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鸭发现外卖大战真“熄火”了。
一杯免费奶茶都没喝到……
鸭打开外卖App的就立刻感受到了变化,曾经铺天盖地的“0元购”广告变少了,0元奶茶也很难再领到。
取而代之的是条件苛刻的优惠券。
优惠券要么变成限时的券,比如早餐券或者夜宵券。要么就是优惠力度变小。从,满25元减20元,变成满20元减10元。
而有些平台的优惠券是满6减5、满15减10,看似美好,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点两杯蜜雪冰城,用券后加上打包费还要支付十几元。只想点一杯也不行,因为人有起送价。
免费奶茶没了的最直接原因可能是,7月18日晚,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补贴大战,其实是一场没有赢家的“烧钱游戏”。
要理解“免费奶茶没了”的深层原因,我们不得不回溯到这场旷日持久的外卖“补贴大战”。
这并非新鲜事,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再到如今的外卖,互联网巨头们为了抢占市场,惯用的伎俩就是“烧钱”。通过巨额补贴,迅速吸引用户,挤压竞争对手,最终形成垄断,再收割市场。
在外卖领域,三巨头鼎立,为了争夺用户和商家,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各种知名品牌纷纷加入战局,一杯杯原价十几二十元的奶茶,在补贴之下,变成了1.68元,甚至直接“0元”。
那段时间,外卖小哥们忙得脚不沾地,奶茶店里排起了长龙,甚至有门店因为订单量暴涨而不得不提前闭店。
消费者们乐此不疲地“薅羊毛”,朋友圈里晒单成了潮流,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免费奶茶”的狂欢中。数据显示,各平台对外卖的补贴像是在“撒钱”!
然而,这场看似热闹的狂欢,却是一场没有赢家的“烧钱游戏”。
对于平台而言,巨额补贴带来了用户量的短期暴涨,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价格敏感”的基础之上,一旦补贴停止,用户留存率就会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这种“烧钱”模式,让平台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资本市场也开始对其盈利能力产生质疑。
对于商家而言,虽然订单量暴涨,但利润却被严重挤压。有媒体报道,一杯原价19元的奶茶,商家到手可能只有5.99元,甚至更低。这意味着,商家在为平台“引流”的同时,却在“赔本赚吆喝”。
更糟糕的是,为了应对暴涨的订单,商家不得不增加人手、延长营业时间,导致员工过于疲惫,甚至出现大量奶茶无人认领的浪费现象。
对于外卖小哥而言,订单量虽然增加了,但配送费却可能被平台压低,工作强度也随之增大,身心俱疲。
而对于消费者,习惯了“0元购”的他们,一旦补贴停止,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甚至对平台产生不满,从而转向其他平台或回归线下消费。
互联网平台习惯用“以亏损换市场”的模式,不仅扭曲了市场信号,也透支了行业的未来。平台回归理性竞争,将重心从“烧钱”转向“服务”,从“流量”转向“留量”,从“短期利益”转向“长期发展”。
商家冲单量,平台卷流量,骑手要稳钱,买家专盯羊毛薅。
十年前的外卖大战,最终是百度外卖出局。
这一次的外卖大战,谁会最先出局呢?还是三方达成一个微妙的平衡?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