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家中总会上演几场「情绪风暴」,让家长们疲惫不堪,急需找到能有效应对孩子情绪爆发的方法。
真正有效的情绪教育,始于帮孩子建立对情绪的认知系统。
孩子的情绪稳定是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不仅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还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情绪管理的能力呢?
今天就来看看天津广开中心镦镦的(化名)的成长故事,一起看看竞思是如何认知情绪重构让孩子打破情绪枷锁,激活内在掌控力。
学员的蜕变
学员镦镦是个特别招人喜欢的小男孩。
小小的他,小脑袋里总有各种天马星空的想法,在生活中都像个小太阳似的把温暖传给身边每个人。
生活中的镦镦做什么都特别认真,就连特别细微的小事都能被他的仔细照顾到。
本就心思细腻的镦镦,在踏进幼儿园后,却像突然掉进了冰窟窿。
原本开开心心去上学的小家伙,慢慢发现幼儿园和想象中不一样——老师有时候会板着脸,说话声音很大;小朋友不听话时,老师会皱着眉头批评。
这些大人看来平常的小事,却像小石头一样压得镦镦喘不过气。
渐渐地,那个爱说爱笑的小男孩变了,甚至现在一听到"幼儿园"三个字都感到厌恶,性格也变得越来越自卑、怯弱。
往日的困境:
在参加训练前,镦镦的情况已经不太对了。
不只是像小动作多、坐不住这些看得见的——他连听到"老师""幼儿园""学习"这些词,都会立马皱起眉头,身子往后缩,像被什么扎了一下似的。
遇到需要动脑筋的事,总是不敢往前,像只缩在壳里的小蜗牛,小眼神空空的,像在云里雾里飘着。
在需要主动参与的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退缩倾向,在数感方面也是基础数字符号处理能力显著弱于同龄儿童。
语言理解与执行功能薄弱:在接收口头指令时,表现出信息加工效率低下,叙事性语言理解中,对因果关系、时间顺序的等方面也是提取能力不足。
注意力与执行功能的稳定性欠佳,呈现"情境依赖性"特征。
常规任务中,会出现明显的执行阻滞,伴随工作记忆负荷过载的迹象,用脑状态也是时好时坏。
训练方法:竞思情绪认知重构训练
针对学员压力阈值较低、情绪调节能力发展滞后的特点,老师采取多模态干预策略,结合神经科学与发展情绪管理课程进行系统调整。
在脑电的训练中,通过阶梯式难度递增,在安全区-挑战区的平衡中构建"专注-成就"的正向循环,逐步提升自我效能感。
针对情绪发育滞后、情绪表达障碍、情绪调节困难三大核心问题,实施结构化情绪训练课程:
课程强调情绪智力的动态发展模型,通过"识别-协调-引导"三阶段,系统提升学员情绪粒度与情绪调节效能。
家庭辅助方面,实施行为强化技术,使用配合度提升、自信心建构、正向引导强化等方法,达到"专业干预-家庭延伸"的闭环设计。
训练效果迁移至日常生活场景,构建稳定的情绪调节支持系统。
由神经可塑性训练提升专注力和压力耐受阈值,借助情绪能力发展模型构建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最终实现从"情绪被动反应"到"情绪主动管理"的质性转变。
惊喜的成长:
经过5个月的系统性训练,镦镦在神经反馈训练中展现出显著的进步,具体表现为多维度能力的质性提升:
1. 脑功能优化与注意力重构
通过阶段式神经反馈训练,其比值逐步趋近同龄儿童基准水平。
行为观察显示:非自主性小动作频率下降,持续注意时长从初始几分钟都坚持不了,到现在能够专注几十分钟以上,任务执行中的"空白走神"状也得到了减少,高效用脑时间占比提升了不少,摆脱训练初期的认知混沌状态。
2. 心理创伤修复与情绪重构
竞思情绪重构课程还有效修复了其幼儿园阶段形成的负面情绪图式:
3. 认知能力跨越式发展
通过工作记忆训练与数感建构课程,其认知加工能力实现关键突破:
标志着其心理韧性发展与认知能力提升已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竞思:让聪明的孩子更专注
竞思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是一项基于神经科学原理的非侵入式干预技术,其核心优势在于构建了多维能力发展体系——除注意力执行功能强化外。
更通过精准定位情绪相关脑电频段的靶向训练,同步提升情绪调节效能、自我调控能力等关键神经认知维度,实现儿童心的综合性发展。
该技术遵循循证医学框架,以实时脑电图(EEG)监测为基础,通过动态反馈机制引导孩子主动调控脑功能活动。其作用原理可拆解为三个层面:
1.神经环路调控:针对前额叶皮层与边缘系统的神经连接进行优化,增强认知-情绪的交互作用;
2.生物反馈技术融合:结合呼吸节律调控、引导想象及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模块,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平衡,降低应激反应;
3.脑电活动重塑:通过训练特定情绪点位,帮助孩子学会自主调整脑电模式,从而更高效地管理情绪与思维。
竞思情绪认知重构训练:提升孩子掌控能力
竞思老师面对孩子的情绪发泄,不采取压制的方式,而是采用三阶段的处理方法。
1.初期冷处理:孩子情绪最激烈时,避免强行压制或说教。此时孩子大脑处于“情绪优先”模式,理性沟通难以生效,需暂时给予安全空间,让其情绪自然降温。
解释:儿童大脑前额叶(负责理性控制)尚未发育完全,情绪激动时易被杏仁核(情绪中枢)“接管”,冷处理可避免刺激升级。
2.中期疏导沟通:待孩子情绪稍平稳后,通过共情帮助其识别并表达情绪,而非否定感受。
解释:此阶段重点是将模糊的“身体难受”转化为具体情绪词汇,帮助孩子建立情绪认知能力。
3.后期语言引导:情绪完全平复后,鼓励孩子用语言描述事件经过和感受,而非通过哭闹或攻击行为表达需求。
解释:长期引导可强化孩子用理性方式替代情绪化反应的习惯,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情绪管理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针对儿童情绪管理板块分为:觉察情绪、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积极的教育环节。
针对青少年的情绪管理板块分为:逆反心理与管理方法、自卑心理及其管理、犹豫情绪以及疏导方法、青春期暴力倾向及解决办法。
儿童情绪管理需以“建立认知基础”为主(如认识情绪、表达感受),而青少年则需转向“提升调节能力”(如应对复杂情绪、自主解决问题)。
分阶段干预既符合大脑发育规律(儿童依赖外部引导,青少年逐步内化能力),也能针对性解决不同年龄段的情绪痛点。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