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喝一杯豆浆,是很多肾病患者的习惯 —— 豆浆能补植物蛋白,口感清爽,还不像牛奶那样可能乳糖不耐受。但去超市一看,市售豆浆五花八门,有甜的、咸的、“原味” 的;自己在家做,又怕麻烦。其实对肾病患者来说,“自制无糖豆浆” 远比市售豆浆更安全,核心差异就藏在 “看不见的添加剂” 和 “藏起来的钠” 里,选不对反而可能加重肾脏负担。今天就用科学数据拆解开,教你喝对豆浆
大豆本身是优质植物蛋白来源(100 克干黄豆含 35 克蛋白),但也含磷(100 克干黄豆约 400 毫克磷)—— 不过大豆中的磷是 “有机磷”,人体吸收率仅 40% 左右,适量喝不会让磷超标。真正让肾病患者 “踩坑” 的,是市售豆浆为了口感、防腐、增稠添加的 “额外成分”,这些成分会让磷、钠含量飙升,变成 “伤肾饮品”。
而自制无糖豆浆,只有 “干黄豆 + 水”,没有任何额外添加,既能补蛋白,又能避免添加剂带来的风险,是更贴合肾病饮食需求的选择。
市售豆浆为了满足大众口味和延长保质期,会添加多种添加剂,其中 2 种对肾病患者最不友好:
很多市售豆浆(尤其是浓稠型、调味型)会添加 “磷酸盐”(如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作用是 “增稠、稳定口感、防止分层”。但这类 “无机磷” 和大豆本身的 “有机磷” 完全不同:
更隐蔽的是:很多市售 “原味豆浆” 也会加磷酸盐,只看口感根本分辨不出来,必须看配料表 —— 只要配料表有 “磷酸 ××”,哪怕写着 “无添加蔗糖”,也不适合肾病患者。
自己做豆浆时,只需用干黄豆和纯净水,不加糖、不加盐、不加任何添加剂:
肾病患者需要严格控钠(每日上限 2000 毫克),而市售豆浆的钠含量常常被忽视:
类型 | 钠含量(毫克 / 100 毫升) | 一杯(250 毫升)钠含量 | 占每日钠上限比例 |
市售原味豆浆 | 30-80 | 75-200 | 3.75%-10% |
市售咸豆浆 / 调味豆浆 | 80-150 | 200-375 | 10%-18.75% |
自制无糖豆浆 | <5 | <12.5 | <0.6% |
市售豆浆(即使是原味)为了中和豆腥味、提升口感,会添加少量盐,导致钠含量升高:
干黄豆本身钠含量极低(100 克干黄豆含钠<10 毫克),用纯净水制作的无糖豆浆,钠含量<5 毫克 / 100 毫升,一杯 250 毫升的钠含量<12.5 毫克,几乎不影响每日控钠目标,对高血压、水肿的肾病患者尤其友好。
很多人觉得自制豆浆麻烦,其实掌握技巧后,10 分钟就能搞定,还能进一步减少磷摄入:
如果实在没时间自制,偶尔喝市售豆浆,一定要严格挑选:
对肾病患者来说,喝豆浆的核心是 “喝得纯粹”—— 没有添加剂、没有多余的钠和糖,才能在补蛋白的同时,不加重肾脏负担。自制无糖豆浆虽然多花一点时间,但胜在安全可控,喝着也更放心。下次早餐,不妨试试自己做一杯,清爽又护肾~
有问题点击主页,公益回答。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