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用AI写作的人,已经被坑惨了

前两天,我尝试用微信读书的AI功能,去提炼某本书每个章节的内容。

本以为,可以加快我的写作效率,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

AI提炼出来的内容,看上去故事连贯,人物名称也没什么问题。

但实际上,存在很多错误的情节和细节。

如果我没有读过那本书,我根本没办法判断,哪些情节是有问题的。

没法想象,如果我完全相信AI生成的内容,并以此为蓝本创作,写出来的内容会有多荒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词,叫做“AI幻觉”

就是AI背后的信息库,是非常冗杂的,不管真和假,质量高或低,它都会原封不动地收录。

这也导致,用户问AI问题的时候,它会胡说八道,用看似合理的内容去迷惑你。

所以,大家一定要认识到,AI 在理解和处理信息的时候,是有局限性的。

昨天我改一位小伙伴的稿子,她说的一个细节,真的把我惊到了。

是这样,这位小伙伴的稿子,有个段落的素材,是从某本书里来的。

素材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后来问编辑,也通过了大纲。

结果,昨天她告诉我。

那个素材是deekseek生成的,后来她去查了,那个素材,并不是书里的情节。

我真的惊了……好险她发现得早,后来也换掉了这个素材。

我都不敢想,万一她没检查,万一稿子交上去,万一编辑审稿的时候发现问题,万一有读过书的读者举报她,后果会怎么样。

这种编造原文情节的行为,大概率会被警告或者封杀的。

我之前也和大家说过,写头部大号的稿子,不要依赖AI,尤其是你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下。

什么是基础不扎实?

说白了,就是你没有【独立且稳定】上稿头部大号的能力。

何为独立?

就是你可以在不怎么依赖老师的情况下,一个人完成稿件,并上稿头部大号。

何为稳定?

就是这样的水平,你可以保持很久,而不是偶尔一两次,不依赖老师。

如果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就沉下心来。

根据我课程里的方法,坚持去拆文、去练笔、去积累,把基本功练得透透彻彻的。

工具,只有在有能力的人手里才能发挥作用。

你没有能力,用再好的工具也是白搭。

就像之前临公子说的:

“同一片大海,同样是出海打鱼,同样拿着工具,渔民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不会游泳的人只能被淹死。”

“AI可以是锦上添花,但前提是,你自己先是一块锦。”

如果你本身的内容能力就不行,你根本就没办法分辨出,AI的哪些内容是可以用的,哪些是不可以用的,

能用的要怎样去查证,怎样去修饰。

要想写出好文章,核心一定是你的观点,你的内容能力。

觉得自己写作毫无头绪的时候,与其去找AI,不如反问一下自己:

每天有拿1小时的时间阅读吗?

每周有坚持拆至少5篇文章吗?

有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吗?

每天有抽哪怕10分钟的时间练笔吗?

基本功没做到位,是很难有扎实的内容能力的。

我最近也给好几个私教学员改稿子,发现有些人,文章的AI味特别重,这是绝对不行的:

我自己也用过市面上很多AI软件,我知道用AI写出来的文字,是什么感觉。

大家平常多了解一些AI工具,这没有错。

但永远不要以为,AI可以完全地替代你的思考。

新手才会想找捷径,高手都在练基本功。

而光是基本功,就有95%的人没法坚持做到。

想要明白新媒体文怎么写,就去老老实实地拆选题、拆框架、多仿写。

把自己浸泡在新媒体文的语境里面,培养网感。

如果连基本功都不做,就去钻研一些奇技淫巧,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想提升文章质感,就老老实实拆文,踏踏实实练笔。

这个时代,AI 或许能快速生成文字,但真正有灵魂的作品,永远诞生于作者的深度思考与反复打磨。

别让 AI 夺走你与文字对话的能力, 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在写作的征途上,走出自己的一路繁花。

来源:竹西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标签:科技   内容   基本功   稿子   能力   素材   大号   情节   工具   头部   扎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