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中的吴石,为何有“军中状元”“十二能人”之称

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的热播,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历史,以及“红色特工”吴石将军的事迹,也被公之于众。

例如在剧中,吴石在国民党军政界的声望颇为独特,被陈诚、周至柔等大佬尊崇为“军中状元”“十二能人”,就连蒋介石也对吴石格外垂青。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原型进行艺术创作,但是在历史上,吴石确实有“军中状元”“十二能人”之称。

这样的尊称是什么含义?吴石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尊称?

这还得从吴石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说起。

清光绪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吴石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螺洲乡(今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的一个寒儒家庭。

闽侯县历史悠久,在东汉末年始设侯官县,有“八闽首邑”之称。

螺洲镇的耕读文化深厚,重视文教,人才辈出,仅从明朝至清末,就出了二十多名进士,一百多个举人。

其中,最令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当地的陈氏一门,在清代后期出现了“父子四进士,兄弟六科甲”的传奇。尤其是进士出身的陈宝琛,诗、书、画兼长,还曾担任宣统帝溥仪的老师,因而螺洲镇也被称为“帝师故里”。

另外,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林则徐,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翻译家、教育家严复等人,都出生在闽侯,并自幼受当地文化滋养。


吴石的父亲吴国琬饱读诗书,在晚清中过举人,后来在陈宝琛兴办的螺洲公学任教。

吴国琬为幼年的吴石取名“萃文”,寄望他能传承当地的文化传统,萃取天下文采精华,在文化上有所建树。

幼年的吴石,则随父亲在螺洲公学旁听、熏陶,接受文化启蒙教育。

螺洲公学停办后,吴石则进入当地其它学校求学。

当时西学渐兴,吴石则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的教育,打下了学贯中西的基础。

而且,他勤奋好学,成绩经常名列前茅。

1910年,16岁的吴石考入福州开智小学堂。

第二年,他转入福州格致中学就读。

同年,辛亥革命爆发。从小接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思想教育的吴石,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学生军。

北伐学生军辗转到达南京后,因“南北和议”告成,北伐中止。随后,吴石被编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受训。

两年后,他升入位于保定的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这所学校的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由北洋政府在原址创办,直隶于民国陆军部军学司,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主要功能为训练初级军官,多仿效日本和德国的教育方法和制度。

基础文化课程,除了理化、数学、历史、地理等,还有英文、日文、德文、法文、俄文等。

专业课程就是军事知识,主要是战术、地形、兵器等理论,涉及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筑垒等,还有实弹射击、测量实习等操练实践。

面对这个新鲜的知识海洋,吴石没有胆怯畏难,而是继续拿出刻苦勤学的精神和毅力,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和训练。

结果,无论是年终考试还是毕业考试,吴石都排名全校第一,被师生们称赞为“军校状元”。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自1912年创办,到1923年停办,共办了九期,成为中国近代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

该校培养了上万名军事领导人才,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

吴石是第三期学生,与他同一届的学员,就有徐祖诒、黄绍竑、张治中、白崇禧等人。

傅作义、顾祝同、熊式辉、刘峙、陈诚、周至柔、陈宝仓等人,则在吴石之后入校就读,就自然成了“学弟”。

吴石的“军校状元”名号,也在同学、校友圈里不断传播,名声远扬,被大家称颂、崇拜。

例如在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中,吴石被他的上司、国防部长周至柔常常称呼为“学长”。吴石与“学弟”、校友陈宝仓将军,则成了志同道合的挚友。

而创建于1924年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则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之后。因而,即使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在吴石面前则更是“学弟”。

然而,这个“军校状元”名号,在吴石踏入社会初期并未给他带来好运。

吴石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奉命回到老家福建参加地方部队工作。但是,当时盘踞福建的皖系军阀李厚基对福建地方部队并不重视,也不放心安排保定军校学生在其部队任职。

于是,满腹经纶和怀着满腔热情的吴石,报国无门。

随后,吴石先后参加了驱逐军阀李厚基的民军,到广东参加征闽军,到冯玉祥的部队任职,到保定军官学校同学张贞的部队任职,参加北伐等。

但是,由于局势动荡、复杂,吴石也如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惆怅彷徨,四处飘荡。

当时,中国的军事学习典范主要是日本及德国。例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及历任教育长,大多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曾经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一名毕业的著名军事教育家、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蒋百里),就曾被袁世凯任命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任校长。

于是,为了在军事学识上获得进一步提高,1929年冬,吴石东渡日本留学,进入日本炮兵学校、日本陆军大学学习。

在异国他乡学习期间,吴石一门心思扑在学习和自我综合素质提升上,奋发图强,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

在日本炮兵学校、日本陆军大学,吴石令大家刮目相看,毕业成绩也都名列第一,再次被称赞为“军校状元”。

而且,他还被师生们称赞为“十二能人”,即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

由此,吴石作为优秀的青年才俊,声名远播,也受到中国军政界的瞩目。

1934年,吴石学成归国,受聘为中国陆军大学教官。同时,他被邀参加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部的专门研究日本国情及搜集军事情报的工作。

由于吴石长期研究日本军事,而且留学日本多年,被军界公认为“日本通”。

蒋介石青年时期曾在保定军官学校前身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炮兵,后来也到日本留学,因而对学习经历相似的吴石颇为器重。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石在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部专门负责敌情研究工作。

蒋介石几乎每周都要召见他,咨询日军的动态。

1941年初,张发奎的第四战区司令部迁到广西柳州。受桂系军阀白崇禧的推荐,吴石出任第四战区参谋长,从研究机构走向战争前线。

1944年,日军大举进攻湘桂,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吴石所部一再催请增调兵力,但蒋介石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未发兵支援,导致前线溃退,军民死伤无数大。

由此,吴石逐渐看清了国民党和蒋介石的独裁、腐败本质,信仰和思想开始转变。他多次对友人喟叹:“国民党不亡,天理不容!”

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吴石开始提供情报。1948年,吴石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吴石扎实、专业的军事知识理论,“军中状元”和“十二能人”的名号,以及实战历练,使得他成为国民党军政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而且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

因而,吴石在国民党军政界步步高升,成为一位著名的儒将,官居国防部参谋次长,能够接触到高层军事机密。这也成为他的护身符,提供了“红色特工”工作便利。

然而,最后由于叛徒的出卖,吴石于1950年在台湾不幸被捕、枪杀,未能亲眼看到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军事界也从而失去了一位宝贵人才。

而吴石所做的贡献,也永载史册,成为沉默的荣耀。

#沉默的荣耀##吴石烈士##谍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历史   荣耀   能人   军中   状元   沉默   保定   日本   学校   国民党   军校   周至   军官   蒋介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