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顶尖学霸,距高考百天突然跳楼,遗书中写道:一生看透两件事

他被人们称为史学奇才,16岁出版史学专著,可就在大家期待他第二版书的时候,却传来了噩耗。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他会用这样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从他的遗书中能看出,他对未来的失望,以及对父母的叮嘱。

到底发生了什么,会让林嘉文在最好的年纪跳楼自杀?遗书中又讲述着怎样的故事?

史学奇才林嘉文

林嘉文这个名字和“史学奇才”这个标签紧紧地捆绑在一起,1998年,他出生在一个书香浓郁的家庭,他从小就对历史痴迷,尤其是民族史

小小年纪他就抛出了一个疑问:“凭什么汉族政权打少数民族政权就是‘开疆拓土’,而少数民族政权打汉族政权就成了‘侵略’?”这个疑问当时困扰着不少人。

上小学的林嘉文,就是易中天、王立群等学者的忠实粉丝,林嘉文常常会看他们演讲的《百家讲坛》,每天清晨六点,在同龄人都在睡觉的时候,他却已捧读《资治通鉴》、《吕氏春秋》、《三国志》这类成人也感艰深的书籍。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辽金西夏史》这样的专业史学著作,这份热爱并不是他一时兴起,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

进入中学之后,他的目光更加聚焦在宋史领域,潜心研读《涑水记闻》、《湘山野录》等专门典籍。

他读书的时候,从来不只停留在看的表面,还会思考,做笔记,记录疑问,长期下来,林嘉文积累的知识早就是天文数字,他的父母也非常支持他,给他充分的自由和帮助。

16岁惊动史学界

这还只是前戏,在林嘉文16岁那年,他便完成了30万字的《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武帝的迅速崛起》。

在书籍出版时,林嘉文刻意隐瞒了自己的真实年龄,因为不想被旁人拿年纪炒作,只想安安静静的做学问。

这本书以独特的道家视角解读了汉代历史,甫一问世,便在史学界引起了不小的波动,而这还并没有让他火起来。

真正让他名声鹊起的,是他与著名宋史专家李裕民教授的学术神交,他们之间的缘分源于互联网,两人常在网上切磋学术。

李裕民教授也是惊叹于林嘉文的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但是他也没有想到,与自己对谈的竟然是一位年仅16岁的高中生。

在李裕民教授口中,他对林嘉文赞不绝口,称他的学识早已超越了博士生,而且一般的博士生也达不到他的水平,并且还劝林嘉文报考北京大学的历史系。

除此之外,就在林嘉文发行第二本书《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的时候,李裕民教授还亲自为他作序。

要知道,李教授可不会轻易给其他人作序,即便是自己的博士生都鲜有这样的待遇,在他眼中,林嘉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年轻的能出版历史著作的人”,并表示他的著作具有真正的学术研究价值。

17岁的林嘉文在发布《忧乐为天下》之后,也是引发了史学界的轰动,随着媒体的相关报道,林嘉文这个“史学奇才”的身份逐渐被曝光。

一时间赞誉和质疑声不断,许多人难以置信,这么小的年纪,怎么会写出如此严谨深邃的作品?

早慧的压力

随着林嘉文爆火之后,采访请求铺天盖地,记者们围堵在学校门口和家门口,但是这导致年少的林嘉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扰。

面对外界的关注,另加问向母亲坦言后悔公开自己作者的身份,而且原来在学校还有几个能聊得来的朋友,在他成名之后,也在渐渐疏远他,一时间孤独感剧增。

更致命的是,林嘉文已经身患抑郁症半年多了,一直都在服药并接受心理治疗,他在社交媒体的朋友圈中,也隐约的表达过自己因药物副作用和对自己价值的困惑倍感煎熬。

可是这些煎熬并没有人在意,他的早慧早就超过了某些人生的面向,与同龄人在知识结构和认知层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让他很难找到真正的共鸣,这种旁人难以企及的“智慧孤独”,日积月累也是成为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走向轻生,告别这个世界

2016年2月23日,林嘉文像往常一样服药、完成作业,随后他便写下了一封令人心碎的遗书,之后交给了他亦师亦友的高中历史老师刘雅雯。

当晚11点左右,林嘉文从自家阳台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纪永远定格在了18岁。

而在遗书中,他对身后事做了周全的安排,他将所有著作的版权赠予刘雅雯老师,因为他相信老师能够确保他的作品不被随意出版,不被商业过度消费

其中还有他对父母的叮嘱,他希望父亲珍惜母亲,改掉不良习惯,认清自身状况,希望母亲能够振作精神,为未来生活提供保障,这些冷静的字句,无不显示出他的离开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除了这些,遗书中最为重要的两件事就是他所讲述的:“紧张局势和媒体的关注剥夺了我许多应得的生活和娱乐权利。”和“未来对我来说确实没有吸引力。当谈到地球上的生命时,我可以想象我能实现的一切,而且我很早就知道永远无法克服的极限。”

这两句话分别讲述了他非常担心自己的私事被别人过度解读和议论,反复强调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生活并不快乐,再加上他对自身努力的认知,让他感受到了对未来的失望。

而且他还在遗书中表示道:“即使你们不能理解我,也要给我最基本的尊重”,很明显他是不希望自己的离开,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只想体面地走。

结语

林嘉文的离去,对于史学界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但是却对他的家庭造成了永远无法弥合的伤痛,他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悲痛欲绝,表示林嘉文是家中的独子,完全没想到他会选择这样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

经过林嘉文这件事情,也告诉我们生命本身,远比任何外在的标签都重要,更是提醒着我们,在惊叹一个年轻人的才华和成就时,需要关注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身体健康,而非功成名就带来的称呼。

如今这起悲剧已经发生,只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但愿不再重演。

参考信源

中国青年网2016-02-24——西安中学确认:17岁史学天才林嘉文跳楼身亡

中国青年报2016-02-24——18岁史学奇才,因抑郁症离世!

中国青年报2016-02-28——西安自杀少年史学“奇才”母校确认其遗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1

标签:历史   西安   遗书   史学   裕民   奇才   史学界   宋史   政权   教授   生命   中国青年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