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这可能是未来10年最大的生意机会

上周四,美团在上海举办了2025服务零售产业大会。大会现场,来了不少从事服务业的商家。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也做了发言。

我也特别关注这场大会。

不仅是因为多年以来,我和美团的伙伴有过不少的交流。更是因为,我一直特别关心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在2023年的“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上,我也专门用了一个模块,来讲“服务崛起”的事儿。

而美团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和服务业站在一起。所以,我也相信,关于中国服务业,美团一定会有很多独特的思考。

于是,大会刚一结束,我就找了个机会,向美团的伙伴,以及几位从业的创业者请教。你们这几年,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哪些独特的经营智慧,是可以分享的?一番请教之后,我有两种强烈的感受。

敬佩。和振奋。

这些创业者的智慧,让我敬佩。美团的一些观察,让我振奋。尤其是在听到他们说,“服务零售,可能会是未来10年最大的生意机会”的时候。

所以今天,我也想试着把我的收获,分享给你。


最大的生意机会

为什么说,服务零售,可能会是未来10年最大的生意机会?

和你分享几组数据和视角。

首先,是它的规模。

服务,是一个高达7万亿人民币的市场。而且,在过去的3年里,还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比GDP的增速要快。这是一个巨大且确定性增长的赛道。

其次,是它的驱动力。

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服务消费就会进入高速增长期。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就已经超过了1万美元。这就意味着,我们其实已经迈过了服务业爆发式增长的门槛。

而且,商品消费,比如你家里的冰箱、电视、汽车,可能好几年才会换一次。但人们对于快乐、便利、健康、自我提升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这种源自人性的底层需求,会让服务消费的需求,深不可测。

另外,它也有社会价值。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随着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吸纳就业的能力,其实是在下降的。而服务业,是巨大的就业“容纳器”。我们的数据显示,光是按摩足疗、美发、美甲这几个行业,就容纳了超过1300万的手艺人。这背后,是1300万个家庭的生计。是万家灯火。

所以,无论是从市场规模、需求驱动,还是社会价值来看,服务零售,都确实称得上是“未来10年最大的生意机会”。

但是,看见机会,和抓住机会,是两回事。

想要抓住机会,创业者们还得先克服服务业天然存在的,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叫“非标之痛”。

服务,最终是由“人”来提供的。这就意味着,最终的服务质量,天然就难以标准化。700万个足疗技师,就会有700万种手法。所以,虽然有无数的选择,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极高。这家店靠不靠谱?进去会不会被坑?这次的服务,和上次的好评说的是一回事吗?信任,成了一件奢侈品。

第二座大山,叫“在场之痛”。

商品,可以提前生产,异地消费。但服务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往往需要同步、同地发生。理发师必须在你面前,才能给你理发。所以,服务业的门店,一般需要开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而人流量,就意味着高昂的租金。这笔租金,本质上是你为“地理位置”这个流量入口,所支付的“流量税”。

第三座大山,叫“即时之痛”。

商品,可以有库存。这周卖不掉的手机,下周还能卖。但服务,是没有库存的。理发师这个小时闲着,那这个小时的“产能”就永远作废了,没有“存到明天再用”的说法。酒店的房间,没卖出去就是没卖出去,没有“挪到明晚去卖”的说法。

一直以来,这三座大山,死死地压住了大量的服务业创业者。

他们可能也看见了机会。但因为这三座大山,他们很难抓住机会。

那,怎么办?怎么克服?

这样。我先给你讲三个故事。

足疗店,也有深刻的商业逻辑

经营一家足疗店,到底能有多难?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经营连锁足疗品牌的老姚(化名)。

老姚说,我给你算一笔账,你就明白了。

以我们在上海的一家典型的“楼中店”为例。我们的楼中店,开在一些写字楼里。面积不大,大约100平米。一般雇佣5名技师。一个月的租金成本,大约是8600元。人力成本,是大头。一名技师,底薪加提成,平均下来一个月至少要7000元。5名技师,就是35000元。水电、耗材、餐食、员工住宿等等,加起来差不多要6000多。装修花了10万,床花了1万,耗材周转2万……这些钱,我们按不同的年限分摊到每个月,大概也要6000多。

再加上一些七七八八的东西,一家店一个月的总成本,大约是65000元。

好。算完成本,我们再来算收入。

如果说,这家店经营得不错,平均一个技师一天能服务6单。每单的价格,按我们平均的128元来算。一个月,按工作26天来算。那么,一个月的总收入,大约就是10万元。

成本6万5。收入10万。这么算下来,这家店一个月的利润,就是3万5。

听上去,还不错啊。我说。

老姚说,我已经是按照非常理想化的情况进行计算了。我们的一些店,开在街边,租金根本就不止这个数。同时,配有店长,负责一些销售和管理的工作。所以,成本更高。生意稍微不景气一点,一个月下来,根本就不赚钱。而“楼中店”之所以可以这么计算,是因为我们卸下了“高昂租金”和“店长”这两个包袱。

你看,楼中店,楼中店。我把它们开在楼里,就是因为我把它们获客的希望,寄托在了美团这样的线上平台。

这样,我就用相对精准、可控的“线上流量成本”,代替了街边店高昂、不确定的“线下租金成本”。

可是,开在楼里,客人看不见,怎么办?总不能全靠流量吧?我接着问。

当然不是。老姚说。我们的收入,其实主要还是靠办卡。就是用预付费,锁定客户。但是,你也知道,这些年,各种跑路的事儿,出得也不少了。消费者也不敢随随便便就掏个几千块钱办卡了。所以,我们就用了美团上一个叫“安心次卡”的功能。简单来说就是,你可以一次性在美团上买多次的足疗服务,我们也会给出更优惠的价格。但是,这笔钱,并不直接打给我们,而是会有平台暂管。你每来店里消费一次,平台才会把这一次的钱,结算给我们。剩下的次数,如果你不想要了,也可以直接在App上退掉。这样,客人的顾虑会小很多,也自然更愿意为了优惠而锁单。

我明白了。

通过“线上获客”和“安心次卡”,你们的楼中店,相当于是把传统门店里两个最重的成本,“高昂租金”和“店长”,给优化掉了。

所以,它们才能盈利,甚至盈利得不错。

是的。老姚继续补充。不仅如此,美团还开始用“手艺人档案”,来解决“非标”的问题了。我们每个技师的资格证、好评、案例,都开始和他们个人绑定了。如果有一天,他们跳槽了,那这些资产,也会跟着他们一起走。这样,好的手艺,就能被看见,被定价。消费者的信任,就可以直接落在具体的,人的身上。我还听说,有一位名叫赵展展的河南80后,凭着一手“捏脚”的绝活,拿了“全国技术能手”,被评为杭州C类人才,拿了125万的购房补贴,在杭州安了家。

听到这里,我突然很受触动。

一个凭手艺吃饭的普通人,是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和切切实实的回报的。当一个技师,知道自己的好手艺,能像资产一样被积累、被携带、被看见时,他还会不好好服务吗?当一个消费者,能清晰地看到技师的履历和口碑时,他还会不敢进店吗?

高昂的成本,是可以被优化的。信任的鸿沟,是可以被填平的。

小小的足疗店,原来也有如此深刻的商业逻辑。

自助台球,是一栋全新的商业大厦

如果说,老姚给我讲的,是一个既有业务“降本增效”的故事。那么,小张(化名)给我讲的,就是一个“全新业态”的故事。

小张,经营着一个连锁台球品牌。但是,他经营的台球厅,有点特别。一些门店,甚至没有工作人员。这种台球厅,被称为,自助台球。这种业态,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

我问小张,为什么要开这样的台球厅?这样的台球厅,能比传统的台球厅更好吗?

小张说,完全是两套逻辑。

如果要开传统的台球厅,那我得尽量把店开在街边,得让路过的人看见。但这样,我就得付很高的租金。然后,我还得雇一些工作人员,比如前台,比如服务员,比如保洁,来帮忙开台、算钱、打扫。所以,人力成本也不会低。而且,人总是要睡觉的。我不可能24小时营业。那么,大量后半夜的时间,其实就是浪费的。

但是,自助台球不一样。我可以把门店开在写字楼、商住楼里。店里,可以没有工作人员。要是实在放心不下,就雇一名前台照看一下。或者,就干脆只雇兼职的保洁阿姨。这样,我的门店,就可以24小时营业。

而且,我们测算过。

因为多出了一些自助设备的钱,所以,开一家差不多规模的自助台球厅,加上一年的固定投入和房租等等,成本可能会比传统台球厅要高一些。但是,我们省掉了每年差不多6万元的人力成本。再加上,我们是24小时营业的。实际的有效营业时间,平均每天能比传统台球厅多出1-2个小时。所以,如果不考虑一些台球俱乐部提供的,增值的专业教练服务,那自助台球厅的年均流水,能比传统台球厅高出15%以上。

最终算下来,我们一家自助台球厅的年利润,可能是同等规模传统台球厅的3-4倍。

更重要的是,现在经营这种自助台球厅的人,很多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店主”,而是“投资者”。他们白天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开个自助台球厅,只是他们的一种投资。所以,一个人,可以同时开好几家店。

这太厉害了。我说。可是,没有工作人员,预约、开台、关台等等管理问题,要怎么办?

小张说,我们和美团,进行了系统的直连。

你在美团上,可以实时看到,某家门店的某张球桌,是不是空闲的。下单之后,可以直接“一键开台”。用你的手机,直接打开指定球桌的灯光。时间到了,它会自动关闭。如果还想接着打,那就通过美团,或是我们的小程序再下单就行了。

而我们在后台,就能直接看到每一张球桌的使用时长、收入情况,看到每一位客人的消费习惯。不一定非得要到店里去。一些通过小程序下单的客人,也可以被我们沉淀到我们自己的私域里去。甚至,根据后台的数据,我们可以判断,一张桌子的台泥,是不是应该要换了,可以决定,某些特定的消费时段、消费时长,是不是要相应推出一些促销的活动。

我理解了。

自助台球,不是对传统模式的修修补补。自助台球,是一栋全新的商业大厦。

它证明了,服务业不仅能实现降本增效,还能创造出很多过去无法想象的、更高效率、更低门槛、更具规模化潜力的新生意。

这些新生意,才是最激动人心的机会所在。

教培行业,开始回归到生意的本质

了解完足疗和台球,我更加好奇了。

那么,那些比足疗和台球更加“重”、更加“非标”的服务呢?他们怎么样,怎么办?

于是,我又找到了从事教培行业的李老师。

李老师告诉我,过去几年,教培行业,经历了一场惨痛的“死亡螺旋”。

什么是“死亡螺旋”?

简单来说就是,很多教培机构,尤其是扎根互联网的教培机构,普遍陷入了一种“流量驱动”的增长模式。在线上,要雇佣运营团队,让他们研究怎么投流、怎么买广告。在线下,要雇佣销售团队,让他们研究怎么卖课、怎么获得客户的资料。在内部,又要有大量的工作人员清洗客户资料、促进成交。

而且,很多收到的钱,并不会被投入到教学研发上。而是继续去开新店,去买更多的广告。

这本质上,是一种“用负债做扩张”的模式。

因为那些预付的学费,在没有上完课之前,都是机构的“负债”。

最终,这种模式,也导致了两个恶果。第一,是很多机构的核心能力,不再是“教学能力”,而是“销售能力”。课程质量,被严重挤压。第二,是很多机构的现金流极其脆弱。一旦后续的“预付款”跟不上“扩张”的速度,资金链可能就会断裂,引发爆雷。

所以,很多家长被伤害,很多好老师被埋没,我们这个行业的信任,也出现了危机。到最后,没有赢家。

那怎么办?怎么才能打破这个死亡螺旋?

李老师说,要把增长模式,从“流量驱动”,切换到“服务驱动”。

什么意思?

从去年开始,我们参与了美团推出的“安心学”项目。家长如果担心课程质量,可以“先学后付”,或是“免费试听”。如果购买了10节、30节、一学期这样的课程包,费用也会由平台暂时保管。孩子每上一次课,平台才把这节课的钱,结算给我们。

对于家长来说,资金安全了,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更愿意为课程付费。对于我们来说,也再不能靠“一锤子买卖”活着了。我们必须把课教好,让孩子真正学到东西,让家长满意,让他们愿意持续地来上课、来“消课”,才能持续地获得收入。

所以,我们也把重心从“如何更高效地卖课”,转移到了“如何更高质量地教课”。

而且,平台上的榜单、推荐,并不会只看谁的广告投得猛,而是会把不小的权重,交给那些“消课率”高、“好评率”高的商家。也就是说,交易,是可以直接带来流量的。这些流量,比花钱买回来的流量,质量更高。

所以,在参加“安心学”之后,我们慢慢地就不再供养庞大的销售团队和运营团队了。我们转而把更多的钱和精力,投入到了课程研发和教练水平的提升上。

结果,今年5月,我们在美团上的自然曝光量,反而同比增长了185%,自然点击量也增长了142%。

真好。我说。

当一个行业,回归到“为客户创造真实价值”的本质时,增长,就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个故事,讲完了。

现在,你可能也更加理解了,为什么服务零售,可能会是未来10年最大的生意机会,以及,到底该如何抓住这个机会。

因为,它不是一片等待被收割的、存量搏杀的红海,而是一片广阔的、等待被“价值再造”的蓝海。而线上化、数字化,就是那把开启这片蓝海宝藏的钥匙。

说到这里,我想再和你分享一个非常反常,也非常激动人心的数字。

前面我们说,这是一个高达7万亿人民币的市场。但你知道,这个巨大的市场,今天的线上化率是多少吗?根据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的分享,只有9%。

在过去,我们可能会把这个数字,看作一个“问题”。但今天,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个巨大的“机会”。因为这意味着,还有超过90%的巨大价值空间,等待着被数字化的力量,去重塑,去优化,去创造。

是的。开一家小店,真的很不容易。

有的人可能起早贪黑,柴米油盐,迎来送往。有的人可能又是老板,又是员工、采购、客服。有的人可能不懂什么复杂的商业理论,也不了解什么叫“数字化转型”。他们唯一的信念,就是凭着自己的手艺,凭着自己的真诚,服务好每一位客人。然后养家糊口,让自己的日子,能过得好一点点。

但是,只要你开始思考,能不能通过线上化、数字化,来重塑成本结构、再造服务流程、重建信任机制,你就已经走在了“抓住机会”的道路上。

而且,你并不孤单。

美团的伙伴告诉我,他们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提供水电煤的“基础设施建设者”,一个陪伴在你身边的“小帮手”。他们会把复杂的AI技术,封装成一个个你能用得上的“数字员工”。会把底层的系统能力,开放出来,让你能更顺畅地连接你的客户。未来5年,美团也会致力于帮助商家一起,共同达成“服务零售线上化率25%”的小目标。

同时,努力塑造一种“良币驱逐劣币”的价值导向,让那些手艺更好的足疗师,那些课程质量更高的老师,那些真正为用户着想的创业者,脱颖而出。

嗯。我想,这,或许才是一个平台的,最大的善意吧。

感谢这几位创业者的无私分享。也感谢你。

感谢你,成为了努力亮起的灯光。

也祝愿这城市里每一盏努力亮起的灯光,都能被看见。

观点 / 刘润主笔 / 二蔓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科技   生意   未来   机会   成本   服务业   台球   技师   租金   流量   传统   创业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