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顺治末年,全国登记在册的人口仅有1400万人,彼时的中原大地历经明末战乱、瘟疫和饥荒,是为“百里无人烟,田土荒芜”。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仅仅一个世纪之后,清朝人口竟然突破4亿大关。
这种增长速度,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根据常识,人口增长最基本的前提是稳定,如果天天打仗、四处逃难,别说生孩子,能不能活下来都得看运气。
清朝刚入关的时候确实还乱了一阵子,比如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这些战事,但等这些事儿尘埃落定,全国就进入了长期的和平稳定期。
康熙搞定三藩、统一台湾之后,南方彻底平静,乾隆又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和大小金川战役,西北和西南也稳住了,整个国家从南到北、从内地到边疆,基本没了大规模的战乱。
这种稳定在古代非常难得,战争是人口的头号杀手,男人要么被抓去当兵战死,要么带着家人逃难,流离失所的时候,孕妇保不住孩子,刚出生的婴儿也难存活,生育率低得可怜,死亡率却高得吓人。

而清朝这一百多年的和平,让百姓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过日子,一家人能守着一亩三分地安稳生活,夫妻不用分离,孩子能在固定的地方长大。
这种环境下,大家自然就敢生孩子,也愿意多生孩子,毕竟人丁兴旺在古代不仅是家庭福气,更是劳动力的保障。
而且边疆稳定后,蒙古、新疆、云南这些地方纳入了有效管理,之前没被充分统计的少数民族人口也慢慢融入进来,这部分人口也成了全国总人口增长的一部分。
光有稳定还不够,要让老百姓生孩子没后顾之忧,这就不得不提清朝关键的赋税改革——摊丁入亩。

在这之前,中国古代一直实行人头税,简单说就是家里有多少个成年男丁,就得交多少税,不管你有没有土地、有没有钱。
这种税制下穷人家最吃亏,本来就没多少收入,多生一个孩子就多一份赋税负担,所以很多穷人要么不敢生孩子,要么生了孩子也偷偷隐瞒,不上户口,就为了逃税,甚至有些极端的情况,还有人会抛弃新生儿,就怕养不起还得交税。
这种情况下,官方统计的人口数肯定不准,大量人口都被隐匿了。
康熙先看出了问题,搞了个“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标准,以后新增的人口再也不用额外交税了,这一下就缓解了老百姓的压力。

到了雍正的时候,更进一步,直接推行摊丁入亩,把原来按人头收的税,全部并入到田赋里,以后交税只看你家有多少土地,有地多交,没地少交或者不交。
这一下就彻底改变了局面,对于那些没地或者少地的农民来说,再也不用为了交税而不敢生孩子了,孩子生得越多,家里的劳动力就越多,反而能多开荒、多种地,日子能过得更好。
政策一改,之前那些被隐匿的人口就都愿意主动上户口了,官方统计的人口数自然就“暴涨”了一波,这可不是突然冒出来这么多人,而是之前藏着没算的人都显出来了。
而且这个政策还让农民摆脱了对土地的强制依附,有些人可以离开土地去做小生意、当工匠,社会活力也增强了,间接也促进了经济发展,让大家更有能力养活孩子。

解决了敢生孩子的问题,接下来就得解决能养活孩子的问题,这就轮到农业生产发力了。
人是铁饭是钢,没足够的粮食,再多孩子也养不活,清朝能支撑四亿人口,核心就是粮食产量跟上了。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一个是高产作物的推广,另一个是耕地面积的扩大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咱们现在常吃的玉米、番薯、马铃薯,这些都不是中国本土的作物,是明朝中后期从美洲传过来的,但真正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开来,是在清朝。
这些作物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挑地方,耐贫瘠、耐旱,像山区、丘陵这些之前种不了水稻、小麦的地方,种玉米、番薯完全没问题,一下子就把能种地的面积扩大了好多。
而且这些作物产量特别高,就拿番薯来说,一亩地能收几千斤,比传统的五谷杂粮产量高太多了,乾隆还专门下令让各地官员推广番薯种植,把它当成救荒作物。

在南方的江西、福建,北方的山西、陕西,这些高产作物慢慢成了老百姓的主食之一,就算遇到灾年,水稻小麦减产,玉米番薯也能收,不至于饿肚子。
除了高产作物,清朝的农业技术也没闲着,政府组织修了很多水利工程,比如治理黄河、修缮大运河,还有各地的水渠、堤坝,保证了农田灌溉,减少了水旱灾害的影响。
江南地区还推广了双季稻,同一块地一年能收两季,产量直接翻倍。
此外还有两个容易被忽略的点,也在人口增长里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是医疗条件的改善,另一个是人口统计制度的完善。

在古代,一场瘟疫、一种传染病就能夺走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尤其是天花,致死率特别高,不管是老百姓还是皇室成员都怕得不行。
康熙小时候就得过天花,侥幸活了下来,所以他特别重视天花的防治,大力推广“人痘接种术”,就是从得过天花的人身上取一点痘痂,处理后接种给健康人,让他们获得免疫力。
这种方法虽然原始,但在当时特别有效,大大降低了天花的死亡率,到了乾隆时期,人痘接种术已经普及到全国,民间因为天花死亡的人数明显减少。
除了天花,中医在清朝也发展得不错,民间郎中越来越多,草药的使用也更广泛,政府还设立了惠民药局,在灾年或者疫情爆发时免费发放药材,进行隔离治疗,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同时接生技术也有了进步,产婆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婴儿夭折率降低了,老百姓的平均寿命也从之前的三十岁左右提高到了四十岁以上,寿命长了,人口自然就积累起来了。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