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毛顺生50岁大寿,毛泽东同父照相,不料成父子间唯一的合影

“爹,您往中间靠些。”1919年冬的长沙豫丰相馆里,毛泽东扶着穿缎面马褂的父亲往条凳中间挪,相机蒙布后传来快门绳被拉动的轻响。没人料到,这张泛黄的合影竟成了父子俩唯一的同框照片——六个月后毛顺生离世时,儿子正在北京组织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1893年的韶山冲,毛家长子夭折的阴影还没散去。文七妹抱着刚满月的毛泽东,一步一叩首登上凤凰山。巨石下的老尼姑给婴儿系上铜锁,小名 “石三伢子”就这么叫开了。毛顺生蹲在庙门外抽旱烟,火星子随着叹息忽明忽暗。这个精明的农家汉子怎么也没想到,襁褓里的儿子将来会把铜锁熔成了革命火种。

十七岁那年的油灯下,父子俩的争吵惊飞了檐下宿鸟。 “长沙是省城!”毛泽东攥着《盛世危言》的手直颤, “我要去见世面!”毛顺生把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 “种田人学什么新思想?”最后还是文七妹抹着泪说情,当爹的掏空钱匣子塞给儿子八块银元。出发那天,毛顺生把旱烟袋别在儿子包袱里: “碰壁了随时回来。”

1919年春天的长沙街头,留着分头的毛泽东正给工友讲《新青年》。邮差送来家书时,他刚说完 “劳动者最光荣”。信纸上斑驳的墨迹让他心里咯噔——母亲病危。连夜赶回韶山冲的路上,山道把布鞋磨穿两个洞。可惜终究迟了一步,守灵的毛泽民红着眼说: “娘临走前还念着你的辣椒炒肉。”

在长沙裕湘纱厂后巷的阁楼里,毛泽东咬着笔杆写《祭母文》。泪珠子把宣纸浸出蜂窝状的晕痕,隔壁纱锭轰鸣声里传来婴儿啼哭。他忽然想起十二岁那年,父亲硬要他给谷行老板下跪拜年,自己甩手跑进山里三天没回家。现在跪在母亲灵前,才懂那硬邦邦的父爱像田埂上的石板,硌脚却走得稳当。

那年秋收时节,毛顺生瘦得褂子空荡荡。毛泽东撂下驱张运动的传单,带着父亲看湘江码头。码头工人喊着号子扛米包,老农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 “这劲头比咱家打谷场还热闹!”咔嚓一声,相馆镁光灯闪过,五十寿星端坐正中,三个儿子如众星拱月。毛顺生偷偷把裂了口的布鞋往条凳底下塞,这个细节被永远定格在相片左下角。

1920年开春的北平,杨开慧发现丈夫总盯着张旧相片发愣。 “这是令尊?”她看着相片里严肃的国字脸。毛泽东摩挲着相框木纹: “他走前说要看我当教书先生。”话没说完,窗外传来学生游行的呐喊。二十天后,他带着《共产党宣言》译本南下,相片留在了北平租屋的抽屉里。

1959年6月26日清晨,韶山冲的露水还没散尽。毛泽东踩着草鞋爬上楠竹坨,十几名警卫被远远甩在后面。父母的土坟藏在松柏林里,坟头野菊开得正旺。他半蹲着拔除杂草,手指被荆棘划出血道子。 “现在医疗条件好了。”突然扭头对赶来的罗瑞卿说, “要是当年有青霉素......”后半句被山风吹散了。

下山路上,老农认出了伢子模样的领袖。 “三伢子!”脱口而出的乡音让毛泽东驻足。他接过对方递来的烟管深吸两口,剧烈咳嗽中竟笑出泪花。当年离家闯荡的少年郎不会想到,39年前那张全家福会被印成红色教育基地的展品。相片里毛顺生攥着烟袋的指节发白,倒像是要把儿子的手永远攥在掌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5

标签:历史   大寿   父子   毛顺生   毛泽东   韶山   长沙   伢子   儿子   老农   北平   相片   条凳   铜锁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