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浪翻金、白鹭翩跹。近日,第六届青浦秋食记江南美食文化活动在金泽老谷仓拉开帷幕。本届活动以“农业引领,六业融合”为主线,将非遗展演与“青浦产”“青浦味”的展示搬进稻田边,在泥土芬芳与稻穗摇曳中,呈现了一场从田间到舌尖的秋收盛宴。

新民晚报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首创以来,秋食记活动已成为青浦区一年一度展示地方美食文化、推广青浦美食目的地旅游资源的标志性活动。今年首次将主会场设在农场,以“农村、农产、农文化”为核心,直观而深入地表达青浦“从田间到餐桌”最短链路所蕴含的生态价值与情感体验。

活动全程聚焦“青浦产”,推动本地农产品从“田间”走向“市场”,从“舌尖”抵达“心尖”,助力“农文旅商体展”六业协同发展,展现青浦作为江南美食与文化传承地的独特魅力。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在稻田与池塘畔,远道而至的西班牙5J火腿与青浦金泽莲湖村的现汆萝卜丝饼同台献艺,朱家角古镇江南第一茶楼的“秋日茶”暖人心脾,瞬间勾勒出“稻田与水系交织”的典型青浦地理地貌和“青浦与世界”的广阔视野。微凉的秋风拂过田野稻浪,吴歌雅韵、船拳刚劲,稻草编结经纬承古、竿山何氏中医现场问脉……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让青浦的秋天在传统文化的赋能中愈加鲜活。

而金泽的“油炖阿婆菜”与朱家角“淀山湖”牌溏心皮蛋,则以独特的手工发酵微环境,揭开了青浦乡土饮食文化密码的序幕。
活动邀请了三组美食使者联袂,共同演绎青浦——上海源头味。
客座黑珍珠名店食庐团队首次用青浦淀山湖清水大闸蟹演绎其代表作“蟹麒麟”,卡露伽鱼子酱与淀湖蟹同盘,实现了“淀湖味”与“国际鲜”的华丽融合,彰显青浦美食文化“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姿态。

青浦本地各酒店和餐饮单位则占尽“主场”之利,充分发挥对青浦食材娴熟运用优势,既有运用淀湖河虾、练塘茭白等“青浦产大IP”的老菜新做,也尝试回归传统农家手法,各显神通来展示青浦美食的无限可能性。东方绿舟度假酒店的“一网河虾两般江湖”,以玫瑰乳腐和梅干菜两种发酵风味诠释淀山湖河虾的鲜甜,体现了厨师对本地食材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运用。联怡枇杷乐园的“枇杷园里枇杷多”,则在烹制淀湖淡水水产中巧妙运用自产枇杷露、枇杷蜜、枇杷花,把“自产故事”及食材背后的“本地骄傲”讲好、讲透。
今年秋食记更邀请了多青浦本地家民宿、农家乐、农场等美食旅游目的地的中坚力量参与献技,从一线视角来诠释“青浦产”和“青浦味”。前院后院民宿的“前院鱼羹”“后院捞鸡”,引入了美食之都顺德的厨艺技法,为青浦本地食材注入耳目一新的味觉表达,在秋食记的舞台上呈现出相隔1300公里的美食文化的交流成果。

历届秋食记的高潮——“新米菜饭”,今年再次点燃全场热情。星月辉映下,稻柴与香樟叶子燃起柴火灶,还原了田野炊烟的动人画面。农场新碾稻米烹制的菜饭和商榻雪珍农家乐在田边烹制的稻草扎肉、热气羊肉,香气直冲夜空,与淀山湖的“甲鱼裙边汤”一起,构成青浦版“顶配菜饭”。沈宏非、王丽萍、陈保平三位文化界名人兴致勃勃为三口稻柴大灶揭锅,为现场嘉宾现场复刻一次久违的、充满烟火气的集体记忆。
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沈旖婷表示:“今年的秋食记不但展现了青浦江南美食目的地的魅力和江南文化传承地的风采,更通过品质化、场景化、体验化的活动呈现,向内聚人心,向外展实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秋食记的活动主旨和品牌内涵,通过文旅搭台,助推更多‘青浦产’‘青浦味’的IP打造和破圈,让其成为推动青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生动载体。”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