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 | 李家小猫
看完电影《震耳欲聋》,脑袋里一直在回荡着这几个声音。
聋人吴阿姨说:“我想戴金镯子,有错吗?”聋人老马说:“我想找个好点的养老院,不想一个人死在家里没有人知道,有错吗?”健听人李淇律师说:“我想让自己过得好一点,我想让别人看得起我,有错吗?”
是啊,这些有错吗?
长大成人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非黑即白,不再非要争论个对错,会更多地从他人的动机和需求去考虑一个人为什么那么做。在李淇的每一个选择的当下,沉浸在他的故事和选择里,去感受和理解。
无论聋人还是健听的正常人,都同样想要有作为人的尊严活着,都有想要过更好生活的欲望和权利。
谭健次扮演的主演李淇律师是一名“CODA”,即聋人家庭里的健听子女。即使他能听见能正常说话,因为聋人父母的身份,在学校里受尽歧视,被霸凌,遭受辱骂挨打,别人都叫他“小哑巴”。
小时候他说话父母听不见,长大了他说话,社会上没人能听见。
所以他想被看见,想出人头地的野心在他每个动作表情,想接到好案源,当大公司法律顾问的场景里。
他聪慧狡黠,开场即冒用CBD高大律所的会议室,就一个工伤劳动纠纷案件(讨好金主老板压低赔偿金额),在极短的时间内和对方当事人博弈,签了和解协议,赢了官司,进而想争取成为金主公司的法律顾问。
询问可否给几分钟详谈的机会时,很满意刚刚为他打赢官司的老板却说:“去哪谈,是去CBD思源律所谈(他冒用的著名律所),还是去你那个马料巷的地摊所谈啊?”说完便拂袖而去。
李淇的尊严又一次被踩在脚底下。
因此当同为聋人兰西雅饰演的张小蕊,想找他为自己的聋人哥哥张小晨(被诈骗失去房子,救被打伤的妹妹,误伤追债骗子)打官司,说:“我们都从小生活在聋人大院,我们一样”。
李淇律师这时不会为同样出身的张上蕊有恻隐之心,他的目标是追逐名和利。
他曾和搭档小汤说:“普通人意味着只有普通的支付能力。我是律师,又不是牧师,名和利总要占一样吧?”
他太了解聋人这个群体,接这样的案子只会费力不讨好。
但李淇后面为什么又接了,且打赢了官司?还搬进了梦寐以求的CBD 32高层,开了更大的律所?加入了“精英律师联盟”?
他的师哥在精英律师联盟里,同时和这个律师协会的刘会长很熟悉,师哥受上面委派,需要接下这个曾找过李淇的有关张小蕊哥哥捅伤人的法律援助案件,他师哥不想亲自做这个苦差事,就想到李淇这个师弟。
如果他接下这个案件以后,承诺刘会长会介绍大公司法律顾问的机会。
而能让他漂亮打赢这场正当防卫,误伤案件减刑好几年的关键证据,居然是骗子公司指使追债人打砸张小蕊和她哥哥的最大幕后黑手金总,许可案发现场一个邻居潘阿姨(陷入同一个诈骗陷阱失去房子),拍摄到的一个另外角度的关键视频。
金总和他达成一个协议,承诺和他签订自己金融公司法律顾问的服务合同,“封口费”30万元,同时给张小蕊20万的助学基金,是为了官司别再追究到金总身上,揭发他诈骗犯罪的事实,引火烧身。
为聋人打赢法援案,从5年刑期减至6个月,李淇也很懂得在媒体面前如何放大表达和展现自己,可谓扬眉吐气,名利双收了一把,假的大金表也换上真正的劳力士。
但张小蕊是有骨气的,她怎么会收害他哥哥入狱,害他们兄妹被骗失去房子的诈骗犯金主的钱,即使李淇告诉她为了眼前的利益,先拿到钱,至少可以把房子先赎回来,有个地方住。
这里张小蕊说:“我们不一样”。帮她哥哥打赢官司建立的信任开始崩塌。
搬进CBD 32层律所,进入精英律师联盟,彻底走进了名利场,和师哥、刘会长一起觥筹交错,应酬不断,逢场作戏。
李淇这边在名利场里纸醉金迷,聋人大院街坊邻居被诈骗的案情逐个浮出水面,他们的房子都被强行收走,一个个无家可归。
看到这大概能猜到剧情的走向,知道李淇应该会按内心的声音做出选择,最终会站出来,帮助聋人群体打官司。
但我看人物自传、小说、电影,常常特别关注人物命运转折的契机与变化,进而做出怎么样的改变,或许可以给到自己启发。
转折之处也是故事的高潮部分,生命自会找到出路。这些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外界困难与核心角色之间碰撞出火花时,核心角色如金子般闪耀的心。
这个环节如果逻辑有漏洞,不够有说服力,那么故事的力量就削弱了一大半。
那李淇是怎么受触动,一定要帮助聋人帮到底的呢?其实藏在好几个场景里,埋下一个个伏笔。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经历了道德审判、情感审判、甚至自我审判。
接下来一起展开来看看。
搬到CBD 32层,开业当天剪彩前,李淇的助理小汤无意发现了,李淇为金总诈骗金融公司做法律咨询的服务合同,小汤立即提出辞职,进而有了一镜到底,二人在电梯间疯狂咆哮质问的名场面。
闭仄的电梯里,小汤说:“那你也不能装聋作哑,踩着那帮聋人往上爬。启航(诈骗公司)扔块肉你就摇着尾巴扑上去,你这么做跟条狗有什么区别?
李淇拉住小汤说:“我就是当狗当够了。一只蚂蚁蹲在地下室说话,楼上没有人听得见。我现在就想像一个人一样站在32楼大声说话,又怎么了?”
最了解你的人最知道说什么能戳到你的心窝子,越吵越烈,字字扎心,看似恶语相向,忘记了最初并肩作战的模样。
李淇站在电梯里大声咆哮呐喊,小汤在电梯外大声愤怒质问,电梯内通向32楼,电梯外通向内心深处的良知,是装聋作哑还是勇敢发声,这个社会的规则是利益交换、强者生存,还是公平和正义?
电梯间、电梯外两个世界,来来回回拉扯。那一刻,谁也说服不了谁,又想对方认同自己,拉到自己的世界。
李淇看似是和小汤的对话,何尝不是和内心的自己在博弈挣扎呢?搬到32层以后的日夜应酬,纸醉金迷,看似有更大的自由,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枷锁,没有在他脸上看到如他想象般的那样开心。
一场醉酒后与张小蕊再次在大街上相遇,张小蕊暗讽说:“你才是“哑巴”,我们不一样。”
他直接破防了,又被一群人误会群殴,此刻内心的委屈再次倾泻而出,哭诉道:“我哑巴?从我出生那天起,我每天都在说话,没有人听得见。”“我想让别人看得起,我有错吗?”
小时候,他明明会说话,但有谁听得见呢?最后两人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说话,他说有一个朋友和张小蕊很像,其实就是他自己。
小时候,学校给他家募捐,但老师说有一个前提,要让他现场给同学做一场演讲,以我的父母是聋哑人,从小在残疾人家庭长大为题,最后他放弃了。
张小蕊觉得即使自己是聋人也有她当下,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她在做她能做的事情。而李淇明明可以伸出援手,可以替大家发声却装聋作哑。
这一场戏,再次带着李淇走了一遍他的来时路,他的内心开始瓦解,一直以来追求名和利的执念,逐渐开始松动,慢慢地撕开了一道口子。
聋人大院里开小卖部的老马不是父亲胜似父亲,面对李淇温暖的笑容时常挂在脸上,这个笑容和光线总是黑漆漆的破败的聋人大院形成鲜明的对比。
小时候有一次李淇在学校里遭受霸凌欺辱,老马察觉到李淇的不对劲,特意去到他家给了他一包干脆面,里面还有一张孩子们很喜欢收集的水浒英雄卡-林冲,还帮他修好门铃,这份暖心阻挡了他提刀往外冲要去报仇的冲动。
老马同样陷入诈骗骗局,房子被收走,无家可归,李淇找到了在公共厕所当保洁员的老马,还没等李淇询问,老马就能看懂李淇的眼神,抢先一步说:
“没关系,在这里也挺好的。我只是想多赚一点,找个好点的养老院,不想一个人死在家里没有人知道”。
老马把有蛋的白水煮面给了李淇,二人吃了起来,再无多言。李淇强忍眼泪,用吹面掩饰情绪,通红的鼻子和颤抖的手都掩盖不了无法抑制的悲伤。
此时李淇的内心是波涛汹涌般在翻腾着的,他是难过的,他看作最亲的人,也因此受到牵连,感到了心疼和愧疚。
他可能觉得比起自己的恐惧与孤独,老马的那种更深层的被世界遗忘的孤独和无助,是更沉重的。
而李淇想要过得好一点,是为了在名利上的追逐,老马想要过得好一点,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尊严。
吴阿姨深陷自责想点煤气轻生自杀,不仅是因自身被骗,更是因为她曾介绍多位邻居参与其中,巨大的自责与愧疚最终压垮了她。
李淇说:“都是那些坏人做的,不关你的事,我帮你打官司,我会把坏人抓起来。”吴阿姨说:“所有人你都会帮吗?”
得到李淇肯定的答案,但在下一秒,不出所料,爆炸的轰隆声震耳欲聋,吴阿姨还是不能放过自己,这是吴阿姨通过自杀发出最后震耳欲聋的呐喊。
很讽刺,蒙太奇镜头的另一边诈骗公司庆祝的烟花爆竹声同时响起,眼前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死去了,爆炸声彻底击碎了李淇的心,迫使他直面职业初心。
跟小汤的分道扬镳,与张小蕊的决裂,和老马那场无声的宣泄,吴阿姨点燃煤气爆炸自杀死去,到潘阿姨去举报,包括他被泼硫酸粉,也是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最亲近的人、他的同伴是如何被压迫的。
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其实都是他内心审判自己的一面镜子。这一层层累积下来,让他一点一点重新找回最初真诚善良的自己。
李淇一直处于CODA的身份认同困境,他在听人和聋人群体中都无法完全融入,来自聋人家庭,长在聋人大院,这是无法割掉的事实。
整个成长经历也无法完全抹掉,这让他有天然承担桥梁作用的责任,使他不能对聋人群体置之不理。
我们每个人小从到大的成长经历各有不同,无法复制,也是在成长路上各有各的,这些大大小小的经历中,会藏着伤痛、喜悦,一路带着我们往前走。
我想如果有一个问题,有一件事,卡住你,一路走得磕磕绊绊,如果它没有被解决,就会反反复复一直出现。
因为一路走来,我们终究离不开我们的来时路,而来时路上的内心信念也藏着我们的价值观,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只要去想我们能做的事,而不是纠缠来时路上不可改变的那一部分。
欲望筑起的高楼,终将因欲望而倒塌。
适当的欲望是我们奋斗前进的动力,得用正当的方式实现。但如果能力配不上野心,欲望过强,且违背内心深处的价值观,越撕扯越内耗,走向极端,反而会被欲望反噬。
如设计大师山本耀司曾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了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知道它的面目。”
李淇通过这一系列事彻底“撞见”了自己,可以说跨越了他人生当中很大的一道坎,翻越了一座高山。也因为他内心底色是善良的,最终唤醒了自己。
有些底线,永远不能破,谁都可以看不起自己,但是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
那可能会有人问,从CBD 32楼又一下子跌落到地摊所,这就是选择的代价和结果吗?
李淇律师聪慧,谙熟世事,长期和上至所谓精英,下至老百姓打交道,懂人情冷暖,他能活得了,有饭吃,最终也会有好口碑。
至少他还有一个律所,地摊所也是个“所”呀,扎根于街头巷尾,解决着老百姓最真实的“家长里短”,他们为法律援助贡献良多。
现实有多少法考生,连实习的地方都找不到,也不是人人都能开律所的。
而且你又怎会知道,那些在精英律师联盟的人们,在更大的利益扑面而来时,能接得住,不会犯错呢?
你不想做的事的口子一旦划开,这道口子会划得越来越大,你不想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地压在你的身上。影片中和现实生活中落马的案例比比皆是。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一遭,他内心自洽,活得心安理得,人最终还是得活出自己的价值观。
李淇如此,我们也一样,当我们彻底跨越了障碍和心魔,内心得到自洽,会过得更加从容不迫。
可能还会有人说,现实世界的状况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大家习惯性的装聋作哑,不禁让我们去叩问一个更普遍的社会困境:
是不是绝大多数人的阶级跃升,都要昧着良心?是不是绝大多数人的世俗成功,都得先学会对陌生人的苦难保持沉默?
当公平需要明码标价,当正义成为可操纵的生意,每一个在现实中挣扎的普通人,谁不曾是那个“声嘶力竭”,却仿佛“寂静无声”的张小蕊,而谁又曾在某个瞬间动过成为“李淇”的念头,真正的“震耳欲聋”,从来不是嗓门的大小,而是良知的音量。
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愿意俯下身,倾听那些被喧嚣淹没的声音?能不能做一些当下力所能及的事情?
想起一个真实发生的著名案例,P two P最火的那一年,有一个全网知名平台好几个大V在同时推广,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因为他们推广可以从中赚取佣金,也有的大V说实地走访调查过,认识其平台中的高管,是特别靠谱的团队,还有银行保险兜底。
突然暴雷后,与宣传时的言之凿凿相比,形成鲜明的反差,大V们迅速删除平台推广文章,有可能是良心上实在过不去,一个大V从此隐退江湖,杳无音讯。
大部分大V们删除掉推文后,像没发生过一样,直到现在还作为金融大V在平台上活跃着。
他们不考虑被诈骗的人的实际生活状况,有很多人将看病的钱,结婚买房的钱都投进去了。他们只怕事情牵连到自己,哪怕是帮忙做些善后处理,对于挽回一些损失,收集一些后续警情通报的信息都不会做。
好在有国家出手立案,千亿级别的案件已经上升到刑事案件,至今仍在积极追款当中。虽然没有深究过大力推广的自媒体博主大V有没有法律责任,但肯定是脱不了道义这一关。
有的大V装聋作哑,而有的反诈人士却专门做了一个平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各项诈骗后续立案的消息、进度、退款等信息分享给大家,持续至今。
至少还有一个地方让这些被骗的人们抱团取暖,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要不很多人都活不下去。
名利当前,人心深浅,善恶难辨。看见他人的沉默,照见自己的影子。从沉默到震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需要打破的沉默高墙。
正是因为我们普通人面对恶势力时的懦弱胆怯,所以他们挺身而出的勇敢更难能可贵。
李淇重新回到地摊所,他脸上洋溢的笑容比之前也更多了,这里尽管破旧,但在这里能让人看到微小正义的重量。让他回到最初的起点,也找回了最初的自己。
影片中也不是靠李淇一个人的救世主的情节,换来了审判的胜利,还是靠聋人们自己受到了唤醒,主动集体“发声”出面,才换来光明的结局,但李淇做了他能做的事情。
敢“发声”才能“发生”。要自救也要学会求助,毕竟这是由真实案件改编,也说明它就是真实存在过的。
它给我们展示了社会残酷的一面,但又会给我们留一点温情,告诉我们,永远有人为希望、正义、美好而努力“发声”。
不管说话能不能听得见,都要勇敢地去说。因为沉默会带来麻木,而发声能为自己指明方向。
一个好故事的意义不正是在于,给人们在无助的黑暗里,点亮一束光,哪怕这个世界有那么多黑暗的部分,依旧有一部分人,在这个糟糕混乱的世界中熠熠生辉。
相信我们大家但凡有些社会阅历,都曾遭遇过不公,或者正在经历不公,愤愤不平中自我折磨很痛苦,你要勇敢发声,主动寻求帮助,相信总有人会帮到你。
如果你有能力,总有能力能帮助到那些你能帮助到的人。
你有珍惜的初心,珍惜的人和想保护的人,你会对自己有约束,不会对自己放纵。从小到大想逃离的聋人大院,其实就是李淇现在有能力且想守护的人。
你有爱的接收者,才有机会成为爱的给与者,你才更有价值。你有确定的爱的给与对象,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所以先看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哪怕只是为一个人发声,为一件小事,都是正义和有意义的一部分。甚至就只是去倾听和理解,因为被听见、被理解,本身就是一种救赎。
经历黑暗,让黑暗穿过,而不是留住黑暗。每个人都是带着生活的褶皱,在欲望和良知里挣扎,却又在某个瞬间,漏出人性的微光。
爱从不沉默!那些听不见的旋律,会化作指尖的动作、眼底的光亮,把温暖传递到心里。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频率,勇敢发出声音,也学会倾听那些沉默中的巨响。
最后,学会倾听与发声,想要最大程度和最有效率地追求公平正义,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那如果你是一个“恶”人,你自然狡猾,但如果你想做一个“善”人,那你一定要比“恶”人更具智慧,懂得融合变通圆滑,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斗得过那些“恶”人。
保护好自己!
10.3 观看点映
-End-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