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8月4日,约翰逊身披“西方价值”的外衣,悄然出现在台北街头,笑容可掬地与台当局高层频频握手寒暄,仿佛自己仍是那个可以在唐宁街10号发号施令的“英国人”。
他明知道斯塔默政府正试图缓和中英关系,明知道英国军费连航母编队都难以维持,明知道英国早已不是那个可以对远东发号施令的“日不落帝国”,可他偏偏还是要来。
他在“凯达格兰论坛”上大放厥词,要在镜头前叫嚣“台湾是国家”,在赖清德和蔡英文面前,演一出“民主守护者”的老戏码。
可惜,这出戏,连岛内观众都看不下去了。
“台湾人不积极寻求独立,仅想维持现状。”约翰逊这样说。但他刚说完,又拐着弯地鼓动“与台湾建立政治关系”“西方必须顶住中国压力”。
最讽刺的是,约翰逊自己心里最清楚,他根本不是为了台湾。他是为了自己:为了刷声量、为政治复出制造话题、为下一场演讲多拿几万英镑佣金。
根据英国议会的资料,他在台北这场所谓“论坛”,演讲费或高达27万英镑。台当局出的钱,从哪来?民众税金?还是“外事预算”下的灰色开支?
而且这场交易,不止约翰逊一个人做。7月底,英国防长希利刚在航母上高调宣称“准备参战台海”,话音未落,约翰逊就窜台“站台”。问题是,英国真有资本对台海动手吗?
“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上,希利一脸坚定地对媒体说:“如果台海爆发冲突,英国已准备与美澳盟友并肩作战。”
这话听起来像样儿,但问题是,这艘航母上一次出海,还是靠法国补给舰“打掩护”。连舰载机数量都捉襟见肘,还要远赴西太平洋参与高强度对抗?不怕半路又“趴窝”?
英国国内军事专家早就指出:现阶段的皇家海军,连维持全球部署都困难重重。更别说和解放军这种区域内长期部署、熟悉战区环境、战备充足的力量较量。
说穿了,这种“台海参战论”,更像是对美表忠、对内喊话,再顺便在国际舆论场蹭一波热度。
就在普京即将于8月15日赴阿拉斯加与特朗普会谈的前一天,英国退役军官布雷顿·戈登突然高调发言,呼吁美国“逮捕普京”,理由是国际刑事法院对其发布的“战争罪”逮捕令。
这番话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早在2002年就退出了ICC,从法律角度根本无义务执行这份令状。其次,即便是ICC内部,也未曾指望某个现役大国总统真会因此被“逮捕”。
更荒唐的是,戈登选择的“时机”极其敏感,正值美俄关系出现微妙缓和迹象,美国国内也开始反思乌克兰政策的战略代价。
英国这时候跳出来搅局,目的只有一个:阻止美俄接近。
而俄罗斯方面的回应也毫不含糊。军事记者科茨披露,俄国陆海空三位一体核力量已进入最高战备状态,战略导弹部队全面待命,北风之神核潜艇已离港,萨尔马特导弹完成装载。
普京一句话未说,但克里姆林宫的意思很明确:谁敢碰普京一根汗毛,就是与整个俄罗斯核武库为敌。
从台海叫嚣到追捕普京,从政客窜台到退役军官“开战”,这一系列操作表明,英国还在幻想重返全球事务的“主导者”地位。
可问题在于,你必须先有能力,才能有资格。
如今的英国,经济增长乏力,通胀持续高企,社会矛盾加剧,连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独立呼声都时有高涨。国内民众早已对外交冒险嗤之以鼻。
斯塔默政府虽然试图维稳中英关系,但无奈党内强硬派频繁“搅局”。外交政策支离破碎,缺乏统一战略,导致英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像一个“失控演员”。更致命的是,英国对自身历史定位的误判,正在拖累整个外交体系。
他们还在讲“守护海上自由”“制衡大陆强权”,但现实是,这套话术早在冷战后就已失效。如今的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中俄早已不是可以被“孤立”的对象。
英国若还认为可以靠几句空话、几艘航母、几个过气政客就维持影响力,只会被国际社会看破手脚。
当年,英国靠坚船利炮打开了东亚的大门。可现在,他们连“硬件”都拼不出来,照样在台海、在北极、在乌克兰问题上四处挑衅,仿佛自己仍是那个可以主导世界秩序的“帝国”。
当约翰逊在台北高呼“自由世界必须站在一起”时,他懂自由为何物吗?当布雷顿·戈登喊出“逮捕普京”的口号时,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后果吗?当希利在航母甲板上挥舞拳头时,他真以为对手不会还手吗?
大英帝国的剧本已经老了,但演员还不肯下台。只可惜,这不是舞台剧,也不是历史博物馆。现实世界里,挑衅是要付出代价的。
而今的世界,不再属于“旧日帝国”,也不会为他们的幻梦买单。
参考资料:
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在台多次将台湾称为“国家”,国台办驳斥!——2025-08-13 11:25·环球网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