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取消91%关税,但真正硬仗在后头,所幸中国手中握有“王炸”

中美刚签了协议,把91%的关税给取消了,全球都松了一口气。

可这事没那么简单,特朗普老毛病又犯了,留了20%的“芬太尼”关税没撤,摆明还想留一手。

中国可不吃这套,声明发布当天十几个部门和几个省份聚在一起在长沙开会,商量怎么把稀有金属的出口管得更严。

这就是在告诉美国:别耍花招,稀土这张牌我们不会轻易松手!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已经落下帷幕,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在关税问题上,中美均展现出重大让步姿态,这看上去确实是个好消息,让全球经济紧绷的神经似乎得以舒缓。但这场关税战,真的就此偃旗息鼓了吗?并没有。真正的硬仗,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

要知道美国造芯片的大佬们最近可是集体失眠,中国刚把稀土出口的阀门又拧紧了一圈。就在上周,美国刚宣布取消91%对华关税,但转头却偷偷留着20%的芬太尼关税没撤。

结果中国反手就召集12个部门、7个省份,在长沙开了场秘密会议。 现在全球90%的稀土加工都捏在中国手里,而每台iPhone需要0.03克钕磁铁,F-35战机要用417公斤稀土材料。

美方取消了91%的加征关税,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仅保留10%“对等关税”,但由于美方此前因所谓的“芬太尼”问题,加征的20%关税未在此次会谈中提及,因此在短期内,美方最终的对华关税水平保持在了30%。

作为回应,中方也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24%的关税采取和美方一样的处理,最终保留了10%的关税。

最近,中美经贸谈判传来消息,双方似乎都向后退了一步。他们同意部分取消对彼此商品加征的关税。这个消息像是一剂定心丸,让受贸易战困扰多年的全球市场稍稍喘了口气。很多人觉得,僵局总算打破了,好日子要来了。

但仔细翻翻协议条款,就会发现远没有那么简单。美方确实拿掉了一些高额的报复性关税,并将加在特定中国商品上的税率,比如之前高达24%的,在接下来的90天里降到了10%。中方也做了对等行动,相应降低了税率,还取消了一些非关税限制。

可这场游戏没完全结束。有个扎眼的“尾巴”被留下了——就是当年特朗普政府以所谓“芬太尼”问题为由,加征的20%关税,在这次协议里一个字都没提。这笔税金还在那里,明晃晃地告诉北京:美国的施压姿态可没完全撤走,未来的谈判,阻碍还在。

中美达成的,与其说是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协议,不如说是一个暂时的“停火”或“缓兵之计”。那些号称被大幅削减或取消的关税,很多都是之前贸易战升级时才额外加上去的,动起来相对容易。核心和关键的部分,反而纹丝未动或只做了短期处理。

美方提出的90天窗口期尤其意味深长。它表明这次关税下调或暂停并非板上钉钉的最终决定,更像是一个观察期或者更深层次谈判的预备阶段。一旦期间出现新的摩擦或谈判不如预期,这些关税随时可能原样返回,甚至可能被用作新的谈判工具。

所以,现在说“全球松了一口气”还为时过早。笼罩在中美经贸关系上空的那片阴云,只是暂时稀薄了一点,并没有完全散去。核心的博弈逻辑、深层的结构性矛盾都还在那里。这笔账怎么算、接下来怎么走,主动权和被动权,都藏在这份不完整的协议背后。

面对美方留下的这个悬念,北京迅速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就在关税协议刚签完不久,中国商务部牵头,联合十多个部门、多个省份,火速在长沙开了一个专门会议。议题直指一件事:怎么加强稀土等稀有金属的出口管理。

稀土这东西,可不是普通商品。它是现代高科技的“骨架”,从最尖端的芯片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哪个都离不开它。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里说了算,产量和加工能力都是压倒性的。美国之前就想用这招来卡中国的脖子,限制我们的高科技发展。

这次会议开得这么及时,摆明了是给美国看。北京在说:关税这事儿,能坐下来谈,可以往后退。但涉及到这种战略资源,想让我们放松管控?没那么容易。除非你真拿出诚意,把那个不讲理的20%关税彻底取消了,把所有不公平的额外加税都理顺了。

这既是回应,也是布局。中国手里攥着这张稀土牌,既显示出愿意解决问题的态度,又留足了谈判的空间和牵制对方的手段。这是在告诉对手,在这场博弈里,中国既不会软弱,也不会蛮干,我们讲的是对等,是要公平合作。

其实,稀土只是中国手里的一部分筹码。之前,北京就采取过一些非关税的反制措施,比如把一些美国企业拉进出口管制名单或不可靠实体清单里,或者暂停某些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产品的资格等等。这些招数构筑了一道防御墙。

这些清单和资格限制,都还在中国的手里。它们就像谈判桌上的暗牌,时刻提醒着美方:接下来的90天,甚至更远的将来,你得小心行事,别觉得能为所欲为。它们是确保中方在后续博弈中有发言权的重要工具。

那么,为什么双方会在这个点上达成一个看似缓和的协议?说白了,还是因为之前的贸易战打得太痛了。高关税让美国的消费者买单,扰乱了正常的商业供应链。也让中国的出口企业备受煎熬,想升级技术也受到了限制。

这种两败俱伤的消耗战,谁都捞不着好处。继续硬碰硬已经没有意义了。与其耗下去,不如先找个台阶下,喘口气,重新评估一下形势。这次阶段性协议的出现,是双方在权衡了巨大的经济成本后,做出的无奈选择。

然而,指望这个协议就能让中美经贸关系从此一帆风顺?可能性非常小。美方保留了那个20%的芬太尼关税,而且把一部分关税只是“暂停”了90天,而不是永久取消。这明显是给自己留后手,攥着筹码不放。

特别是考虑到美国的政治环境,以及过去几年政策的反复无常,这份协议的稳定性本来就打了个问号。90天的时间窗口一过,那些暂停的关税是会彻底消失,还是又冒出来?美国会不会突然又变卦?这些都是悬在空中的未知数。

这次协议能动刀子的,主要是之前贸易战升级后额外加征的、相对容易撤销的部分。但那些真正难啃的硬骨头,比如那个完全没被触碰的20%芬太尼关税,以及其他可能被长期保留的低基准关税,甚至90天后决定生死的24%变10%的部分,每一项都像道道难关。

特别是芬太尼这个借口下的关税,完全绕开不谈,足见其背后的政治考量和谈判的复杂性。它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美国国内某些势力对华施压的工具。要撼动它,远比撤销几个普通商品的关税困难得多。这场中美之间的经贸较量,考验的不仅仅是哪边的经济体量更大、抗压能力更强,更是双方运筹帷幄的战略智慧和面对重压依然坚持立场的定力。未来的几个月,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对弈。

双方都在盘算着自己手里的牌——中国的稀土、各种管制清单,美国的市场准入、技术封锁、以及那些悬而未决的关税。接下来的90天,正是双方暗中使劲、寻找对方破绽、同时保护好自己底牌的关键时期。

全世界的目光都盯着北京和华盛顿。持续的对抗只会让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想真正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那种对彼此都有利、健康发展的经贸关系,光靠口头承诺是不够的,必须把那些遗留下来的、刺眼的障碍一点点移除。

谁也不知道下张牌会是什么,谁也不想在关键时刻被对方看透。大家都在等,等对方先露出破绽,或者先亮出最后一张底牌。这仗啊,真远没到收官的时候。

信息来源:

CNN称,关于修订措施并没有提及特朗普在今年2月和3月对中国征收的20%所谓“芬太尼”相关关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7

标签:财经   中美   硬仗   后头   关税   中国   手中   美国   芬太尼   稀土   美方   协议   北京   对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