   禁令   中国   损失   稀土   垃圾   发达国家   废料   洋垃圾   垃圾处理   美国   菲律宾   集装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