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科技,刚支棱起来就跳水,后市呢?

这几天,A股总体高位盘整,到周四上证指数4000点攻而不破,终于小小跳水了一下。

更让不少投资者胸闷的,是前些日子表现不俗的港股,尤其是港股科技板块,支棱起来没几天,也跟着跳水了一波。

对于港股科技会支棱起来,9月10日,我就写过《港股科技的好日子要来了吗》,看过的读者,应该对此不会意外。

恰好有读者持有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询问后续看法。本文将对此做一跟踪与延伸。

收益差收敛值得期待

之前聊过搬砖小组那张恒生科技与创业板60日收益差的走势图,也绘制了20日、40日和60日收益差的对比图,个人更喜欢我一直用的40日收益差。

最近看研报,终于找到了恒生科技与创业板60日收益差这个比较范式的出处,来自国投证券林荣雄,最近一次是9月14日《谁能再顶起来?》中的这张:

我也将我复刻的多参数收益差重绘了一遍,可以看到20、40和60日三个尺度下,收益差都到了5%分位的极值之下,并开始反弹。

是的,从收益差角度,未雨绸缪从最坏的角度说,因为之前港股科技板块滞涨,所以哪怕未来A股和港股成长板块调整,港股科技也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毕竟抛压要小很多。

更何况,周四的下跌,更多只是之前发力上攻偏离5日均线过多之后的调整,所谓的跳水,连5日均线都没跌破,更不要说更重要的10日和20日均线,站在一个趋势投资者的角度,现在担心港股科技,还早了一点。

科技会跟上

七月初,林荣雄提出了“最佳的选择:创”,之后市场表现的确不俗。

八月下旬开始,林荣雄就逐步看好港股科技。比如8月17日,研报的题目是《港股科技会跟上》。而最近这次,则是再次强调:

面向 9月份以及四季度行情,我们依然明确“港股科技会跟上”的观点,相较短期的基本面和资金面逻辑,宏观流动性和基本面逻辑有望在四季度发挥作用

基本面方面,港股科技股的盈利预期也持续上修,反映出市场对其景气度的乐观预期。

当然,看好港股科技已成为许多分析师的共识。比如同日兴业证券张启尧也有类似的观点:

其实大家都越发关注港股科技,也不奇怪。A股在经历了7月以来的大涨之后,估值不再便宜,甚至到了始终偏上的水平,基于恐高,总会希望寻找那种既有景气度又有估值保护的品种。

以恒生科技指数过去5年的估值区间来看,显然当下还在地板区域。

当A股双创开始调整时,其实反而凸显了港股科技的吸引力。只不过港股科技上周下半周开始,因为自研芯片训练模型等消息更为亢奋涨的多了,本身也需要调整重整一下。

三个科技如何选

如果看好港股科技,选哪个指数作为载体?

目前,港股科技有三大指数:恒生科技、国证港股通科技和中证港股通科技。

以今年迄今走势来看,恒生科技是被两个港股通科技指数远远甩在后面的。

为什么差异如此巨大?

其实说到底还是行业选择问题,三个港股科技指数对“科技”的内涵有着不同的定义。

恒生科技对“科技”的定义,是比较传统TMT的定义,有互联网有硬件。但无论国证港股通科技还是中证港股通科技,都增加了生物制品的行业暴露。今年港股创新药风光无限,两个港股通科技指数自然收益。

要不要创新药,这就是你选择三个港股科技指数的第一道“选择题”。如果你没有专门的港股创新药仓位,那么我觉得通过港股通科技适度配置也不错,毕竟业界普遍将2025年视为中国创新药出海的关键一年,未来还有大量的成果可以变现,若完全忽略,未免可惜。

更何况,以周四的中证港股通创新药的走势,继续之前横盘整理的走势,稳得很。

那么在港股通科技下,选国证还是选中证呢?

依然以今年迄今数据来看,中证的略好。但于我看来,这里其实本质是对重仓股集中度的一个取舍。

下图是三个港股科技指数的十大权重股对比,可以看到国证港股通科技的前三名就占了超过40%的权重,而中证港股通科技前三名不到30%。毕竟,国证港股通科技的成分股只有30只,而中证港股通科技的成分股是50只,前者更集中并不奇怪。

所以,国证与中证港股通科技之选,其实相当于一道对于前三大权重股是否更看好的选择题

你是否看好阿里巴巴会成为闪购大战的受益者?你是否看好Qwen大模型对阿里巴巴估值的提升作用?

你是否看好腾讯大模型和云服务的潜力,又是否看好微信生态下的广告及游戏潜力?

你是否看好小米Su7、Yu7汽车以及跨代发行的小米17手机的市场反响?

或许,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决定国证与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未来表现的差异。

暂时来看,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跟踪的国证港股通科技似乎更受市场的青睐。

下图是两个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比值对比,指数向上代表国证强于中证,反之则是中证强于国证。从图中可以看到,自8月底以来,比值曲线是快速攀升,这证明这段时间国证港股通科技的表现是更好的,这或许与其几大权重股的优异表现有关。

当然,市场的风向瞬息万变,短期某一指数的强势,并不能完全作为长期的判断依据。这张比值图揭示了近期的市场偏好,但未来能否延续,核心依然取决于其重仓股能否持续跑赢。

说到底,这依然是一道关于投资风格与个股信念的选择题。你是愿意将宝押在几个可能带来超额收益的巨头上,还是更倾向于适度分散,分享行业整体的成长?

对此没有标准答案。但无论选择哪一个,港股科技整体的价值洼地与盈利预期的改善,或许才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宏观背景。至于最终哪只指数能笑到最后,不妨让我们交给时间来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财经   后市   跳水   科技   恒生   指数   收益   比值   市场   日均   选择题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