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有机会支持朝鲜统一建国,为什么放弃了?

朝鲜半岛是位于东亚地区的大型半岛,北部是朝鲜,南部是韩国。1948年8月,韩国在美国的支持建国,1948年9月,朝鲜在苏联的支持下建国。其实苏联有机会排除美国势力,支持朝鲜统一建国,但苏联选择了放弃,这可以说是苏联的一个战略失误。

因为朝鲜建国后,属于苏联阵营国家。朝鲜半岛北部连接亚洲大陆,南部和日本隔着朝鲜海峡,如果朝鲜能够统一建国,苏联势力就能进入朝鲜半岛南部,威胁日本,和占领日本的美国,隔着朝鲜海峡对峙,而不是隔着三八线对峙。但苏联却放弃了支持朝鲜统一建国,放任美国势力进入朝鲜半岛。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苏联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核心地区位于欧洲,但控制着亚洲的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二战时期,苏联主要的战略方向在欧洲,集中了绝大部分力量应对德国的入侵。但亚洲方向的日本,也蠢蠢欲动,试图和德国东西夹击苏联。

当时日本已经侵占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和苏联直接接壤。在我国明朝和清朝时期,朝鲜半岛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就是李成桂建立的朝鲜王朝。朝鲜王朝属于中国明清两朝的属国。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朝战败后,被迫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王朝独立地位,失去了对朝鲜的宗主权,此后朝鲜被日本实际控制。

1897年10月12日,朝鲜王朝的第26代国王李熙自称皇帝,改朝鲜王朝为大韩帝国。1910年,日本迫使大韩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日本正式吞并了整个朝鲜半岛。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我国东北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就是伪满洲国。

日本侵占朝鲜和我国东北后,和苏联直接相连,日本和苏联持续发生冲突。据统计,1932年到1934年,日本和苏联发生152次边境纠纷,1935年,日本和苏联发生176次边境纠纷。1937年,日本炮击苏联军舰,1938年,爆发张鼓峰事件,1939年,日本和苏联爆发诺门坎战争。这场战争以日本的失败告终,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苏联承认了伪满洲国。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又蠢蠢欲动,试图撕毁《苏日中立条约》,和德国夹击苏联。但最终日本忌惮苏联实力,放弃了北上进攻苏联方案,选择了南下进攻东南亚。1945年5月,苏联攻占德国首都柏林,德国投降。

欧洲战事结束后,苏联开始向远东调兵,到了1945年6月,苏联远东兵力已经达到了170万。而驻扎在我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日本关东军,由于被不断抽调参加太平洋和东南亚战争,还剩下75万。苏联已经拥有了对日本关东军的压倒性优势,但苏联并没有马上发动进攻。这是因为日本还叫嚣着一亿玉碎,要和美国对抗到底,苏联决定坐山观虎斗,等待最好的时机参战。

但到了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眼看着日本败局已定,苏联最终选择在8月8日对日宣战,8月9日零点,苏军正式开始对盘踞在我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关东军发起进攻。苏联快速击败日本关东军,占领了朝鲜半岛。而当时美国的地面部队还远在冲绳岛,距离朝鲜半岛大约600英里。因此苏联完全可以禁止美国军队进入朝鲜半岛,有机会支持朝鲜统一建国。

第二,苏联放弃机会。苏联军队进展神速,让美国措手不及,美国不愿看到苏联单独占领朝鲜半岛。因此美国总统杜鲁门给斯大林发了一封电报,表示希望由美国和苏联共同占领朝鲜半岛,双方以北纬38度线为界。当时美军地面部队距离朝鲜半岛很远,苏联有着多种选择,可以拒绝美国,单独占领朝鲜半岛,也可以拒绝美国提出的以三八线为界,选择更南的三七线或者三六线,扩大占领区范围。

但斯大林还想着和美国共同占领日本,和落后的朝鲜半岛相比,工业基础雄厚的日本,无疑对苏联更有吸引力。因此斯大林没有和杜鲁门讨价还价,立即答应了杜鲁门的要求。后来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还写到,他根本没想到斯大林答应的如此痛快。就这样,美国顺利在朝鲜半岛南部登陆,占领了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南地区。

但在占领日本的问题上,美国没有给苏联机会,美国选择了单独占领日本。当时斯大林还致电杜鲁门,要求和美国共同占领日本,以华西列夫斯基为苏联占领军司令。杜鲁门则断然拒绝了斯大林的要求,表示麦克阿瑟是占领日本军队的唯一司令。就这样,苏联失去了支持朝鲜统一建国的机会,也没能和美国一起占领日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0

标签:历史   苏联   朝鲜   朝鲜半岛   日本   美国   杜鲁门   斯大林   关东军   王朝   德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