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戏拍述评|米其林指南广州站:年轻力量崛起与评价体系之争

戏拍传媒|邓毅富 述评


7月2日,2025广州米其林指南发布会落下帷幕,三位年轻餐饮人成为焦点。在米其林这一国际餐饮评价体系进入广州的第七个年头,我们既看到了年轻力量的崛起,也看到了评价体系本土化过程中的碰撞与融合。




年轻力量闪耀米其林舞台

本届广州米其林指南发布会上,三位年轻餐饮人成为最大赢家。谭华显主厨荣膺年轻主厨奖,兰亭永餐厅的侍酒师罗铭罡摘得侍酒师奖,彤堂序餐厅的何晓榆女士获得服务奖。这标志着广州餐饮业新生代开始崭露头角。

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格温达·普勒内克表示:"年轻一代已逐渐成为主力军,为广州餐饮业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一评价印证了广州餐饮业代际传承的良好态势。从1900年诞生于法国的轮胎公司推广手册,到如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餐饮指南之一,米其林正在广州见证着新一代餐饮人的成长。


评价标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碰撞

米其林指南的评价体系包括星级美食、必比登推介、米其林餐盘和绿星四个类别。这套源自法国的评价标准强调食材、烹饪技巧、口味融合、创意和稳定性五大要素。

然而,这套标准在广州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指出:"广州一直没有'三星'餐厅是一个遗憾,说明了米其林评价体系与注重清淡新鲜、追求食材本味的粤菜之间存在鸿沟。"这种文化差异引发的评价标准之争,正是米其林本土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引流效应减弱 品牌价值凸显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趋于理性,米其林指南的引流作用正在减弱。食评家劳毅波指出:"过去进入米其林星级'阵营'被视为价格升级的标签,但现在追求质价比才是主要消费特征。"

尽管如此,米其林仍为餐饮品牌带来不可忽视的价值。林岳分析认为,入选品牌在对外扩张、资源获取等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其在核心商圈开设分店、吸引投资等"。米其林指南中国区总监王刚则强调,指南见证了"广州兼容并蓄的饮食文化与生生不息的创新活力"。


多元评价体系下的市场竞争

当前,中国餐饮评价市场已形成多元化格局。黑珍珠榜单、大众点评必吃榜、金梧桐等本土评价体系各具特色。黑珍珠注重本土文化传承,必吃榜更贴近大众消费需求,与米其林形成差异化竞争。

这种多元竞争态势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不同评价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维度参考,也促使餐饮企业从单一追求"摘星"转向全面提升品质与服务。正如劳毅波所说,米其林指南"有利于激励餐厅不断创新,提升服务质量",而本土评价体系的崛起则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


‌结语:‌

在广州这座"食在广州"的美食之都,米其林指南既面临着评价标准本土化的挑战,也见证着年轻餐饮人的成长。在多元评价体系并存的今天,如何平衡国际化标准与本土特色,如何更好地服务理性消费时代的需求,将是米其林指南未来需要思考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美食   述评   广州   力量   年轻   指南   三星   餐饮   本土化   本土   餐饮业   餐厅   主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