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泰山凌汉峰下有一景点,一井一梅一禅院,两段风云两种修行

#我在头条晒家乡#刷视频,看到有位博主拍得泰山普照寺,清幽中透着灵动,古朴里藏着雅致,吸引得我昨天特意去了一趟。果然,秋雨后的普照寺格外有韵味。今年秋后,雨水较勤,隔三差五就淅淅沥沥来一场,有时连绵两三天,让泰山各个峡谷沟壑溪水充盈了许多。

清人有诗曾赞普照寺“门前几曲流水,寺后千寻碧峰”,秀峰环抱,气象峥嵘,果然如是。所谓山水山水,有了水,山才有了灵气,有了水,寺才更具神韵。


山门前的许愿池旁,聚集了很多游客,一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在此,中国传统婚饰与古寺青砖灰瓦融合,形成一幅跨越时空的动人画面,让这个千年道场见证了爱的承诺。

大殿前,香烟袅袅,几位游客正虔诚地上香,仿佛要将所有的期盼与心事,借缕缕青烟传递给佛祖,祈愿一切顺遂,祈愿人间美好。


殿后的筛月亭内,几位游客正饶有兴致地围着石桌旁,轮流用手掌摩挲光滑的桌面,不断屈指轻叩。不同的位置,响起清、浊、厚、脆等不同的音色,如有缘人偶然一闻的禅音,让人不禁相视一笑。

东面园内有一株古松,干枯的树干上爬满了其他植物,看上去郁郁葱葱,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六朝松”,月光透过枝叶间的缝隙,洒在下面的石亭内,光斑清冷如碎银,于是才有了筛月亭之名。


可是,它生命的热潮早已退去,只剩下钢铁般虬曲的枝干,以一种痛苦的、却又无比骄傲的姿态,刺向天空。微风拂过,一段干枯死的树枝在一片苍翠中忽隐忽现,看着让人痛心。

西侧菊林院,一株形貌清奇古拙的松树映入眼帘,这便是“师弟松”,又名“一品大夫松”。不同于“六朝松”的雄浑苍劲,此松枝干舒展,姿态雍容,颇具儒雅谦和的大夫风范。它得名于清代,寺中理修禅师因朝夕与之相伴,情谊深厚,竟以“师弟”相称,于是就有了“僧栽松,松荫僧,你我相度如同生。松也僧,僧也松,依佛门,论弟兄”的名场面。


如今的它,静立于此,不言不语,早将百年风雨与理修的孤寂身影,内化成宠辱不惊的从容,造就出一段物我两忘、心性相通的禅门佳话。

在南出口沿石阶下行,两侧各有一株将军梅,郁郁葱葱,系冯玉祥将军于1932年,隐居泰山时手植,也将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稳稳锚定在这儿。想必,它们和烈士祠内第二展厅前的两株,为同一时期所植。


1932年,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山河破碎,内忧外患,一位力主抗日遭排挤而“隐居”此地的布衣将军,其心境绝非如寻常隐士那般悠然,而多的是对于报国无门的孤愤,是于沉潜中积蓄力量的期望。梅之品格,凌霜傲雪,恰是彼时将军与无数仁人志士风骨的写照。


在石阶西侧,有一口水井,名为“修德井”,为满空禅师率众弟子挖凿。据说,几百年来从未干涸,寺内生活用水及灌溉树木、田园皆用此井,当时被称为“泰山名泉之最”。它历经百年风雨,不因岁月侵蚀枯竭,不因外界喧嚣改变,默默守护一方宁静,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


下方是又一院落,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普照禅茶,院中错落摆放着七八张竹桌竹椅,三三两两的游客散坐其间,或品香茗,或静坐休憩。茶香袅袅,禅意悠悠,清风、树影、一盏温热,半日清修。原来,人生最惬意的时光,从不是奔赴远方,而是在这样一方天地里,寻得片刻的自在与安然特别,国庆假期,特别适合带家人自驾休闲。


我是@泰山旅游那些事儿,喜欢这篇文章,就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加个关注点个赞,转发出去留个言!期待分享你的建议和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旅游   泰安   泰山   禅院   景点   风云   凌汉峰   将军   游客   禅师   石阶   郁郁葱葱   师弟   水井   大夫   山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