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2025年第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久违的增长。
据Omdia最新报告显示,该季度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达4840万部。
乍看之下,这似乎是市场复苏的信号——节日季提前、促销密集、零售激励层出不穷。
但透过这份增长的表象,可以看到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正处于一次结构性分化:vivo依然稳居第一,而三星与小米的份额被苹果悄然蚕食。

vivo的稳固:渠道与价格的双重护城河
Omdia数据显示,vivo(不含iQOO)第三季度出货量达970万台,占据20%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领先第二名三星近300万台。
相比年初,vivo不仅扩大了领先优势,还在各渠道维持了健康库存与销售节奏。
vivo的优势在于“均衡”:T系列早早锁定线上消费人群,V系列与Y系列则深耕线下卖场及乡镇零售网络。
在印度,线下零售仍是智能手机销售的关键战场,尤其在高端与中低端交汇的“价值带”中,vivo以精准定价与稳定供应链占据主动。
“vivo在印度的成功不是一夜之间,而是多年渠道深耕的结果,”
Canalys分析师Sanyam Chaurasia指出,“它的产品组合覆盖面广、库存管理能力强,能在需求疲软的市场周期中保持相对稳健。”
从数据来看,vivo并非高端市场的赢家,而是以高性价比与分销执行力赢得“多数人的印度”。
这也是它能够在2025年市场低迷的环境下仍持续称王的关键。

苹果的突破:贵,但不再“遥不可及”
如果说vivo代表的是“稳定的现实主义”,那么苹果则是“渗透的野心主义”。
2025年第三季度,苹果在印度出货量达490万台,同比增长显著,市场份额升至10%,创下历史新高。
虽然仍仅为vivo出货量的一半,但其增长动能极为强劲——尤其是在小城市和二三线市场。
这得益于三重因素:
本地制造的iPhone 17系列发布,使价格更具竞争力;
老款机型(iPhone 15、16)的节日折扣;
不断扩大的零售网络,包括两家旗舰店和扩张中的Apple Preferred Partner体系。
苹果显然在以“渐进式平价”策略打开印度市场。
“印度消费者并不是不喜欢苹果,而是苹果太贵,”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但现在,他们可以买得起二手或旧款iPhone。”
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iPhone 11、12、13在印度翻新市场销量占比超过25%。
iPhone 11售价已降至10,000至20,000卢比(约114至228美元)区间,这恰好是小米、Realme等品牌的中端定价段。
换言之,苹果以”旧机折价“方式切入大众消费层,实现了品牌普及化。
这种策略既不损伤高端形象,又通过二级市场延伸了品牌生命周期。

三星与小米的失速:被挤压的“中端困境”
三星在2025年第三季度出货680万台,占14%市场份额;小米与OPPO(不含一加)则以650万台、13%份额并列三四名。
但与往年相比,三星同比下滑9%,小米更是下降17%。
三星的问题在于“高不成低不就”。
其S系列旗舰机在印度高端市场依旧具有影响力,但入门级产品线受中国品牌挤压严重,销量下滑明显。
而在中端区间,三星难以与更灵活的vivo、OPPO竞争。
尽管S25系列主打AI功能,但高库存与价格坚挺让三星失去节奏。
小米则深陷渠道调整与品牌疲态。虽然红米14C 5G在入门级市场表现尚可,但总体产品更新节奏滞后,渠道信心不足,导致销量同比暴跌38%。
曾经的“性价比之王”如今正被更懂印度市场的对手围剿: vivo、OPPO在线下渠道构筑铁壁; 苹果则在高端市场蚕食中产; 而Realme在低端市场凭借灵活融资重新崛起。
小米和三星的“中端夹击”命运,正在成为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结构性变化的缩影。

节日季增长:需求复苏还是渠道幻象?
Omdia警告称,第三季度的增长“未必能延续至年终”。
印度市场的增长更多源于渠道激励与节日提前,而非真正的消费复苏。
厂商通过“现金奖励+竞赛+返现+分期付款”多重策略推动库存流转,但实际终端销售仍有限。
这些渠道激励反映了市场的焦虑:厂商不敢等需求复苏,只能靠推动销售链条来“制造繁荣”。
虽然节日季订单量上升,但若需求未能持续,年底库存压力将再次反噬市场。
Sanyam Chaurasia指出:“2025年可能仍是一个由渠道主导的年份。
缺乏自然增长的情况下,厂商只能靠零售和分销网络来驱动销量。”
这意味着,印度市场仍处于“渠道博弈大于需求拉动”的阶段——增长更多是一种战术胜利,而非结构性改善。

结构转型:从“买得起”到“想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消费者正在从“性价比驱动”向“体验导向”转变。
更高的可支配收入、更便捷的消费信贷以及对AI、影像、性能的重视,使高端与中高端机型成为增长焦点。
这一趋势的直接受益者是苹果,也部分惠及三星。
而vivo、OPPO、OnePlus等品牌也正推出30,000至45,000卢比区间的“平价高端”机型,以抓住向上流动的中产消费者。
OnePlus近期宣布在印度投资600亿卢比,用于线下扩张与渠道合作,这无疑是押注“高端普及化”的信号。
线下渠道在此过程中仍然关键——在印度,智能手机不仅是工具,更是身份象征与社交资产。
消费者愿意走进门店,亲手感受、比较,并从熟悉的销售人员那里获得信任。
正因如此,即便电商蓬勃,实体店仍是决策起点。

制造与政策:印度的“第二个中国梦”
在这场品牌博弈背后,是印度制造的崛起。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印度智能手机出口同比增长30%,美国成为最大买家,占出口总量54%。
苹果更是在印度实现了约20%的全球组装份额——每五部iPhone中,就有一部来自印度。
这既是“印度制造”计划的成果,也得益于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外溢效应。
面对全球供应链重组,印度正成为苹果、三星等厂商的关键制造基地。
然而,这种增长仍有“虚胖”风险:印度的本地供应链尚未完善,零部件依赖进口,本地增值率有限。
制造的增长更多是“组装式繁荣”,要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还需时间与政策持续护航。

未来展望:苹果的机会,市场的分水岭
展望2025年第四季度,Omdia与IDC均持谨慎态度。
节日季后的需求透支、库存积压与城乡消费差距,将可能抑制年末业绩。
印度农村市场需求稳定却不足以拉动整体增长,而城市市场受经济不确定性与消费周期延长影响,仍显疲软。
但在结构性调整的同时,机会也在显现。
苹果正在稳步扩大“愿望消费”人群的边界,旧机折价与本地制造将让其在未来两年内有望挑战前五。
vivo继续坐稳“渠道王者”宝座,若能在高端化上取得突破,其统治力将更持久。
三星与小米若不能重塑品牌定位,将在中端市场继续被侵蚀。
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正进入分层竞争的新周期:高端被苹果重塑,中端由中企分食,低端则渐被金融化渗透。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