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开的舞台上,硅谷的领袖们正在以一种近乎统一的、令人安心的口吻,向世界描绘人工智能(AI)的美好未来。他们说,生成式AI是一个“副驾驶”,一个“助手”,一个旨在“增强”人类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强大工具。然而,在这层精心构建的乐观叙事之下,一份份来自企业内部的备忘录、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坦诚以及对团队下达的新指令,却正在揭示一个截然不同、且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一场由AI驱动的、针对白领“知识工作者”的系统性替代,并非遥远的未来预言,而是一个正在悄然加速的、不可逆转的现实。
从亚马逊到Salesforce,从Shopify到Klarna,这些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企业的掌舵者,正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内部语言,清晰地勾勒出未来劳动力的轮廓。在这个轮廓中,人类员工的角色正在从默认选项,转变为需要被“论证其必要性”的“最后手段”。“房间里的大象”已经清晰可见,而理解这一转变,对于每一位身处其中的知识工作者而言,都至关重要。
要看清这场变革的真相,我们无需依赖复杂的经济模型,只需仔细聆听并解读那些并非为公众宣传而准备的、来自权力核心的“潜台词”。
1. 新的招聘准则:“先问AI,再招人”
最能体现这一战略转变的,莫过于企业招聘和人力资源配置原则的根本性颠覆。语言学习平台Duolingo的首席执行官路易斯·冯·安(Luis von Ahn)在一份公开发布的备忘录中,为团队设定了新的规则:“只有当一个团队无法通过自动化来完成更多工作时,才会提供新的人员名额。” 电子商务巨头Shopify的首席执行官托比·卢特克(Tobi Lütke)则在社交平台X上,向其管理者发出了更为直接的挑战:“在要求增加员工人数和资源之前,团队必须证明为什么他们无法使用AI来完成他们想做的工作……如果一个自主AI代理已经是团队的一部分,这个领域会是什么样子?”
这两段话的潜台词不言而喻:在未来的组织架构中,AI自动化将成为解决问题和扩大产出的第一选择,而雇佣人类员工,则成了一个需要被反复论证其不可替代性的“例外选项”。
2. 明确的减员路线图:“我们需要更少的人”
如果说招聘原则的转变还相对含蓄,那么亚马逊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在其全公司范围的信息中所传递的信号,则更为直白。他表示:“随着我们推出更多的生成式AI和代理,它应该会改变我们完成工作的方式。我们将需要更少的人来做今天正在做的一些工作……我们预计这将减少我们的企业员工总数。” 贾西所说的“未来几年”,在企业语言中,通常指向一个24至36个月的可见时间范围。他明确地预告了,AI的应用目标,并不仅限于任务的自动化,而是将导向企业正式员工总数的净减少。
3. 已被量化的替代成果
在部分公司,这种替代已经从未来计划,变为了可被量化的既成事实。客户关系管理(CRM)巨头Salesforce的CEO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曾表示,AI已经完成了公司内部50%的工作,此番言论后不久,公司便宣布了新一轮的千人裁员计划。而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的CEO则更为坦率,他透露,公司内部的一个AI助手,如今正在处理相当于700名全职客服坐席的工作量。
为何科技领袖们会在此刻,集体地、心照不宣地转向AI替代策略?其根本原因在于,最新一代的AI模型,已经实现了从“模式匹配”到“逻辑推理”的关键性飞跃。
正如OpenAI的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所解释的,过去的AI擅长于高度重复性的、基于明确规则的认知任务,而最新的“推理模型”,则开始能够处理复杂的、需要多步骤逻辑思考的、以往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类才能胜任的高级分析任务。用他的话说,这些模型在某些领域的推理能力,已能与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类相媲美。
这种能力的跃升,正在被各大AI实验室以一种“影子工作”的方式,秘密地进行着验证和优化。据三位在顶级AI实验室工作的匿名消息人士透露,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将人类知识工作者(如银行分析师、保险理赔员、律师助理甚至新闻记者)的真实工作任务,交由AI模型处理,然后将AI的输出与人类专家的成果进行并排比较,以此来不断训练和完善模型,直至其能够以最小的错误率,产出专业级的成果。可以说,“虚拟员工”已经在从事我们的工作,当前阶段,只是在让它们变得更完美。
这一技术层面的变革,也与当前全球科技行业一个看似矛盾的经济现象形成了呼应。根据裁员追踪网站Layoff.fyi的数据,尽管纳斯达克指数屡创历史新高,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中有八家是科技企业,但科技行业的裁员速度却在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急剧加快。
盈利能力强劲的、处于增长期的公司,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削减人力。这一“增长与就业脱钩”的现象,最合乎逻辑的解释便是:AI驱动的生产力革命,已经使得企业可以在需要更少人力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产出和利润。这并非经济衰退所导致的裁员,而是一种由技术效率提升所驱动的、结构性的“无声裁员”。
科技公司的CEO们或许不会在面对公众时,直白地宣称“AI正在取代你的工作”,因为这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弹和品牌形象危机。但他们的内部指令、对投资者的承诺以及企业的实际行动,已经清晰地揭示了真相。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AI为中心的、新的生产力范式。在这个范式中,人类劳动力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评估。那些重复性的、可标准化的、基于信息整合与初级分析的知识工作,正处在被自动化替代的高风险区域。
对于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社会而言,继续沉浸在AI只是“辅助工具”的安慰剂式叙事中,或许是一种危险的短视。一场更为诚实和紧迫的公共对话亟待开启:我们应如何应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的就业结构变迁?社会需要建立怎样的安全网,如全民基本收入(UBI)或大规模的再培训体系,来缓冲这一过程带来的冲击?我们又该如何重新定义工作、价值与人类尊严在AI时代的内涵?
CEO们已经通过他们的内部备忘录,提前告知了我们未来。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准备好,去阅读那些字里行-间-的、令人不安的真相。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