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为何喜欢娶13、14岁少女?有三大原因,每个都很现实

说起古代中国男的为啥总爱娶十三四岁的少女,这事儿搁现在看,简直匪夷所思,可搁那时候,却再正常不过了。

那时代没抗生素,没疫苗,战争、天灾、瘟疫一波接一波,活到四十岁都算高寿了。男的娶年轻媳妇,主要图个实用,早点生娃,早点传宗接代。

要说原因,归根结底有三大点,每一个都扎扎实实,贴合当时现实生活。

第一大原因,就是古代人寿命太短,早婚成了保命的无奈选择。古时候医疗水平低得可怜,汉朝平均寿命才22岁,唐朝勉强27岁,宋朝好点也才30岁出头。这些数据不是胡编的,学者从墓葬记录和史书里扒出来的。

男的要是等到二十多岁再娶,媳妇再晚几年生孩子,搞不好自己还没看到孙子就挂了。举个例子,汉惠帝那时候,朝廷就规定女子15到30岁不嫁,得交五倍税,这不就是逼着早结婚吗?因为人口少,劳动力不够,朝廷急眼了。

男的呢,尤其那些有点家底的,三十岁还能再娶个年轻的,就是为了多生几个娃,防着前头媳妇难产死掉,或者自己早亡,家族血脉别断。十三四岁的女孩,刚来初潮,身体恢复快,能多生几年。搁现代人听来残酷,可古人没辙,平均寿命摆在那,早点结婚等于多点时间繁衍。

不是说他们不懂早婚害处,黄帝内经里就提过女七男八的生理周期,女子14岁左右发育成熟,可实际操作中,寿命压力大过一切。秦朝甚至不按岁数,按身高定婚龄,女孩长到一定高度就得嫁。

再来说第二大原因,女性地位低得像附属品,早嫁成了唯一出路。

古代社会重男轻女,女的从生下来就注定相夫教子,没啥自主权。儒家思想一推,女子无才便是德,女的不让读书,不让从政,从商更少见,只能学针线活,赶紧嫁出去减轻家里负担。父母一看闺女十三四岁能干活了,赶紧找婆家,还能收点聘礼补贴家用。男的呢,可以三妻四妾,选年轻貌美的,女的过了十五岁不嫁,就成剩女了,得罚钱。

汉朝就这样,女15不嫁罚600钱,那时候一钱值多少?够穷人家吃几个月了。女性地位低,还体现在婚姻上,男的能离婚再娶,女的得从一而终,守寡都难改嫁。宋朝虽说城市发达点,女的结婚晚些,可整体还是早婚为主,因为经济压力大,嫁妆彩礼贵,穷人家更急着把闺女推出去。

想想印度现在还这样,中国古代更甚,女的就跟生娃机器似的,早嫁早生,婆家好控制。富裕点的人家,多娶几个妾,防着一个难产死,别人接手养娃。

明清时期,这风气更盛,贵族家庭十三岁就出嫁,民国初期还延续着。不是男的变态爱小姑娘,是社会结构就这样,女的没选择,早点嫁还能挑个好点的主儿,晚了就剩老光棍了。这原因多现实啊,搁谁身上都得这么干。

第三大原因,国家法律硬性规定,早婚成了政策导向。别以为古人结婚随心所欲,各朝都有明文律法管着婚龄,超龄不嫁还得坐牢或罚款。

西周时候最科学,男30女20,可后来秦汉开始强制干预,早婚成了国策。秦朝按身高定,汉朝女15不嫁罚款,唐朝初年男20女15上限,到中叶降到男15女13,官府直接撮合。为什么?人口啊!古代战争多,春秋战国打个没完,人口锐减,朝廷靠人头税和兵源活命。早婚早育,就能多生兵,多收税。

唐玄宗开元年间,直接把女婚龄降到13,就是为扩人口。宋刑统沿袭唐律,男15女13听婚嫁,不遵从父母有罪。明朝朱元璋家礼,男16女14以上,明会典里明文规定。

清朝也类似,康熙乾隆时代,还娶过十三岁妃子。法律不光规定下限,还罚晚婚,汉惠帝五倍税,唐宋官府干预撮合。这政策多接地气,搁乱世,谁不想要多点人打仗种地?古人没现代福利,早婚等于国家生存策略。不是男的个人喜好,是法条逼着大家这么干,违了还得吃官司。

这三大原因环环相扣,寿命短逼着抢时间,女性地位低让早嫁成常态,法律规定更推波助澜。搁古人角度看,娶十三四岁少女不是浪漫,是生存必需。汉昭帝娶6岁皇后,上官氏那事儿,虽然极端,可反映了皇家也这样。

乾隆88岁娶13岁妃子,民间更普遍。现代人别急着骂古人道德低,古时候没避孕套,没医院,早婚是唯一保家族的法子。

宋代城市里女的嫁晚点,平均16岁,可农村还是13岁为主,因为经济差。唐代墓志显示,女的初婚多13到15岁,男的15到18岁。明清文献里,穷人家女的10岁就嫁了。不是吹,这些数据从汉书、唐书、宋刑统里来的,实打实。

早婚还跟农业经济挂钩。古代九成人是农民,劳动力金贵,早生娃等于早添帮手。女的嫁出去,家里少张嘴,婆家多双手。战争一打,男丁死光,早婚补人口快。秦始皇统一后,按身高婚龄,就是为快速恢复人口。

汉武帝打匈奴,人口政策更严。唐太宗贞观年间,放宽到男20女15,可后来安史之乱,又降回去。宋代沿用,可城市发达,女的能做点生意,嫁晚了点,可整体没变。

明太祖朱元璋从农民起家,家礼里男16女14,贴合底层现实。清代康熙平三藩,人口锐减,又推早婚。不是皇帝个人癖好,是国家需求。

古代女的财产权弱,唐朝好点,女的能继承,可多数朝代不行。婚姻里,女的从父从夫从子,没话语权。包办婚姻普遍,娃娃亲从小定,十三岁直接过门。

宋代法律虽给女的点离婚权,可实际少见。明清裹小脚,女的更难出门,早嫁成唯一路径。

寿命短这事儿,别光看平均数。婴儿死亡率高,拉低平均,可成人活到50的也有。可战争瘟疫一波,壮年男的死一大片,早婚防断代。

黄帝内经理论上女14男16发育完,可实践里,营养差,女的13岁就来潮了。汉代墓葬显示,女的骨龄发育早,早婚生理上凑合。

三大原因加起来,古人婚姻观就成型了。现代一夫一妻,晚婚晚育,古人羡慕不来。搁他们,娶年轻媳妇是活下去的法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历史   古代   现实   男子   原因   少女   喜欢   古人   人口   婚龄   黄帝内经   汉朝   媳妇   乾隆   宋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