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和人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而人情往来就是一门大学问了。就比如我们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送礼就是必不可少的,亲朋好友家里有一些大事时,就会广发请柬,邀请亲朋好友前去参加酒席。然而,红白喜事,更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去不去,随多少礼都暗藏着学问,要是我们礼数不够,别人就会说我们抠门,可要是礼金太高,自己心里又憋屈。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随礼时的4条潜在规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量力而行。
其实说白了,随礼就是表达了我们的一种心意,可很多朋友却把它变成了炫富大赛,好像觉得自己送的礼金多,就更有面子,也更突出自己的本事一样。就像我之前的一同事,本身自己的月薪才5000元,除去家里的各种开销根本没什么结余,可他一同学结婚却打算随2000元,说是随少了自己没面子。
然而,等他随完礼连吃饭钱都没有了,紧巴巴的两三个月才周转过来。随礼真没必要,送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银,冲一时的面子,反而让自己过不下去,何必呢!我们送礼,量力就行,只要我们真心祝福,送在自己能力范围的礼,真正的朋友他也是会表示理解和感谢的。
第二:亲疏有别。
我们送礼的时候,最忌就是一视同仁,很多人理不清楚亲疏关系,也图省事,送礼时一刀切,至亲和那些普通亲戚送的礼金差不多。就比如送舅舅家的礼和送普通同事的礼差不多,这就不免让人觉得你生分了,毕竟舅舅是带着血缘关系真正的亲近的人,而普通同事只能算是认识的人,要是这两个礼送的一样多,就显得你不分亲疏。一般来说,普通同事、点头之交的朋友,简单随点就可以了;关系好的同事、经常一起玩的朋友就可以稍微多随点,显得我们重视这份情谊;要是亲兄弟姐妹、发小、嫡亲的长辈,那就得多随点,这样才能让别人感觉到我们的重视。
第三:别一意孤行。
亲朋好友家里办酒席,前去随礼的肯定不止你一个,那么在随礼的时候我们可别急着一意孤行,赶紧把礼金送上。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观望一下,看看别人送了多少礼金。我们也可以问问那些和自己关系相当的人,商量一下,尽量随差不多的礼金,这样彼此的面子都能照顾到。然而,生活中就有着那种人,送礼时根本不考虑别人,独树一帜,同样的亲戚,别人随500,他就随800或者1000,这种做法就只会让别人孤立、远离你,甚至还会引发矛盾。聪明的人随礼,都会跟着大部队走。
第四:喜事讲礼,丧事重情。
喜事,比如结婚、满月、寿宴之类的,讲究的就是热闹和喜庆,礼金的话就可以用个好看的红包包着,写上一点祝福的话,还可以顺便买上一些其他的礼物,这样也显得我们用心。可丧事就不一样了,重点就是安慰和帮忙,不是比谁礼多,更重要的是到场。此外,像我们这边,喜事没收到请柬,一般都是不会去的,可丧事就算没收到请柬,只要知道消息就会主动去帮忙随礼,讲究逝者为大,哪怕是去磕个头,搭把手,都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这样也能让家属感受到温暖。如果今天的文章对您有帮助,那就点一个赞,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或家人,感谢您的支持。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