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印巴因为领土纠纷,已经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才明白毛主席的决策有多么的英明!
1960年3月25日,中国登山队在2个月时间内,无数次挑战“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失败,正当大家准备放弃时,周总理发来一条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攀登顶峰!
彼时,中国正面临一场边境谈判。
周总理能言善辩,却被对方一个问题怼的无法反驳:珠穆朗玛峰的名字和高度,都是他国定的,中国人连峰顶都没登上过,凭什么说是你们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以一种全新的面貌与周围的邻国重新缔结关系,可在中国遭受战乱的那些年,周围的邻居们没少趁人之危。
在友好结交前,中国必须处理一个更棘手的问题。
那就是边境领土的重新划分,尤其是和中国领土模糊不清的邻国。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对西藏区群众以及尼泊尔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谁也不愿意放弃珠穆朗玛峰,谁都想占据这座神圣的高峰。
中国人称呼其名字“珠穆朗玛”,是从藏语中翻译过来,有女神、第三的意思,也就是“第三圣母”。而尼泊尔也有对它的称呼“萨伽玛塔”,意思是高达天庭的山峰。
为什么两国都认为,珠穆朗玛峰是自己的呢?
珠穆朗玛峰的南部在尼泊尔境内,北部在西藏地区,看似是天山的归属问题,更重要的是领土和国力的较量。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我国不愿意和尼泊尔交恶,可又不愿意放弃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
稍有不慎,两国就会陷入对立的局面,这该怎么办呢?
毛主席对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十分注重,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不引起更多的矛盾,他快刀斩乱麻,直接敲定了“珠穆朗玛峰”的问题。
1960年3月18日,毛主席与周总理、陈毅等聚集在一起,商议了与尼泊尔的珠峰争议问题。
当晚,就得出了一个答案。
也就是那天晚上,毛主席接见了泊尔代表团,主要代表是柯伊拉腊。
柯伊拉腊其实也明白,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著名高峰,本就存在争议,哪怕是完全不挨着的西方,对这座世界最高峰也有一丝觊觎之心,还给它起了一个西方名字“额菲尔士”。
毛主席没有就归属争论,而是说:“我们要得到你们的友谊,你们也要得到我们的友谊,这是问题的中心,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
在领土纠纷上,似乎从未有人从友谊方面出发。
友谊是什么?那必然不会因为领土产生争端,也就是说,不管结局如何,我们的友谊是最基本的,无法改变。
柯伊拉腊
原先柯伊拉腊提出:只要爬珠穆朗玛峰,就要拿尼泊尔签证。
可这不就变相承认,珠穆朗玛峰是尼泊尔的了吗?
只有踏上他国的土地,才需要拿他国的签证,柯伊拉腊的小算盘打的不要太好。
对于尼泊尔种无理的要求,毛主席以一句“长期的习惯是,从西藏爬山,就得有西藏地方的许可”怼了回去。
尼泊尔大气都不敢出一个,毕竟中国再怎么“新”,那也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大国,尼泊尔可望不可即。
毛主席的建议是:“南边归你们,北边归我们,顶峰也是一半一半,如果解决不了,拖一拖也好”。如果中方有人从尼泊尔那边爬山,会通知尼泊尔,反之亦是如此。
为了两国的友谊,毛主席甚至要给珠穆朗玛峰改名“中尼友谊峰’”。
这已经是中国很大的诚意了,尼泊尔依旧不满。
3月的这次会谈,并没有成功解决问题。
在珠穆朗玛峰的领土纠纷上,西方一直在造谣中国企图以国际势力占领山峰,4月份周总理前往尼泊尔,直接进行了辟谣,并表示中国一直秉着公平划分的。
公平划分,已经是最好的一种办法。
但周总理来尼泊尔这一趟,不仅仅是为了珠穆朗玛峰的领土纠纷问题,还是为了中尼两国的友谊而来。
西方也十分关注中尼的领土分配问题,并企图在上面做文章。
美国《时代》杂志和《生活》杂志的记者,在访问周总理时问到了关于“埃佛勃斯峰”(珠峰)是否平分,尼泊尔是否同意?
虽然这是事实,但周总理很不喜欢他这个说法。
他回应记者:“无所谓平分,中尼还会继续商议,这个山峰是把我们两个联接在一起,不是你所想的将我们分开。”
丹增·诺尔盖
可周总理的示好,没有打动当时的尼泊尔政府。
他们问出了一个令周总理无法反驳的问题:第一个登上去的是尼泊尔人, 中方连登顶都没有,凭什么说将“萨伽玛塔”平分?
原来,第一个被记录登顶的人,是丹增·诺尔盖。
他在1953年以向导的身份,登顶珠穆朗玛峰。此后,英国和瑞士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边,登顶珠峰。
可是,在西藏的北边却始终无人登上世界巅峰。
为了拿到主动权,毛主席立即做出指示,必须登顶珠穆朗玛峰。
尼泊尔政府也同意了,他们认为没人能在北边登顶。
相比南边,珠穆朗玛峰的北边坡度更加陡峭、温度更低、环境更恶劣,且从6500米往上,中间甚至冰裂缝,以及将近70°、长达数百米的陡坡。
可所有人都低估了中国人的毅力,就如同西方认为中国不敢出兵朝鲜,更打不过17国联军,中国人再次创造了奇迹。
1965年5月24日,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许竞、藏族队员贡布。
五个人组成登山小队,开始对珠穆朗玛峰的征服。
许竞身为副队长,一直负责开路,在8500米的高度时,因为消耗了太多体力被留下。
屈银华成为新的开路先锋,他们面对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六七十度的陡峭悬崖,为了过去,刘连满冒险用身体搭建“人梯”,脱掉登山靴,踩着战友的肩膀上去。
(右起)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
4个人抓紧每一分一秒,日夜不停的往山顶去。
8700米处是,刘连满多次跌倒,队友们给他留了一瓶氧气,继续朝着山顶出发。
此时他们不是登山爱好者,是为了国家而奋斗的勇士。
抵达8830米处时,他们的氧气也用完了,没有回头,继续往上走。
在环境恶劣,空气稀薄,零下30度的严寒中,3个人挑战了人类生命的迹象,在5月25日凌晨4点20分,登顶了!
中国人创造了奇迹,尼泊尔也没办法以此为理由,中国也趁热打铁和尼泊尔进行再次协商。
10月时,在毛主席的关怀和指导下,领土问题马上要协商完了。
可偏偏又碰上了尼国内发生政变,柯伊拉腊内阁被解散,国王直接执政。好在尼泊尔国王对毛主席的指导并没有意见。
1961年,关于“珠峰”归属问题上,中尼两国达成协议。
毛主席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将棘手的领土问题成功解决,不仅使得双方都满意,还让西方借机挑拨中尼关系作为“侵略”借口的计划流产。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