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清政府虽然腐朽不堪,但在日本依然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当时的中国公民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续都可以进入日本,不管他属于什么民族,不管他的政治信仰,也不管他的身份地位。
换句话说,只要能到日本,就不用办护照,也不用办登记,哪怕是找条小船划过去,那也能在日本生活。
这也是为何清末的革命者在国内遭遇牢狱之灾或生命之忧时,往往会东渡的原因所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中国人都能一直呆在日本,因为清政府只要向日本提出某个人是革命分子,那么日本就不会接纳他,即便已经在日本的也会遭到驱逐。
蒋介石的第一次东渡日本就遭到了日本的驱逐,后来他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再次被选拔东渡日本留学,便没有后顾之忧进入东京振武学校研习军事。
1910年,蒋介石在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后进入日本陆军见习,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喂马,这段经历也成了蒋介石一生中很少提及的往事。
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在清政府面前一直以小弟自居,对于清廷的要求自然不敢拒绝。
1900年,应清政府培养新军之命,需要将陆军留学生送去日本深造镀金,日本政府便专门为中国陆军留学生开办了一所预科军事学校——成城学校。
1903年,成城学校改名为东京振武学院,隶属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
早期学制为一年零三个月,后来逐渐延长至三年。
1908年,蒋介石进入东京振武学院学习,此时的他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抱负,更没有想着以后能成为叱咤风云的独裁者。
按照预科学校的要求,学生毕业之后,必须下放到部队见习,而后才能正式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
说白了,预科学校只是一块敲门砖,能学到的军事本领并不多,从后来蒋介石打仗的军事能力来看,其实也验证了这点。
可能有小伙伴们会有所疑问,蒋介石不是要去正规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吗,他难道在这所学校里也没能增长军事本领?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蒋介石的最高学历就是日本东京振武学校预科,他根本没有在陆军士官学校混到毕业。
1910年冬天,蒋介石从东京振武学校毕业,没有例外,他也要下日本陆军底层见习。
蒋介石被分配到了日本陆军驻扎在高田的野战炮兵第十三师第十九联队,队长是日奉大佐,他们俩的顶头上司则是日本有名的大胡子将军长冈外史。
蒋介石在这个军队中实习,并没有受到格外的重视,反而和所有的见习士兵一样,整日里所做的工作都是苦活累活,相当于军队中的奴仆和杂役。
而蒋介石被分配到的工作就是喂马。
很显然,这份工作并不光彩,极其要面子的蒋介石自然不会向旁人炫耀,所以,他很少提及在日本陆军中见习的这段往事。
或许正是由于这段极其屈辱的经历,让蒋介石的性格更加偏激和猜忌,这则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
想想也是,在蒋介石的潜意识里,小时候受过的屈辱,在长大的时候要在别人身上找回来,这样才能让他心理更加好受。
整日里干着喂马之类杂役的活,蒋介石在日本长官的眼中自然没有什么份量。
吃不了多少苦的蒋介石,想要逃离,更对陆军士官学校没有了任何向往。
当蒋介石在第十九联队艰难度日时,孙中山在华南各地进行了不少于7次的革命尝试,不过都以失败告终。
蒋介石多次写信给孙中山要求立即参与革命,但都被孙中山拒绝了,在孙中山看来,一个不能吃苦的革命者,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革命者。
蒋介石无奈只能继续在日本军队中喂马、当杂役,甚至还要饱受长官的欺凌,只是不知道蒋介石的惧日心理是不是从这时候开始就已经形成了。
长冈外史对蒋介石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后来等到蒋介石北伐成功后,还专门去了一趟日本,在长冈外史和日奉大佐面前耀武扬威了一把,只是这又有什么用呢?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中原大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蒋介石听闻之后,立即从日本返回上海投身其中,终于摆脱了那段他不愿意提及的黑暗日子。
只是蒋介石带给中国民众的黑暗日子,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蒋介石传》、《蒋介石全记录》等。
(图网,侵删)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