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立冬,天地悄然换幕。最后一片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定,秋的丰饶与绚烂正式谢幕;北风开始擦拭天空,万物敛起声息,步入“冬藏”的序章。这不仅是自然的节律,更像一声低沉的钟鸣,敲响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立冬过后,我应注意些什么?
一、身之藏:敛阳保暖,静待新生
首先,是身体层面的“冬藏”。
晨起推窗,寒气已带着锋利的棱角。此时切不可再如晚秋般“秋冻”了。衣柜深处的围巾、手套当重见天日,尤其需护住颈背与双足——那是风邪寒气入侵的门户。饮食上,宜与生冷寒凉暂别。一碗母亲炖煮的当归羊肉汤,热气袅袅中,暖意从胃腹蔓延至四肢百骸;几颗饱满的栗子,一把香甜的红枣,皆是天地在此时赐予我们的温养之物。
起居亦当时光。古人言“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并非懒散,而是顺应阳气的潜藏。在漫漫长夜里,保证充足的睡眠,便是为身体这座精密炉灶,添上最耐燃的薪柴。运动不必追求大汗淋漓的张扬,一场和缓的太极,一次安步当车的散步,让气血在体内温和地流动,恰似为来年春天,默默积攒破土而出的能量。

二、心之藏:收神安志,内观自省
然而,“冬藏”的真意,远不止于身体。它更是一种精神的召唤,一种心境的修行。
冬日景象,总带着几分萧瑟与寂寥。枝干遒劲,指向天空,褪去了华美外衣,展露生命最本真的筋骨。这景象易引人感伤,故而更需“收神”。减少无谓的社交与喧嚣,将向外追逐的目光,缓缓收回自己的内心。围炉夜话,不如围炉夜读。在温暖的灯下,与哲人对话,与自我相处,让思想在静默中沉淀、发酵。
此时,也是内观自省的绝佳时机。春夏秋三季,我们忙于播种、耕耘、收获,灵魂常落在奔跑的身后。现在,万物沉寂,正好检视这一年的得失喜忧,如同农人盘点仓廪中的粮谷。哪些是扎实的收获,哪些是虚妄的泡沫?在这样深刻的“盘点”中,我们方能洗去浮华,看清内心真正的渴望与方向,让灵魂获得一次深度的休整与疗愈。

三、生之藏:低调谦抑,涵养根基
由此,我们从自然的“冬藏”,悄然过渡至人生的“冬藏”智慧。天地万物,莫不如此。草木凋零,是将全部生命力藏于深根,以待来年;动物冬眠,是以极致的静,换取生的延续。这是一种为了迸发而蓄力的过程,一种为了远行而必要的停顿。
人生在世,岂能永远处于高光之下?春夏的勃发与张扬固然需要,但若不懂秋冬的收敛与藏匿,终将如流星,刹那光华后便迅速燃尽。《周易》有言:“潜龙勿用。” 这不是无能,而是在时机未至时,一种深刻的自知与韬光养晦。《道德经》亦云:“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真正的强大,从不张扬外露,反而常以谦卑、柔和的姿态显现。
纵观历史,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是家国层面的“冬藏”,终成霸业;张良桥上拾履,隐忍低调,是个人修养的“冬藏”,终运筹帷幄。世间那些过于张狂、锋芒毕露者,往往如繁花易谢,易折易损。唯有懂得在合适的季节(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生),将自己妥善“藏”起来的人,藏其锋,敛其芒,涵养深厚的根基与定力,方能行稳致远,获得恒久的生命力。
立冬已过,天地归于沉静。让我们也学会这份“藏”的智慧——藏好身体的温暖,藏匿心神的浮躁,收藏起生命的锋芒。在这看似寂寥的沉默里,正孕育着下一个春天最磅礴的序曲。低调冬藏,方可久长;静默蓄力,方能迎来生命最盛大、最恒久的绽放。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