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的活泼好动本是天性,这份不受约束的活力常常给家庭带来欢乐,但有时也会让家长陷入哭笑不得的境地。10 月 11 日,浙江某医院的候诊区里,一名摔得鼻青脸肿的小姑娘,即便脸上带着伤痛,依旧停不下蹦跳的脚步,这段场景被家长记录下来后,迅速引发网友共鸣 —— 有人调侃 “终于知道她为啥摔了”,也有人在笑声中读懂了家长面对调皮孩子时的无奈与疼爱。
意外发生:两分钟的疏忽,孩子摔出满脸淤青
事情发生在浙江一户普通家庭的周末上午。当时孩子妈妈正在厨房忙碌,准备给一家人做午饭,小姑娘则在客厅里自己玩。为了方便照看,妈妈特意把客厅的推拉门留了一条缝,时不时能透过缝隙看到孩子的身影 —— 一开始,小姑娘还乖乖坐在地毯上玩积木,可没一会儿,就被茶几上摆放的毛绒玩偶吸引了。
那只玩偶放在茶几最里面,小姑娘够不着,便踮着脚试图爬上旁边的沙发,想借着沙发的高度去够玩偶。妈妈刚把锅里的菜盛出来,就听见客厅传来 “咚” 的一声闷响,紧接着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她心里一紧,手里的盘子都没来得及放稳,就快步冲向客厅。
跑到客厅时,眼前的景象让妈妈既心疼又着急:小姑娘正坐在冰凉的地板上,双手紧紧捂着脸,眼泪顺着指缝不断往下流,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喊着 “疼…… 脸疼……”。妈妈赶紧蹲下身,轻轻拉开孩子的手,这才看清 —— 小姑娘的鼻梁上红了一大片,右脸颊已经肿了起来,甚至连右眼下方都泛着淡淡的青色,显然是刚才爬沙发时没抓稳,身体滑下来后,脸颊重重磕在了沙发扶手的木质边角上。
“当时我都慌了,赶紧摸了摸她的额头和下巴,怕她还有其他地方受伤。” 后来妈妈回忆时说,小姑娘哭了好一会儿才平复下来,只是一碰到脸颊就会再次瘪嘴。考虑到孩子摔得不轻,担心有内伤,妈妈立刻拿上钱包和病历本,抱着孩子往附近的医院赶。路上,小姑娘还时不时用小手摸自己的脸颊,小声问 “妈妈,我的脸会不会一直肿啊”,让妈妈心里更不是滋味。
医院候诊:疼痛挡不住活力,小身影到处 “闯祸”
抵达医院后,妈妈先带着小姑娘挂了儿科急诊,然后在候诊区等待叫号。医院候诊区的氛围本就有些安静,蓝色的塑料座椅上坐着几位等候的患者,电子显示屏上不断滚动着新的就诊序号,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消毒水味,与家里的热闹截然不同。
一开始,小姑娘因为脸上的疼痛,乖乖地靠在妈妈怀里,头枕着妈妈的肩膀,眼神还有些委屈。可没过五分钟,她就被候诊区角落的绿植盆栽吸引了 —— 那是一盆绿萝,藤蔓垂下来,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小姑娘挣扎着从妈妈怀里滑下来,迈着小短腿就往绿萝那边跑,伸手就要去揪垂下来的藤蔓。
妈妈赶紧跟过去,轻轻拉住她的手腕,柔声劝道:“别揪叶子呀,绿植会疼的,而且你脸上还疼呢,乖乖坐着好不好?” 可小姑娘却噘着嘴,使劲挣开妈妈的手,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嘴里嘟囔着 “不疼了,我想玩”。挣脱后,她又盯上了旁边一位老奶奶手里的布袋子,好奇地凑过去,想看看袋子里装了什么,吓得老奶奶赶紧把袋子往身后藏,生怕孩子碰倒里面的药瓶。
没过多久,候诊区又来了一位带着玩具车的小男孩。小姑娘的注意力立刻被玩具车吸引,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快步走过去,站在小男孩旁边,小声问 “能不能给我玩一下”。小男孩有些犹豫,没立刻答应,小姑娘却直接伸手想去拿玩具车。妈妈见状,赶紧跑过去把她拉回来,一边给小男孩和他的家长道歉,一边按住小姑娘的肩膀,让她坐在椅子上。
可刚坐了不到一分钟,小姑娘又开始不安分 —— 她先是用脚踢前面座椅的靠背,发出 “咚咚” 的声响,被妈妈制止后,又开始掰自己的手指,或者趴在椅子扶手上,探头探脑地看前面患者的病历本。妈妈无奈,只好从包里拿出一根棒棒糖,撕开包装递给她:“吃完棒棒糖,咱们就可以看医生了,看完医生妈妈带你去买小蛋糕。” 有了棒棒糖的诱惑,小姑娘才终于安静下来,坐在椅子上小口啃着糖,只是眼睛还时不时瞟向不远处的玩具车,显然还没玩够。
家长视角:每天的 “意外惊喜”,藏着说不出的疼爱
看着孩子在候诊区里不停折腾的样子,妈妈无奈地跟旁边一位同样带孩子看病的阿姨聊了起来,语气里满是哭笑不得。“这孩子打小就不省心,精力旺盛得很。” 妈妈说,小姑娘从会走路开始,就没一刻闲着 —— 在家里,叮嘱她别碰的东西偏要伸手,比如刚拖完的地板不让跑,她偏要光着脚在上面蹦;让她乖乖坐在餐椅上吃饭,她却总想着爬下来,围着桌子跑圈。
“昨天刚把我衣柜里的衣服全翻出来扔地上,一件一件往自己身上套,最后裹得像个小粽子,还在客厅里转圈。” 妈妈回忆起前一天的事,忍不住笑了起来,“今天又因为爬沙发摔了,每天都得给你制造点意想不到的小状况,有时候真觉得累,但看到她笑的时候,又觉得都值了。”
说这话时,妈妈的手一直轻轻摸着小姑娘的后背,时不时帮她擦去嘴角的糖渣,眼神里满是疼爱。轮到小姑娘就诊时,医生要检查她的脸颊和鼻梁,小姑娘一开始还抗拒地扭着头,嘴里喊着 “不要碰,疼”。妈妈蹲在旁边,耐心地哄了好一会儿:“医生叔叔轻轻碰,看完咱们就能去买小蛋糕啦,你不是想吃草莓味的吗?” 一边说,一边还轻轻挠了挠孩子的手心,逗得小姑娘 “咯咯” 笑,这才乖乖配合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小姑娘只是软组织挫伤,没有伤到骨头,医生开了些消肿的药膏,叮嘱家长每天涂抹两次,注意别让孩子再碰到受伤的部位。离开医院时,小姑娘一手牵着妈妈,一手拿着妈妈买的草莓蛋糕,脸上还带着淤青,却笑得格外开心,嘴里不停地跟妈妈说 “明天还要吃蛋糕”,完全忘了上午摔疼的事。
网友热议:共鸣里的理解,调侃中的提醒
这段记录小姑娘就医过程的视频,被妈妈随手发到了社交平台上,没想到很快就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有网友留言说:“看完终于明白她为啥摔了,这精力也太旺盛了,根本停不下来,跟我家娃一模一样,每天都得跟在后面收拾烂摊子,有时候累得直想叹气,但转头看到她的小笑脸,又气不起来了。”
也有网友调侃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精力无处安放’吧,摔成这样还不忘玩玩具、揪叶子,孩子的世界果然只有快乐没有疼痛,太真实了。” 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家儿子以前也这样,有次爬桌子够书架上的书,摔下来磕到了额头,缝了两针,可拆线没几天,又开始爬高,我现在在家里所有的家具边角都包了防撞条,茶几上也不敢放任何危险的东西,就怕他再受伤。”
不过,更多网友在调侃之余,也不忘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安全:“虽然孩子活泼是好事,但家里的危险角落一定要提前做好防护,比如沙发边角、茶几边角这些地方,包上防撞条能减少伤害;还有高处的东西,尽量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避免孩子因为好奇爬高。” 也有网友建议:“可以给孩子买些安全的益智玩具,比如拼图、积木,让她有事可做,既能消耗精力,又能锻炼动手能力,调皮的次数可能就会少一些。”
傍晚时分,妈妈带着小姑娘回到家,按照医生的叮嘱,给她的脸颊涂了消肿药膏。小姑娘坐在沙发上,一边吃着剩下的草莓蛋糕,一边玩着妈妈新给她买的拼图,虽然脸上的淤青还没消,但眼神里满是满足。妈妈坐在旁边,看着孩子专注的样子,拿起手机又拍了一张照片,照片里,夕阳透过窗户照在小姑娘身上,给她的小身影镀上了一层暖光 —— 这大概就是每个家长都懂的 “甜蜜负担”,即便每天被孩子的调皮折腾得够呛,却依旧会被这些细碎的瞬间温暖着。
来源:观威海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