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上市公司,它的飘忽不定与曾经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完美契合:像雾、像雨、又像风。
它叫ST新潮,全名山东新潮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烟台,办公地北京,前五大股东都是中资背景,很显然,这是一家中国公司。
然而,它的资产却全都在美国,根据ST新潮2023年年报披露的数据,公司境外资产的比例为99.91%。
ST新潮的股权很分散,没有控股股东,也没有实控人,然而,它的实际控制权却又牢牢把握在姓刘的湖南两兄弟手中。
根据公开资料,ST新潮现任董事长刘斌与前任董事长刘珂是胞兄弟,弟弟刘珂把董事长之位让给哥哥刘斌后去了美国,而如今刘珂是ST新潮美国资产的实际话事人。
资产都在海外,掌控了海外也就等于掌握了整个ST新潮,刘氏兄弟正是通过这种一内一外、一明一暗的手法,实际控制了ST新潮。
ST新潮在美国的生意很赚钱,2022、2023两年的利润分别为31亿、26亿,2024年前三季度的利润也有16亿。
一般来说,像这种经营健康的公司财报是最好出的,然而,ST新潮2024年财报却难产了,近日因未能按期披露2024年报,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上市公司拿不出年报,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宾馆被抓的男女拿不出结婚证,背后一定有不可名状的秘密。
当然,拿不出年报的原因不是ST新潮自己编不出来,而是会计师事务所不敢签字。
早在2025年1月,ST新潮就公告执行2024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中瑞诚,然而,到了3月份,中瑞诚却突然告辞。
中瑞诚的理由也很有意思,说自己人员不足忙不过来了,这个理由显然有点勉强,人不够可以招,哪有放着钱不赚的。
而接力中瑞诚继续审计的立信虽然忙过来了,但却不敢签字,或者准确的说,不敢按照ST新潮所期望的方式签字。
根据交易所的监管函,立信是已经完成了全部审计程序的,给出的结论是“无法表示意见”,但ST新潮不满意,于是延期发布年报。
所谓无法表示意见,绝大部分原因是会计师“看不懂”,但ST新潮的原因可能不只是看不懂,还有“看不到”。
如前所说,资产都在美国,审计的主要对象当然就是美国子公司,然而,历史数据显示,ST新潮美国子公司接受国内审计机构的检查率只有18%。
只有18%能看,大部分该看的都看不到,在如今证监会全方位的强力监管下,哪个会计师还敢签字呢。
简单举个“看不到”的例子,ST新潮美国子公司2023年的员工薪酬一共是4.3亿人民币,折算下来人均175万元。
ST新潮的主营业务是油气开采,属于传统行业,按照美国的数据,工人的平均年薪应该在6-6.5万美元左右,也就是50万人民币。
也许有人会说,因为高管工资高,员工是被平均了,然而,披露的数据中年薪最高的前10名普通员工的年薪也高达210万-380万。
对于这个有些异常的薪酬数据,交易所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要求ST新潮进一步披露更详细的薪酬信息。
然而,ST新潮却给出了一个让人无法反驳的理由,它说,在美国披露员工薪酬信息属于侵犯隐私,那是违法的,也就是说,你国内知道个总量就行了,不要胡乱打听了。
在人家领土上做生意,当然应该遵守人家的法律,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根据网上信息,美国对于薪酬透明是鼓励的,披露薪酬可以有效监督保障员工收入达到标准,美国已有17个州正式实施了薪酬透明法令。
其实,存疑的远不止是薪酬,只是这个例子比较典型,这么小的要求都能被拒绝,监管机构和国内股东们更大的担忧是,ST新潮的境外资产是否已经全面失控。
如前所说,ST新潮目前的实际话事人是刘斌、刘珂两兄弟,而种种迹象表明,二人已把美国子公司搞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独立王国”。
不过,在细数该“独立王国”的各种自主行为之前,有必要先简单交代一下ST新潮的前世,以及刘氏兄弟是怎么取得“王国”统治权的。
ST新潮原名新潮实业,主营业务是毛纺,上市于1996年,但上市没多久毛纺业务就撑不住了,然后开始尝试多元化。
先后干过房地产、零售、汽车、化工等行业,都不成功,直到2015年,才确定了海外油气开发的业务方向。
要搞油气,得先有油田,要买油田,得先有钱,于是,ST新潮在2015-2017年间连续实施了3次增发,融资约125亿。
这些融资一刻也没在国内停留,先后都投到了美国账户,变成了德克萨斯州的常规油田和页岩油气资产,ST新潮同时剥离了其它所有资产,从2017年开始了新生。
而刘氏兄弟就是在这一轮定增的过程中成为ST新潮大股东的。
别人参与定增大多只是财务投资,赚个差价也就退出了,但刘氏兄弟是奔着实控人位置来的,自己股权比例不够,就联合了几家股东一起行动。
2018年,先是通过股东大会推翻了当时的董事会,然后重组新董事会后,刘珂就成了新的董事长。
不过,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2021年,刘珂又反过来被围攻,一场临时股东大会又组建了新董事会,刘珂的董事长职位被罢免。
但以刘珂为中心的管理层对外宣布不认可本次临时股东会,于是,ST新潮就一度形成了“两个董事会”的局面,谁也不服谁,公司也就陷入了无控人状态。
最后还是刘珂抓住了制胜的关键,从美国子公司下手。
2023年,刘珂把董事长位子让给了哥哥刘斌,自己则出走去了美国,说是去打理子公司业务。
而到了美国后,刘老板做了一个大动作,花100万注册了一家公司,然后通过这家公司经过一系列股权转让操作后,获得了美国子公司控股股东0.01%的股权。
别看比例小,美国子公司的控股股东是合伙企业,刘珂虽然只占0.01%,但他是执行事务合伙人,而按照美国公司法,执行董事就拥有实控权。
就这样,刘珂就以区区100万的投资,实际控制了美国子公司300多亿的资产。
然而,这么大的变动,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披露,这意味着,从刘珂到美国那一刻起,那边的资产就开始失控了。
值得一提的是,ST新潮已经10几年没分红,但美国子公司赚的钱几乎没有流回国内,财务数据账面上看到的40多亿现金都在美国账户里。
ST新潮对此的解释是,国内母公司有官司在身,如果钱流回国内,就会被划走,会影响美国子公司的经营。
这个逻辑无敌了,买美国油田的钱是从国内母公司从股民手里筹走的,但现在美国油田挣钱了,却不想分担母公司的债务。
而关于外界质疑的美国资产的控制权是否在境外,ST新潮表示都在自己掌控中,说美国子公司已经组成了三人董事会,分化了执行董事的权利。
其实,说得再多都显苍白,ST新潮要证明自己对境外资产的控制权,最好的方法是:喊它一声,而它答应了。
但现在的情况是,两家会计师事务在美国现场都没能把它喊应,最基本的财报都拿不出来,还怎么让人相信呢。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