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30日,特朗普突然宣布,从8月1日起,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原因他说得很直接:印度对美关税太高、非关税壁垒太多,而且最让他不爽的,是印度跟俄罗斯走得太近,买油、买武器,一个不少。
要知道,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动这个念头。早在几个月前,他就抱怨过印度“太精了”,贸易谈了半年一点成果都没有。而且还特别提了一嘴,印度居然从俄罗斯买了三分之一的石油,这在美国眼里,可就是“背着我养别人”。所以白宫方面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放话:希望印度赶紧向美国敞开市场。这话听着像建议,其实就是最后通牒,特朗普政府的首席经济顾问哈塞特也说得直白,25%的关税是为了“修复印度的问题”。
这“罚单”一出,印度资本市场马上地震,卢比汇率一度暴跌,股市掉头下挫,连带着Nifty 50期货也开始走软,显然,这一击打得不轻。更重要的是,这相当于美印长达数月的贸易谈判正式破裂。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对印度这位“老朋友”开的“罚单”,甚至比对其他国家还狠。对比一下:越南20%,印尼19%,日本和欧盟只有15%,唯独印度“荣膺”25%,可见印度在美国心目中的位置。
但从结果来看,特朗普的目标还真有望达成。在特朗普宣布“罚单”之后,印度几家国有炼油厂居然一夜之间停了俄罗斯的石油订单,本来这些企业长期从俄采购,现在突然“断货”,改去中东和西非找货源。这其中包括印度石油公司、印度斯坦石油、巴拉特石油和门格洛尔炼化厂,基本涵盖了印度国有炼油系统的大头。数据显示,这些公司控制着印度超过60%的炼油能力,一停单,对俄石油进口的打击是实打实的。而这动作的时间点,刚好在特朗普威胁说“买俄油就罚100%”之后,怎么看都像是印度在做“自保性让步”。
印度真的被吓到了吗?现在看来答案很清晰——是的。一方面,莫迪政府嘴上还在讲“会捍卫国家利益”,但身体很诚实;另一方面,印度本来就担心通胀、汇率波动,再被加税,那经济压力会进一步加剧。当然,印度这次“暂停俄罗斯石油”只是国企层面。像信实工业、纳亚拉能源这样的私企并没有明确跟进,所以,这严格意义上也不算印度“放弃俄罗斯石油”,更多像是阶段性的“战略撤退”。
相比印度一贯的“两边倒”,中国的态度截然不同。要知道,同样是买俄油,特朗普这边对中国也不是没话说。美财长贝森特在中美经贸会谈后接受采访,公开提到,中国买伊朗和俄罗斯石油,可能面临100%的关税。这话说得挺狠,试图用关税“钳住”中国的能源命脉。不过,中国的反应,可以说是两个字:不慌。
7月30日下午,法新社记者在外交部记者会上提问时,发言人郭嘉昆回应得非常干脆:中国的能源安全策略是根据自身利益决定的。美国要加关税,那是它的选择,但中国不会因此妥协自身利益。换句话说,中国不会因为威胁就改政策,毕竟,中国是个有规模、有底气、有战略储备的国家。能源采购不只看价格和运输距离,更看战略安全和全球格局。俄罗斯、伊朗、中东这些油源,都是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说弃就弃。
更重要的是,中国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通过外交、经贸、多边合作,形成了多元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这一点跟印度不太一样——印度高度依赖进口,国内替代能力弱,风吹草动就得重新选队。中国不同,即便加税,也有其他路可走,不至于被“卡脖子”。
说到底,这一轮美国的极限施压,更像是特朗普为了中期选票和缓解国内压力演的一场戏。他知道自己没法撼动中国,所以换个软柿子捏。至于中方,继续走自己的路就行,不急不躁,不卑不亢,用实力说话。美国如果真对中国加100%的关税,那受到冲击的不止中国,更是全球供应链和美国通胀。
毕竟,这场贸易拉锯战,不是靠谁嗓门大赢的,是看谁扛得住,谁准备得充分。印度这次的“暂停俄油”,更多是权宜之计,不代表彻底站队;而中国的“不动如山”,更是真正的大国风范。特朗普以为的敲山震虎,结果恐怕只会最终震到自己。
更新时间:2025-08-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