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西方多国迎来了历史级别高温浪潮。法国巴黎最高气温达到42.3℃;葡萄牙莫拉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温记录,达46.6℃;西班牙埃尔格拉纳多实测极端高温也来到46℃的峰值。
极端高温下,南欧、西欧爆发了大量火灾事故和死亡事件,一场高温危机笼罩了欧洲。同一时间的中国中东部,一场迎峰度夏电力保卫战已经缓缓拉开序幕。
极端升温趋势下,中欧的电网基建面临着平等的考验。欧洲高温成了人间炼狱,但中国却凭借超高压环网工程为14亿国民营造了清凉一夏,这就是基建能力所带来的差距。
2025年夏季,欧洲多国迎来了历史级超高热浪侵袭。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等多国气温突破历史峰值,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西方国家要重视极端高温带来的农业、能源、劳工市场挑战。
西班牙全境现已进入高温警报状态,根据本国气象局统计,自步入七月以来,西班牙目前至少有102人因高温丧生,全国17个地区中的12个都发布了强高温预警。
在整个上半年,西班牙高温致死的累计人数已经高达380人,在接下来的8月份高温季中,我们难以想象西班牙还会爆发怎样的健康危机。
深受高温困扰的还有意大利,7月3日当天意大利三地区同时上报高温死亡病例。为了应对高温环境,意大利社保户实施新策,允许企业在气温或者体感温度达到35℃时申请停工补贴。
意大利的高温甚至还造成了基建损坏,威尼托至米兰的高速公里在暴晒之下竟然发生了沥青软化,目前收费站已经关闭了该通道,由交警负责进行临时管制。
最惨的还是法国,7月26日受强风驱使,法国南部一处山火持续蔓延,目前已经烧毁了600公顷林地。法国政府为了扑灭火灾,一口气出动了630多名消防员和10余架直升飞机。而究其起火原因,依然是高温所致。
根据调查统计,欧洲地区的高温将至少造成60%的玉米作物生长出现负面影响,减产风险大大提升,未来食品价格或将面临飙升。
能源方面,法国多座核电站因冷却系统超负荷运载而被迫关停,西班牙的能源供应也面临重大危机。今年6月,就连飞往欧洲的国际航班对比同期都减少了4%,游客望而止步的主因还是因为极端高温。
高温危机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低收入社群的死亡率要比其他地区高出45%以上。为了缓解民众生存压力,法国开放了市政府的游泳池、意大利开放了空调博物馆、一些国家还通过高温时段禁止户外劳动来保障劳工健康。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缓解百姓的生存危机,但究其核心要素,背后所体现的还是欧洲国家电力供应上的脆弱性。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就失去了高度依赖的俄罗斯廉价天然气。
水涨船高的能源价格逐步改写了欧洲社会生活,各国被迫发动了电网升级计划,但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却不尽人意。今年4月,西班牙、法国、葡萄牙集中爆发大规模停电时间,将欧洲电网韧性差、市场僵化的弊病暴露无遗。
在欧盟提交的《关于发展前瞻性电网预期投资的指导文件》中,可以得知欧洲电网2024年的升级投资预算高达7300亿欧元。他们也心知肚明,电网基建的滞后已经成为欧洲能源转型的最大短板,这将是他们未来的主要突破方向。
反观向来重视电网建设的中国,则完全没有这个后顾之忧。我们强大稳健的电力系统,也足以保证14亿国民度过一个凉爽惬意的盛夏。
中国西部的广袤隔壁上,无数座风力发电机正在缓缓转动,所产生的清洁能源通过特高压线路,瞬间穿越千山万水,点亮了上海滩的璀璨灯火。
特高压输电被称为电力运输的超级高速,一条±800千伏的直流线路年输电量在600亿度左右。西电东送的典型工程中,四川水电在7毫秒之内就能直抵长三角地区,完美解决中国能源分布失衡的问题。
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各类关键领域,中国用特殊纸质绝缘材料大幅减轻了变压器设备重量,让大型设备运输不再成为难题。核心绝缘材料上,醴陵的知名陶瓷企业率先研发出耐受1000千伏的绝缘子,一举打破欧美封锁。短短十年间,中国就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走到了全球特高压技术的前列。
中国能源呈现出明显的逆向分布特征,中东部能源消费多,但生产却不足。新疆地区能源富集,经济却较为迟缓。于是国家将新疆视作煤炭、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多年来在新疆累计开发了四条能源输送通道。
第一条通道是哈密南至郑州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该工程起点位于新疆哈密,终点是河南郑州,全长2192千米。2014年投用后,该线路向河南累计输送电量至少在4000亿千瓦时以上。相当于为河南节省了1.11亿吨标准煤。若按照家庭用电计算,这些电可供1.47亿户家庭使用一年之久。
第二条通道是昌吉至古泉的±11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它起源新疆昌吉,止步于安徽宣城,全长3293千米,途径甘肃、宁夏、安徽等六个省区。在特高压技术加持下,新疆铁塔发出的电量只需要0.01秒就能输送至3293外的安徽宣城。你轻轻眨眼一瞬间,电能已经抵达安徽30余次。
自2019年投用以来,该线路平均每年可输送660亿度电。若按照能源换算,这些电量每年能减少燃煤运输302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超14.9万吨。
第三条通道是新疆哈密至重庆渝北,全长2290千米,途径四川、重庆等五个省份。该项目始建于2023年8月,动态投资286亿,是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的重点工程。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开创了纯绿色电源装机的记录,所配套的1420万千瓦电源中,新能源占比超过70%,创下历史新高。
若工程一切顺利,最快于今年底就能实现全线贯通。届时该线路每年能向重庆输送360亿千瓦时电能,其中一半都源于新能源发电,等同取代燃煤消耗足足600万吨。
至于最后一条通道,则位于若羌县,线路全长4197千米,环绕塔克拉玛干整整一周。电网涵盖面积106万平方千米,达到我国总陆地面积的1/9。该工程投用后,将至少带动南疆283亿元以上的产业投资、5000万千瓦的新能源发展,还能创造超8000个就业岗位,且进一步推动祖国清洁能源的应用与发展。
强大的电网基建,让中国实现了空调入家家户户、全年24小时不停电的奇迹。衬托之下,西方一些国家自诩发达,却至今连最基本的大规模停电都无法解决,实在令人唏嘘。
信息来源:
凤凰网:欧洲高温炙烤,日本多地缺水:这个世界怎么了?
国际金融报:46℃!欧洲遭遇“高温休克”,经济动荡与社会裂痕并现……
中国青年报:【大国工程看新疆】一条“天路”联结西东 “闪送”疆电到千里之外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