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喽,大家好,小圆前几天逛西红门宜家的时候,特意绕到西贝门口瞅了瞅,好家伙,店里几乎坐满了,完全不见一个多月前那种冷冷清清的样子,再翻翻看网上的讨论,西贝的正面消息也越来越多,和之前被预制菜风波裹挟的处境截然不同。
这就让人好奇了,那么大的舆情冲击,不少企业碰到可能就一蹶不振了,西贝为啥能扛过来还快速回暖呢?今天咱们就好好拆解拆解其中的门道。


首先得说句实在话,西贝能稳住,最核心的还是菜本身没掉链子,这次风波的焦点是预制菜,可不是食品安全问题,这两者的性质天差地别,食品安全是餐饮的生命线,只要这条线没破,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西贝的家庭用户粘性确实强得离谱,它的菜品大多是红烧、黄焖这种咸香口,基本不辣,老人小孩都能接受,尤其是儿童餐一直是王牌产品,再加上门店环境干净,卡座宽敞,服务员对小孩哭闹也特别包容,这些细节堆起来就成了家庭友好的护城河。

对很多家庭来说,去西贝不是为了吃什么山珍海味,就是找个“放心食堂”,只要不难吃、够安全、不添乱,就足够了,而且西贝在供应链管理和门店运营上也没出致命错,这种稳定性能帮它在危机时守住基本盘。

西贝的回暖时间点很有讲究,刚好是10月底那阵子,不少门店甚至排起了队,后来才知道,是之前发的代金券要到期了,满50返50、满100返100,这不相当于半价吃吗?就算是平时不怎么在乎价格的人,碰到这种优惠也很难不动心,便宜即正义,这话在餐饮行业从来都管用。

除了代金券,西贝的菜单也悄悄调整了之前那些性价比不高的菜全下架了,服务员说数十款核心菜都降了价,这种“割肉”式的优惠,其实是种很聪明的表态,我知道大家有意见,现在就用实际行动弥补。
更关键的是,预制菜这事不是西贝独有的“黑料”,查了下数据,预计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能突破6000亿元,咱们叫得上名字的连锁餐饮,基本都在用类似模式,而且国家规定中央厨房的菜不算预制菜,这和很多消费者的认知有出入。

很多消费者骂完西贝,转了一圈发现其他餐厅也差不多,根本找不到不用预制菜的平替,最后还是得回到西贝带娃吃儿童餐,这种行业共性,其实给西贝减了不少伤害,但优惠和行业共性只是“缓冲垫”,真正让西贝稳住口碑的,是它学会了怎么跟消费者“好好说话”。

要是放在以前,西贝碰到舆情可能还会硬刚,但这次明显学聪明了,上了一堂实打实的“公关速成课”,小圆翻了翻西贝最近的公关内容,前阵子还全是发券、降价的消息,最近已经开始讲涨薪、关怀员工的故事了。

这种叙事转变很聪明,把大家对“黑心商家”的印象,扭成了“有担当的雇主”,潜台词就是“就算日子难,也不亏待员工”,给了公众一个积极的情感出口,光说不练假把式,西贝还做了两件让消费者看得见的事。
一是降价认错,直接承认之前“有点贵”,这种低头的姿态比一万句解释都管用,还成功把话题从预制菜转移到了价格上,二是把厨房改成了明档,你不是怀疑我用“科技包”加热吗?牛肉现焖、馍现烤全摆你眼前,这种透明化操作直接打消了不少人的顾虑。

更重要的是,这次危机反而让西贝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以前它一会儿搞超级肉夹馍,一会儿搞麦香村,副牌试错不断,明显有点迷茫,现在被舆论一“打”,反而清醒了,核心价值就是那些“带娃吃饭”的家庭用户。
现在去西贝,能感觉到上菜速度慢了点,服务员也不摆小漏斗催了,这其实是运营在升级,降价对应价格问题,明档现做对应信任问题,消费者的质疑反而成了改进的动力,这种从运营到战略的全面调整,才是西贝能屹立不倒的深层原因。


能扛过预制菜风波,绝不是靠运,产品上有家庭用户这个护城河,营销上用真金白银的优惠拉回客流,公关上学会了用行动和故事沟通,关键的是在危机中找准了战略方向,很多人以为互联网记忆短是西贝回暖的关键,但其实就算舆论过去,没有实打实的改进,消费者也不会轻易回头。
西贝这次算是用真金白银买了个教训,也完成了一次“因祸得福”的成长,现在看来,西贝倒闭这个瓜是吃不上了,只要它能守住家庭用户这个基本盘,把服务和菜品做扎实,未来大概率还能稳坐“家庭食堂”的头把交椅,这波危机,反而成了它最昂贵也最有效的“成人礼”。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