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林徽因作为中国建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她的能力绝不是随口说说,在女建筑师备受排挤的年代,她却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成为中国现代第一位女建筑师,这足以说明她的能力与成功。
然而这样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在死后多年却被丈夫续娶的妻子刻意诋毁,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责备”,却将林徽因拉进了舆论风暴中。
然而当你回看林徽因和功绩和死后荣获的殊荣便会知晓,为何梁思成的“新老婆”林洙对她会如此介怀,你对林徽因的故事了解多少呢?
林徽因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穿着高跟鞋上房梁的特殊女性,她的能力早已被世人所认可,可就是这样一位“传奇女子”却在死后多年被丈夫续娶妻子指责,被扣上了“交际花”的头衔。
可当我们回看林徽因一生的功绩,就会明白林洙的每一句指责都只是源于心中埋怨,以及她永远无法超越林徽因的自卑心。
作为民国才女,林徽因从小就跟着父亲游历欧洲各国,她的所见所闻也为她日后的成功奠定了殷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因为她开拓的眼界,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才会如此出类拔萃。
以至于在她死后多年,子女每当提起母亲时都会难掩失落和思念的情绪,林徽因为了能够在建筑行业里大放异彩,她所承受的压力也绝非常人能够比拟。
在当代这个社会有不少人都称因为繁重的工作所以无法保持自己的体面,有时甚至连穿衣打扮都来不及,但在民国时期,中国建筑行业还处于没落的时代,林徽因却挑起了大梁。
奔走于各个地区,在繁重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下,她都保持了自己的端庄和秀美,这不仅仅是她拥有一颗爱美之心,更是她刻进骨子里的优雅与从容。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因为抗战的缘故,林徽因不得不带着孩子和母亲一路南下,经过层层封锁最终抵达了昆明,然而长时期的辗转加上无法休息林徽因的身体也慢慢变差。
但在与友人的合影中她依然展现出了自己的特殊魅力,身着旗袍看上去温柔又知性,她的乐观与豁达也成为了孩子日后前行路上的“灯塔”。
这张照片是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中年时期接受采访时所拍摄的,那时当记者问到他为何没学建筑继承父母的衣钵时,他表示自己“没出息”,曾经考过但是差两分与建筑学院失之交臂。
而不仅仅是梁从诫没有考上,女儿梁再冰也因为考试成绩没有达标和清华建筑系无缘,然而作为一手创建起清华建筑系的林徽因夫妇来说面对子女的“失败”,她们并没有责怪而是坦然面对。
对于林徽因来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便是无法进入建筑系,或许在其他领域中孩子们也能绽放异彩。
并且虽说他们夫妇作为创始人之一,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让子女顺利进入建筑系但是林徽因却并没有动用自己的任何关系,这也是她在子女成长路上所教给她们的道理。
那就是任何成功都需要自身的努力,没有努力凭空得来的永远都不会成为自己的勋章,这也是林徽因一生所追求的,哪怕身体健康急速下滑,她也依然坚守在建筑的“第一线”。
可以说林徽因所获得的一切成就,并不是因为她的家境,也不是因为她的丈夫,而是因为她自己,她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建筑师。
而林徽因在子女的教育上也证明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人生走向,父母的成功不代表子女也会有所传承。
建筑系没能考上梁从诫就开始攻读历史系,后来也成为了世界史的研究生,并且担任过云南大学历史系的老师。
梁再冰则是在外语上颇有建树,后来更是成为了新华社一名优秀的记者,用自己的笔杆向世人证明她的能力。
这张照片拍摄于1928年,此时梁思成与林徽因刚刚成婚不久,两人正准备前往欧洲度蜜月,在轮船的甲板上拍摄了这张珍贵的留影。
此时两人的感情非常好,因为同样喜欢建筑,所以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在婚后两人不仅是亲密的爱人,更是建筑道路上的至交好友。
在两人结婚时,林徽因还亲自设计了自己的结婚礼服,这也是基于她在美术上的造诣,最初在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时,林徽因就吃了“闭门羹”。
因为那时大学建筑系不招收女学生所以她并没能和梁思成一样进入建筑系学习,在不得已之下只能留在美术系学习,并选修了建筑系的课程,也正因如此,林徽因的美术、设计功底十分了得。
随着时间的流逝,夫妇二人也在建筑行业崭露头角,两人一起参与了国徽的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以及对景泰蓝工艺革新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但高强度的工作也让林徽因的身体吃不消,本就有肺病在身的她在担架上都还要坚持工作,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建筑系,最终于1955年4月1日与世长辞,终年51岁。
林洙
就在世人都以为梁思成会永远怀念自己妻子的时候,他却在林徽因去世七年后决定续娶,而他的再婚人选竟是他的学生林洙。
这张照片拍摄于1962年,此时梁思成正坐在沙发上思索是否应该迎娶林洙过门,而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他在思索这一问题时身旁还摆放着林徽因的照片。
一边看似深情的怀念着亡妻,一边却又开始筹备和新婚妻子的婚礼,梁思成也因为这段婚姻而被世人所“讽刺”。
虽说他的娶妻之路被众多人反对,其中为首的就是孩子梁从诫与梁再冰,然而这都无法阻挡梁思成想要续娶的决心,最终还是在众多不满的声音中和林洙于1962年结为了夫妻。
这张照片就是两人结婚以后所拍摄的,此时梁思成已经61岁了,林洙却才34岁,不少人都以为林洙是“小白兔”,只是因为仰慕梁思成,然而她的所作所为却让世人明白她实际上是一朵“食人花”。
原来大家无法接受林洙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她的上一段婚姻,原本有着美好幸福的家庭,可只因丈夫落难她就毅然选择离开,不能同甘苦共患难自然不被世人所接受。
不仅如此,当她嫁给梁思成之后就一直被林徽因的优秀所环绕着,无法摆脱内心的自卑感,因此在她晚年时期还曾进行了一系列的“迷惑发言”,妄图诱导世人去指责林徽因并不是一个好太太。
而她内心世界的不满早已在年轻时期就有了苗头,在结婚后因为梁思成并未取下悬挂在屋中林徽因的巨大画像,因此林洙每天都要面对这样一位优秀的女人。
最终难以忍受之下她选择私自取下林徽因的画像,想要以此来证明自己才是梁家的女主人,然而她却低估了子女对母亲的思念。
得知此事以后梁再冰也不愿维持表面的和谐,直接返回家中给了林洙一个耳光,既是告诫她不要挑战林徽因的地位,也是为了提醒她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林洙本以为将此事告诉梁思成会得到不同的对待,可没曾想梁思成也十分淡漠的表示“何必呢”,这也加剧了林洙内心的不满,因此在多年后她才公开表示林徽因不会做饭,全都仰仗保姆。
然而林徽因的故事早已被世人所知晓,这张照片拍摄于1934年,此时林徽因和梁思成用了四年的时间考察了15个省,200多个县,在风吹日晒下皮肤都变得黝黑。
也正是这样的环境和工作导致林徽因根本无法像林洙那样变成一个只呆在家中洗衣做饭的小女人,不得不说林洙的这番“指责”反而是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
而林徽因的能力和成功是林洙穷极一生都无法超越的,从她葬礼的特殊待遇就能看出,林洙对她的“冷言冷语”都是源自于自己那难以消散的自卑心。
林徽因在离世以后她的治丧委员会一共有13位成员,其中就包括了周培源、钱伟长、金岳霖等人,而这13个人放在现在来看早已成为了教科书里的人物。
除了治丧委员会成员十分了不起以外,林徽因离世当天《人民日报》的头版也留给了她,专门为她发了讣告,这样隆重的程度在建筑史上也是前无古人。
因为林徽因生前的功绩在死后她也被葬入了八宝山革命公墓,这也是她与公墓的缘分,曾经她亲手设计了公墓,死后这里也成为了她长眠的地方。
在葬礼的现场市长彭真亲自为她送上了花圈,尽管两人曾经因为拆除城墙一事而剑拔弩张,可在死后彭真对她的敬重也足以说明林徽因的与众不同。
这张照片拍摄于林徽因的墓地,不少人都会觉得好奇,她墓碑底座的汉白玉雕刻和整个墓碑并不太协调,实际上这座白玉雕刻和林徽因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一块汉白玉实际上是人民纪念碑的废料,作为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林徽因留下了这款汉白玉以作纪念,没曾想在她死后,国家就把这块汉白玉赠送给了她,成为了墓碑的一部分。
这也算是将一块特殊的墓志铭,一块象征着林徽因功绩的汉白玉奉献给了它的创作者,林徽因死后享受的殊荣是林洙无法匹敌的,尽管她多次诋毁,可林徽因的故事和功绩早已深入人心。
作为我国的建筑师林徽因用生命书写传奇,她从不是梁思成家庭的保姆与陪衬,她是我国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女建筑师!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