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一边靠popop足金系列闯进老铺黄金的地盘,一边又因labubu二手价暴跌拖累股价,最近的操作让不少人看不懂。
有人觉得它是“两边不讨好”,也有人认为这是长期布局的必经之路,咱们不妨好好掰扯掰扯这些争议。
或许有人会说,泡泡玛特做足金产品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老铺黄金走的是奢侈品路子,靠工艺和品牌溢价吸引高净值用户,而泡泡玛特就懂玩IP,两者根本不是一个赛道,这步棋纯属瞎折腾。
从别得方向来看,这话好像有点道理,老铺黄金的客群早就习惯了“奢侈品级”的体验,对工艺细节、品牌调性要求极高,而泡泡玛特的核心用户原本是为IP买单的年轻人,突然跨界做足金,看似跨度太大。
但仔细看就知道,两者其实有重叠的核心:都靠“超出黄金本身的溢价”赚钱,而且用户都是高净值女性。
泡泡玛特没傻到直接跟老铺黄金拼奢侈品定位,而是用BabyMolly、SKULLPANDA这些核心IP做差异化,还砸了高价值门店和装修资源,本质是想把“IP粉丝”转化成“珠宝消费者”,不是硬抢老铺的用户,而是挖掘自己IP里的潜在客群。
还有人可能觉得,labubu二手价从600元跌到133元,黄牛抛售、粉丝吐槽,这分明是把IP的“保值光环”砸了,对泡泡玛特来说是致命伤,怎么能说“长期有利”?
短期看,不管是囤积的黄牛还是忠实粉丝,都因为价格暴跌受了影响,甚至对品牌产生不满,资本市场也跟着慌了,股价跌了15.74%。
之前labubu火的时候,黄牛能把价格炒到1.5-3倍,中间商赚了大头,普通粉丝想买却买不起,反而限制了IP的传播。
要知道,labubu当初能全球出圈,靠的是BLACKPINK成员、NBA球星带它“刷存在感”的流通性,不是靠二手市场的保值力。
现在泡泡玛特增加产能、补货,看似让二手价崩了,其实是打散了黄牛垄断的生态,让更多人能平价买到labubu,反而能让IP重新回归广域传播的本质。
对IP公司来说,依赖单一IP的保值力才是真危险,迪士尼靠的是不断出新IP,泡泡玛特现在做的,不过是在避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或许还有人会质疑,popop没提振股价,labubu又掉链子,泡泡玛特的双线作战已经显露出疲态,是不是战略失误?
毕竟从数据看,popop6月才开首店,9月才出足金系列,到现在也没看到明显的业绩拉动;labubu的调整又让股价跌了不少,怎么看都像两头不沾好。
但咱们得客观看:股价下跌的核心是资本市场“信心重估”,之前大家都把宝押在labubu上,现在labubu二手价波动,自然会慌。
但popop是“公司级新项目”,新业务从启动到起量本来就需要时间,6月开店、9月推新品,满打满算才3个月,不能指望它立刻救场。
而且泡泡玛特的多IP策略也没停,所有IP每年保持2-4次上新,就是在孵化下一个“labubu级”的潜力股。
短期股价波动不代表战略错了,更像是调整期的阵痛,从依赖单一IP的爆品模式,转向多IP+新业务的稳健模式,必然要经历这样的阶段。
其实说到底,泡泡玛特现在的纠结,本质是从靠IP保值赚快钱到靠IP流通和新业务赚长久钱的转型。
labubu二手价暴跌是短期代价,但换来了IP的去黄牛化”和流通性回归,popop跨界足金是冒险,但打开了IP+珠宝的新空间。
对它来说,关键不是现在能不能双线赢,而是能不能扛过短期阵痛:一方面把多IP孵化做扎实,别再依赖单一IP,另一方面让popop慢慢跑通IP+珠宝的逻辑,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如果能做到这两点,现在的争议,或许会成为未来的“远见”。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