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老手艺 晋源月饼香

天泰昌推出的晋阳福虎礼盒

三晋尚品工坊内制作的醋香空心月饼

中秋将近,晋源区的大街小巷,已然被一缕熟悉的甜香悄然浸透。这香气各有来处——王郭村秋仙月饼工坊里胡麻油撞进面粉的醇厚焦香,三晋尚品炉火中空心月饼飘出的微酸醋香,古唐街天泰昌里晋祠大米月饼散发的清甜米香。这个中秋,老手艺正以新的方式,讲述着关于团圆的故事。

一烫一揉,酥香传承

清晨5时,王郭村的秋仙月饼工坊已是灯火通明,热气氤氲。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晋祠传统月饼制作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王秋仙的一天,始于与面粉、胡麻油最直接的对话。

面案前,她将滚烫的胡麻油“呲啦”一声浇入面粉,金色油花欢快跳跃,浓烈的香气瞬间爆开,随即倒入白酒,一股凛冽的醇香立刻窜升而起。“这面,非得‘熟’透了,才能酥香,才存得住老祖宗留下的味道。”王秋仙一边用力揉搓着微烫的面团,一边解释道。她的月饼,从皮到馅,都离不开一个“熟”字——这正是其独特风味的根基。

今年的工坊里,除了传统的木模,多了不少新花样。巧手婆姨们的手下,不仅压出寓意吉祥的传统纹样,更有了憨态可掬的老虎、兔子等卡通造型。馅料区也添了新成员——巧克力流心、金沙蛋黄,甚至麻辣牛肉松,与传统五仁馅并排摆放。“老手艺,也得让娃娃和年轻人喜欢才行。”王秋仙看着订单笑言。这几日,工坊日产量已达5000单,新老口味齐飘香,满足着不同年龄的味蕾。

一炉一变,醋香点睛

同村的三晋尚品工坊,则上演的是一场舌尖“魔术”。负责人王英紧盯铁皮炉火,她制作的空心月饼堪称一绝,包馅时是实心球,高温烘烤后,糖料熔化,竟神奇地变成空心。“火候是灵魂,全靠经验拿捏。”她用长钳将月饼送入炉中,先小火定形,再猛火催香。

最妙的是那一抹醋香。王英创新加入6度手工醋,出炉的月饼一掰开,“咔嚓”一声,酥脆掉渣。晶莹的糖浆裹着果仁流淌下来,醋香恰到好处地化解了甜腻,只留香醇,不见酸涩。

在工艺创新之外,今年工坊还推出了独立包装,让这款原本只能应景一尝的中秋美味,化身常年生产、广受欢迎的“长红”产品,使这份匠心得以跨越节令,持续飘香。

一压一印,米香载文

在晋祠公园对面的天泰昌,非遗技艺变成了可看可吃的艺术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炉食人人马马”第五代传承人李璐,正致力于将太原的文化地标“压”进月饼之中。

她巧妙利用3D打印技术自制模具,让龙山燃灯石塔、天龙山漫山阁等历史建筑的轮廓在月饼上栩栩如生。饼皮也别具一格,以晋祠大米为主料,融入天然蔬菜汁调色。今年,她推出的“晋阳福虎”和“晋阳风物”两款礼盒尤为引人注目。“晋阳福虎”以十三太保飞虎将军李存勖为灵感,将山神传说融入设计。抽拉式礼盒开启时,福虎图案跃然眼前,盒内配以仿珐琅冰箱贴和DIY贴纸,趣味盎然。“晋阳风物”则以晋阳西山五山九峪为主,搭配金属书签,层峦叠嶂,意境悠远。

除了造型别致,馅料也更趋多元。礼盒内装有山楂、凤梨、生椰拿铁等六种口味的米皮月饼,既保留了传统的“人人马马”造型,又融入了符合现代人口味的创新元素。李璐的愿望很朴素:“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份有太原印记的伴手礼。”如今,这些文创月饼成为许多游客青睐的特色手信,让传统文化在指尖与舌尖之间焕发新生。

从烫面的油香,到炉火中的醋香,再到文创的米香,晋源的月饼匠人们,正用一块块小小的月饼,守护着古老的中秋味觉记忆,也烘焙着充满活力的今天。记者 毕晶晶 文/摄


来源:太原晚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标签:美食   手艺   月饼   胡麻   礼盒   太原   炉火   龙山   中秋   传统   面粉   风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