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识别文物还能即时翻译,西安大学生研发AR智能眼镜

2025年,智能眼镜的风吹了起来。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AI眼镜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新宠,正逐渐从“小众尝鲜”走向“大众普及”。这不,西安外国语大学学子陈贺天团队自主研发出“灵境”AR智能眼镜,主要为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提供服务。

>>研发成果

能够以毫秒级的速度识别文物

这款智能眼镜融合了“AR+AI+5G”技术,能够以毫秒级的速度识别文物,提供文物基本信息并播放AR动画,让文物活起来,识别准确率高达98%。在语言交流方面,它支持多种主流语言的实时互译,让中国文化的魅力得以穿越语言屏障,传递出去。

据了解,AR眼镜的显示亮度是一大难点,市面上的产品往往选择使用昂贵的二维扩瞳光波导技术,而陈贺天的团队为了控制这款智能眼镜的预算,选择了自研轻量化光学镜片,在保留比一维扩瞳更高能效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据了解,这款眼镜主要是为在中国旅行的外国人研发的,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外国友人在语言翻译、文化理解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使用这款眼镜后,就像有了一个旅游助手,帮助翻译文物、提供餐饮信息、提供导航信息。


>>记者体验

眼前出现一行行滚动播放的英文

这款智能眼镜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呢?7月7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来到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校区,体验了这款智能眼镜。

眼镜呈浅蓝色,非常轻巧,有开关键、微型摄像头、充电口。眼镜研发团队主创陈贺天同学是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日语系大三学生,在陈贺天的操作指引下,记者开始了体验。

戴上眼镜后,先打开开关按键,陈贺天在手机APP上点开准备好的文物识别案例。记者看到,眼前出现一行行滚动播放的英文介绍,字体是绿色的,从视觉体验来看,英文在几米开外,整体阅读感受比较舒适。

“显示亮度我们都经过了专业的测试,在眼睛舒适的范围。”陈贺天介绍,实测也不会视觉疲劳,“除非连续看字幕1个半小时,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据了解,陈贺天团队“启术工作室”2021年创立,算上他自己,成员共有7人,另外6位同学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7位同学志同道合,痴迷人工智能,醉心于大数据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他们对这款眼镜的希冀是:成为每个游客中国行的必然选择。


>>专访问答

除了核心功能,还有“多语种应急服务系统”

华商报:这款眼镜核心功能有哪些?

陈贺天:主要有3个,一个是针对文物景观的介绍。通过眼镜搭载的微型摄像头对文物或名胜古迹进行扫描识别,匹配数据库内容后,以字幕的形式为使用者提供翻译讲解。第二个是具有探店属性的美食推荐。餐厅都是我们线下探过店的,眼镜会把餐厅信息呈现在使用者眼前。第三个是导航功能,旅游路线功能。这些功能实现的前提是我们备好的数据库,文物信息我们会从大数据获取,美食信息是从探店结果而来。

我们的产品服务非常垂直,主要是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他们来到了一个陌生的、语言不通的国家,想要获取信息或者求助比较困难。除了上述3个核心服务,我们还有“多语种应急服务系统”。在高校,你都可以找到说着一口流利外语的学生;在景区,工作人员可能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外语交流,但是来到那些老字号餐厅或者藏在街头巷尾的小店,店员不一定会用外语沟通。这时,游客启用应急服务系统,按住开关键,说“help”,后台就会提供翻译沟通服务。这个需要在APP上先购买包月服务,价格比较亲民。

眼镜翻译支持中文、英文、日文、韩文等

华商报:这款智能眼镜能完成多少种语言的翻译工作?有什么特别之处?

陈贺天:目前眼镜支持中文、英文、日文、韩文、西班牙语、荷兰语、法语和希伯来语。这款眼镜在镜片的选择上也与众不同。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眼镜一般成本高昂,我们团队希望这款智能眼镜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因此,使用了光波导镜片,这种镜片要优于初代一维扩瞳技术,同时也有效压缩了成本。目前,市场定价能够控制在千元以下,算是非常亲民了。至于扩瞳技术,其实是AR的技术核心之一,就是将微型显示器的图像高效放大并投射到人眼视网膜,同时扩大眼动范围。比较通俗的理解,就是借助一些媒介,改变光传递到视网膜上的方式,从而扩大人眼接受光线的范围,这就好像狭窄缝隙和全景天窗的区别。

华商报:作为在校大学生,研发这款智能眼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陈贺天:学校非常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力所能及为我们提供便利条件,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投入付出。资金、实验室使用都是挺大的困难,不过好在我在大学期间创业赚了一点钱,全部投入到这个项目了,实验室我们积极联系,幸运的是,得到了北京大学相关实验室的支持。目前,我们这个项目正在代表学校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智能眼镜将承担多种“显示功能”

华商报:这款智能眼镜进入市场了吗?智能眼镜行业目前处于什么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陈贺天:目前还没有进入市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整体来说,智能眼镜行业正在兴起,但是个人订单并不多,一些大企业推出的智能眼镜,买主多为团体单位。我个人很看好智能眼镜的未来,除了翻译问答功能,还会有接听电话、上网功能、看电影追剧等,智能手机有可能将变成一个“智能盒子”,显示功能则由智能眼镜承担。另外,在教学领域,它也可能会成为有力帮手,可以解放老师、开拓新教学模式,老师将课堂内容上传至眼镜终端,学生通过智能眼镜就能清晰地看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课件了。

华商报:智能眼镜上内置微型摄像头,拍摄功能会不会被滥用?如何规避伦理风险?

陈贺天:我一直认为,科技是无所不能的,但必须是在人类的控制之下使用,否则就会带来灾难。对于我们来说,科技更应该扮演一个助手的角色。这款智能眼镜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后台对拍摄场景是有严格限制的,只能针对开放区域进行拍摄,且仅有扫描设别功能,比如景区里的文物。所以,不会出现隐私被泄露的情况。


>>了解一下

网购平台上智能眼镜价格在1000-2000元之间

据了解,目前,智能眼镜产品包括AI音频眼镜、AR智能眼镜、拍摄型智能眼镜等。

7月8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在网购平台查询了“智能眼镜”,发现华为、小米、雷鸟等有销售,价格一般在1000-2000元之间。根据出售信息描述,不同款式的智能眼镜功能不同,总体来讲,有翻译、音乐播放、接打电话、蓝牙耳机、健康监测、智慧播报提示、3D观影播放器、运动拍摄等功能。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实习生 余卓洋 任婷/文图 编辑 李婧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 029-8888 000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数码   西安   文物   眼镜   智能   大学生   功能   英文   语言   团队   游客   波导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