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为加强传染病防控意识,提高预防能力,呵护幼儿健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冬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吧~
Part 1
流行性感冒
01
定义: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
02
症状:
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几小时发病。主要就是突发高热,在高热的同时有明显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
03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
04
预防措施:
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避免飞沫传播。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
Part 2
支原体肺炎
01
定义: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容易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发生。以儿童和青年人感染居多,秋冬为高发季节。
02
症状:
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以刺激性的干咳为主,干咳少痰,而且夜间咳嗽比较厉害,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03
传播途径:
可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04
预防措施:
1.少给孩子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吃多汁的水果,少吃反季的水果,更不要吃快餐及油炸等垃圾食品。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3.合理膳食,保障睡眠、保持运动,让孩子养成正确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并提高体质。
Part 3
诺如病毒性肠炎
01
定义: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02
症状:
诺如病毒潜伏期比较短,一般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左右,最长可达72小时。常见症状有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等胃肠炎症状。
03
传播途径:
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04
预防措施:
病例管理、手卫生、环境消毒、食品和水安全管理,在发病期间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
Part 4
手足口
01
定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发疹性疾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幼儿园儿童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02
症状:
2-10天的潜伏期,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疱疹。
1.孩子与平时不一样了。哭闹次数增多,食欲下降,拒食、易惊等;出现嗜睡、呕吐、头痛、手抖、脚抖、走不稳、站不牢等情况。
2.持续发烧,超过三天不退。
03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能通过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感染。
04
预防措施:
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清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伴有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出现皮疹,需及时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Part 5
疱疹性咽峡炎
01
定义: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02
症状:特征为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节)。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等。
03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为主,也可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的方式传播,同时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04
预防措施: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疾病预防
为确保幼儿的健康,我园已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晨、午、晚三检,严把入园关,落实健康监测;定期对教室和公共区域、大环境等进行消毒、保持室内通风;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等。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为此,我们向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01
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就医,不能带病上幼儿园。 一旦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如流感、水痘、诺如病毒等),请务必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并配合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幼儿传染病康复返校证明方可返校,防止病情在幼儿园内扩散。

02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03
多进行户外锻炼,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04
勤洗手、勤换衣,注意卫生。
05
作息规律。
06
及时接种疫苗。
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健康屏障!
来源:广元市机关幼儿园
图文编辑:李瑜 文锦华
校审:杨小煜
审核:何 燕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