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变“间谍”,美国撕破脸皮?英伟达被曝藏追踪器,中方出手!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W.n

在访华之前,特朗普前段时间大发“善心”,居然对中国解禁了一种关键芯片出口,和他一直推行的政策完全相反。

还有人幻想在美国对华态度改变的时候,事情很快就“不对劲”了,美议员突然提出要求,要求在芯片中加“定位装置”,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金钱与戒备的缠斗:英伟达的无奈特供

对于手握H20芯片的英伟达来说,每一天都是真金白银的流失。在中国市场面临高端芯片禁令后,这家全球芯片巨头煞费苦心,才搓出了H20这个“特供版”。

它的算力,踩在华盛顿划定的那条红线之下,目标只有一个:在不违规的前提下,保住中国这块巨大的利润奶酪。

几十万枚芯片早已生产出来,就那么静静地躺在仓库里,等待着运往东方。英伟达的掌门人黄仁勋,大概每天都能听到它们在呼唤“放我出去”。每一刻的等待,都是成本的增加,都是市场机会被侵蚀的痛楚。这笔买卖,对英伟达而言,关乎的是企业生存,是股东的脸色。

芯片里的“追踪器”:踩不得的底线

然而,大洋彼岸的另一些人,却总觉得浑身不自在。在他们眼里,任何流向中国的先进技术,都可能在某个阴暗角落里,变身威胁国家安全的利器。

这种根深蒂固的戒备,催生了《芯片安全法案》增补条款的提议。它最核心的意思,就是要在芯片里植入一个“定位装置”,美其名曰“追踪溯源”,好确保这些尖端技术不会被用到“非民用”领域。

这道要求,中国显然不会接受。消息传开后,中方部门很快就找上了英伟达,语气肯定也十分清楚:任何可能存在“后门”、威胁数据和网络安全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就是寸步难行。这绝不只是做个姿态,而是一条触碰不得的红线。

我们不是没吃过亏,更不是没见过。从臭名昭著的“棱镜门”监听丑闻,到某些国家关键基础设施被西方技术远程操控的案例,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想象一下,如果金融系统、交通调度这些核心领域的芯片,能被远在万里之外的人随意追踪甚至远程关闭,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谁敢拿自己国家的命脉去赌呢?

看似“巧合”的拖延:华盛顿的盘算

就在H20芯片的买卖陷入僵局时,美国商务部里负责出口审批的部门,突然闹起了“人荒”。据说,精简裁员加上雇员“集体辞职”,导致整个审批流程几乎瘫痪。原本几天就能走完的程序,现在被无限期地拖延下去。这真是一个巧合吗?

很多人都对此心照不宣。这更像是一出精心策划的短期战术。既然给芯片加装定位系统的法案还没尘埃落定,那就先用行政手段制造“堵点”。

慢慢拖着,等国会那边法案一过,给芯片加装“安全锁”就名正言顺了。届时再放行,岂不乐哉?这套操作,看起来确实颇有心计,试图用最小的政治成本,达成最大的战略目的。

搬石头砸脚:拖慢不了的自研潮

然而,这种短期的“小聪明”,却可能在长期维度上,敲响华盛顿的警钟。美方或许自以为时间站在他们一边,拖延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筹码。但在半导体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时间偏偏是条“逆流河”,它可能流向的,并不是美国预期的方向。

H20芯片本身就是一款性能缩水的替代品,并非独一无二。市场和技术迭代的速度有多快?今天还算得上先进的产品,也许半年后就变得平平无奇。美国每拖延一天,这批积压在仓库里的芯片价值就在缩水,而中国市场对它的需求也在悄然减弱。

更要命的是,美国长期的打压和封锁,反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激发了中国自主研发的雄心与潜力。连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自己都惊讶地发现,中国本土的一些芯片产品,在性能上已经快要和H20比肩了。

华盛顿的“封锁牌”,客观上成了一针最强劲的催化剂,狠狠推了一把中国芯片产业。

市场无声的反噬:技术霸权的落幕

这起H20风波,背后还藏着更深层的冲突:一种深植于西方科技界的“技术控制”思维,正遭遇市场无声却强烈的反噬。

长期以来,一些西方高科技公司都带着一种自信,甚至傲慢。他们认为自己不光能卖出产品,更能对售后的产品拥有永久的“遥控权”。

当年荷兰阿斯麦公司曾扬言能远程锁死卖给台积电的光刻机,便是这种思维的极致体现。他们习惯在技术中预留“暗门”,作为一种终极威慑。而这次H20芯片中想加装定位系统的想法,不过是这种“技术傲慢”的延续罢了。

但今天的中国市场,早已不是过去那个只能被动接受条件、任人拿捏的买家。它不光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更拥有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和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

当美国试图将带着附加条件的芯片强行推销过来时,市场的反应是直接而有力的。中方已经明确表达了安全关切,这意味着,即便美国最终批准了这批“加料”芯片的出口,中国也极大概率不会买单。

届时,这数十万枚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如今却积压在库的H20芯片,可能真的就成了无人问津的电子垃圾。英伟达将面临巨大的商业损失,而这份损失,正是市场最直接的反噬。

市场自有其逻辑和尊严,它会用最直接的方式——订单,来回应技术提供方的傲慢。试图用技术霸权凌驾于平等的商业规则之上,最终只会被市场本身所抛弃。

当卖方高估了自己手中技术“卡脖子”的能力,而低估了买方“用脚投票”的决心时,交易的天平,便会悄然发生逆转。

参考信源:

英伟达深夜发文回应芯片“后门”问题——界面新闻2025-08-06

美国试图加强追踪人工智能芯片流向,美国官员:防止流向中国——观察者网2025-08-06

美出口审批机构被曝几近瘫痪,“英伟达等美企对华出口卡壳,企业界炸锅”——观察者网2025-08-02

网信办约谈英伟达,H20芯片被曝存在追踪定位等安全隐患——金融界2025-07-3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9665761476065090&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9689540568552725&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9340240536925756&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9140235802229762&wfr=spider&for=pc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科技   英伟   美国   中方   脸皮   间谍   出手   芯片   中国   华盛顿   技术   中国市场   市场   流向   法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