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取得意外收获,美国各州独立自主,绕开特朗普和中国打交道

11月5日,一组来自美国地方政府的官员出现在上海的进博会现场,当前白宫对中国仍然态度强硬,特朗普政府延续了其一贯的外交风格。

但美国地方层面却悄然开启了另一种姿态,主动找上中国谈合作,绕开联邦政府,走出一条“自己和中国打交道”的路子。

这个变化出现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让人一时难以判断这到底是个偶发现象,还是一种逐渐成型的趋势。

地方政府为经济“自救”

特朗普动辄挥舞关税大棒,说要“让制造业回流”,说要“脱钩断链”,但最先感受到冲击的,却不是对手,而是自家州里的企业和工人。

过去几年,美国联邦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持续走强硬路线,尤其是针对关键领域的限制措施,直接把很多地方产业推向了困境。

各州的经济结构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中国市场太大,真的放不下。

以华盛顿州为例,这里有航空工业,也有大量农产品出口,这类产业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尤其是对中国的订单。

而一旦联邦政策让中美贸易关系卡壳,首先遭殃的就是这些地方企业。

今年进博会上,华盛顿州商务厅的代表再次出现在中国,这并不令人惊讶,他们来得很直接,愿意合作,希望继续做生意。

类似的声音,也出现在俄勒冈、加州、伊利诺伊等地,这些州近年来一直在积极维护与中国的经贸联系。

在他们看来,搞政治对抗可以是联邦的事,但经济发展、就业稳定是本州选民天天关心的现实问题,该谈合作就得谈,不能什么都等白宫拍板。

于是,越来越多的州政府开始独立行动,主动联系中国,安排访问,这些地方官员的动机很简单,他们需要向选民交代,也要对本地经济负责。

如果谁能帮他们保住投资、保住订单、保住岗位,那就是值得合作的伙伴,在现实利益面前,他们不愿意被华盛顿的对抗节奏裹挟。

州级交往撑起中美关系“缓冲带”

联邦政府的对华政策越来越像一场“高空走钢丝”,说得响,动作猛,但落地难。

不少政策一出台就引发市场动荡、产业链波动,而真正能够执行到底的却寥寥无几,相较之下美国地方政府的做法虽不高调,但更为务实。

今年进博会上,地方官员们接受采访时频繁提到一个词,可预测。

这其实不是对中国的诉求,而是对联邦政府表达的一种不信任,过去几年,特朗普政府在对华事务上的反复操作,已经让很多企业和地方政府吃尽了苦头。

今天说要制裁,明天又说可以谈判,后天又翻脸关税加码,这种反复无常的政策走向,让合作方无所适从。

而地方政府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更多聚焦在具体项目上,比如10月份的时候俄勒冈州与中方进行了洽谈,而这种方式能实实在在推动交流。

更重要的是,它避开了联邦层面的政治杂音,把中美关系拉回到以利益为基础的接触轨道上,这类地方合作虽然层级不高,但却具有战略意义。

一来可以稳定与美国社会层面的基本联系;二来,在联邦政策恶化的背景下,这些合作可以起到“稳住局部、缓解全局”的作用。

地方项目可能不能决定中美关系的走向,但它们确实能提供更多选项和回旋空间。

而对于美国地方政府来说,这种“自建通道”的做法,是对联邦政策不确定性的现实回应。他们并不是要挑战中央权威,而是在力求为本州争取更多确定性,他们要的是发展,而不是斗争。

地方“破圈”成对华新通道

美国一直强调联邦政府统一对外,但事实上,美利坚的政治结构从来就不是“一言堂”。

州权与中央的博弈是写在宪法里的现实,而在对华关系这件事上,这种矛盾正在变得更加明显。

联邦政府看的是全局战略,考虑的是技术竞争、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冲突,这些目标本身并无问题,但它们往往忽视了地方层面的经济实际。

加州就是个典型例子,作为全美经济总量最大的州,加州多年来与中国建立了稳定的经贸合作框架,不仅涉及商品贸易,还涵盖了绿色能源、高科技等多个领域。

州长纽森在多个公开场合都表达过对特朗普的抨击,他并没有隐藏自己的意图,中国是不可回避的合作对象。

有趣的是,纽森本身也被认为是下一届总统选举的潜在竞争者,这说明在美国政治圈内,对华政策已经成为一种“分水岭”。

有人强调对抗,有人主张接触,这不再是外交技术层面的争议,而是一场深层次的路线之争。

州长们的做法,说到底是另一种“选民政治”,他们看重的是本地产业的生存状况,是选区的就业数据,是企业家和工会的支持度。

这些现实利益与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存在天然的张力,而这种张力,不是操纵,只要地方愿意合作,中国就愿意接住这个“橄榄枝”。

这种局面,对中美两国来说,都是一种新的互动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外交通道,变成了多层次、多路径的交流结构。

虽然更复杂,但也更灵活,在联邦层面对抗持续的背景下,地方层面的合作就显得尤为珍贵。

结语

美国地方政府与中国的直接互动,并不是对抗的对抗,而是一种现实主义的选择。

他们没有高调宣称要改变联邦政策,但他们用行动表明,地方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也可以有自己的出路。

对中国而言,这样的“意外收获”虽然不能替代对联邦层面政策的应对,但至少能提供一个缓冲区,一些合作的空间。

中美关系未来如何发展,还要看更大的势能和更深的博弈,但至少现在,有些州还愿意谈,有些人还愿意来,这就是现实政治中的“积极信号”。

参考资料

「“近”观进博」美国华盛顿州商务厅厅长:中国伙伴对我们非常友好,希望能给我们更多勇气 球时报 2025-11-0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财经   中国   独立自主   美国   意外   地方   层面   联邦政府   联邦   政策   地方政府   华盛顿州   中美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